你“文人相輕”的樣子很沒文化

我們已經看了太多的歷史,不必多引,現在我們只聊聊這個現象的本質。

文人相輕雖然自古就有,但至今也並沒有消失,而且相當普遍。

什麼是文人

給一個非主流的解讀:文人不是人類的一種分類,人人身上都有“文”這種屬性,只是程度有差別。文人,就是人身上的“文”突顯時的人。

你“文人相輕”的樣子很沒文化


什麼是文屬性

文,是“玄”之上與“爻”之下的上下合體。簡單說,玄就是深奧的原理,爻就是結繩計數的繩結,代表符號。連起來就是通過符號去通曉深奧的原理。所以文的屬性就具備兩個要素:符號和原理。

通過文鄒鄒的繞了一圈之後,直白講文的屬性就是腦力勞動。

你“文人相輕”的樣子很沒文化


文屬性的份量

文的屬性更貼近人的內心,因為身體相對於精神屬於偏外部的,而文通人的精神,所以我們經常會說“人文精神”嘛。

那麼人的內心裡最重要的有“尊嚴”這個東西,這東西是很神聖的,尤其是對於文人而言。

舉個例子,如果有人罵你,同樣是罵,一句是“你真沒體力”,另一句是“你真沒文化”,那麼你覺得哪句罵的比較疼?

尤其是對於“文化人”而言,文屬性是他們最重要的屬性之一,直接侮辱人家的文屬性可是要命的。

文屬性是看不見的尊嚴,它就在人的內心統御著他的精神世界。

你“文人相輕”的樣子很沒文化


為什麼要相輕

輕就是看不起,或者“不想看得起”。前者是自己真心認為比對方要“高”,所以看不起對方;後者是無論到底誰高,反正就是入不得眼。

所以相輕,首先是比較出來的,然後呢,不太能接受自己比較“輕”嘛。

文屬性不可見,因而不好作比。所謂“文無第一”,如果是腦力知識差不多的人,即便用作品也很難比較出個高下。即便是比較出來了,也通常是因主觀喜歡的風格不同罷了。

正是因為不好作比,所以才有足夠的空間去作比,而這一比,就比的是尊嚴,所以“我不能輸”。

你“文人相輕”的樣子很沒文化

一般來講人是有一定程度的忍讓包容心理的,可是文人對文人則沒有。

文人可以包容暴徒,可以悲憫無知者,可以冷靜的分析各種人之間的關係,可是絕不能讓同臺的文人佔了上風,這不是為了利益,這關乎尊嚴!

嫉妒心放在文人身上轉化成很奇妙的東西。一方面文人不喜世俗,“倘若說是嫉妒,萬不能是在形容我”。但文人很又難率真,即便是嫉妒,萬不可不加文墨。所以,口誅筆伐都得有理有據。

你“文人相輕”的樣子很沒文化


現代“文輕”

文人相輕一直持續到現在,如果不集體基因突變的話,還會一直延續下去。可不同以往的是,我們已經又一次進入到一個更加開明理性包容的社會。那麼在新時代為了大家都更高效和舒坦的共存,“文輕”顯得越來越“沒文化”了。

從歷史線上看,文輕現象也有起有伏,隨社會開明包容的程度而起伏。雖然就個人而言,人人都要顧及所謂的尊嚴,喜歡虛榮愛面子圖名聲,可如果大環境的價值觀正的話,至少讓我等文人持有必要的自察意識,從而“雖非聖,然向之”。

新時代需要獨立的思維,需要求真求實的精神,人文精神需要充沛的氧氣,不需要“八股文章書天下”的刻板專權。文章不再為皇帝而做,不再為權貴而申。所以狹隘的文人是逆潮流的。

同為文屬人,相輕何太急!

你“文人相輕”的樣子很沒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