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楷笔法与晋人笔法如何结合起来学习?

百無壹用


这个问题比较有趣。

按照题意,魏楷笔法应该是指北朝北碑,而晋人笔法应该是指二王。

其实王羲之的书风在南北朝时已经影响到了北朝,魏碑的民间书法家多多少少也受到了王羲之书风的影响。

北朝魏碑,上承汉晋,下启唐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尤殊。其笔法浑穆、点画峻厚、意态奇逸、骨法洞达。

而南朝南帖书法表情达意已渗入书法家心灵与灵魂,书法成为一种自由生命形式。

必须清楚的是,无论是魏碑还是南帖,两者都是钟繇书系,毕竟钟繇是楷书鼻祖嘛。二者本身都有千丝万缕的关联的,不可能一刀切的割裂开来。

钟繇《宣示表》

北朝发展到北齐、北周末魏碑基本销声匿迹而被“二王”书系和隋楷取代。

到隋朝统一,北碑南帖也归于完全融合统一。隋朝书风上承北魏书体,下开唐朝新风,是南北朝到唐之间的津梁。

隋朝《董美人碑》

初唐四大家都是继承了前朝的书风,深受魏碑的影响,而他们也受二王书风的影响。比如虞世南是智永的学生,直接继承了二王精髓,欧阳询在陈朝时也学习过二王书法。他们都是集南北书风于一体的集大成者,而又有所创新 。

所以本人观点是,唐初四大家的书法,本身就是魏楷笔法与晋人笔法的融合,直接学他们就可以了。如果觉得还不够,也可以单独学习,自己融会贯通是最好的。


青溪散人


把魏楷笔法和晋人笔法结合起来,首先必须了解这两种笔法的技巧要义,让晋人笔法的大法切实服务于魏楷。

魏楷的方笔是独特的特征,也有圆笔,更有方圆兼互的。正是由于这种方笔笔法的特质和存在,所以,人们才把魏楷确认为楷书的一个门类。

至此,我们学习魏楷,首要的要解决方笔技巧问题,这是魏楷笔法技巧的难点所在,也就是解决关键技巧问题。

这里,我们必须提示的是,学习魏楷方笔,千万不能用“唐法解魏法”!

我们提倡的是“用最简捷最轻松的方法写出标准笔形包括变异的笔形”,这种方法才是合理的、科学的方法。

我们尤其注重方笔技巧的训练,也不忽略圆笔的获取,所有这些不仅仅是纯技巧的获得的课题。更重要的是一旦掌握方笔,又通晓圆笔,那么你就得到了打开魏楷仓库的钥匙。有了这钥匙,我们在临帖取法上就十分自如,就少了障碍。当我们笔法训练有素之后进入魏楷体系巡游之际,会发现临绝大多数的东西就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触类旁通,就是所谓的贯通,临什么都能上手。

这样的学习理念和训练手段,会引导学员逐渐能够向魏楷的纵深挺进发展。我们可以按照自己的审美定势和艺术追求去临帖取法,但是取晋人笔法为上法,也就是在中锋铺豪的前提下,以疾、涩之法行笔,富有节奏感,处处以笔势疾势而书,这就是晋人笔法。

所以,学习魏楷第一要义就是能够掌握晋人笔法的核心技巧,会让您如虎添翼。





圣阳


。。。颜真卿就是魏楷与晋笔法的集合体啊。

这个怎么说呢。颜真卿先学的魏碑,在早期《多宝塔》可以看出碑意,后求学张旭授其二王笔法,集合自己早期的碑体创造出了颜体,《勤里碑》《祭侄文稿》都是书法界最高巅峰里的极品。他的篆籀笔意来自早期的学碑,绞转笔法来自张旭的授法,是一个将隶书,魏碑和晋人笔法融合的非常完美的宗师。

你要是途省事 ,学颜体就等于集合了魏碑和晋人笔法。






扬州八怪爷


我觉得方笔的用法很关键,转折扭锋绞笔适当运用,结体方正


射天狼200


魏楷笔法与晋人笔法如何结合学习?这么问,思考有了一定深度了推测题主问的是魏碑的“碑意”与晋人的“帖味”如何融合?

首先,“魏楷”此一说,我不赞同,楷书的范式规例,并纳不下北魏的活脱真味,在我眼里,魏碑大体上属于真书,意思是源心真意的书写,这是我自己的取定,至于真书在书学上怎么划分,别人是怎么认定的,我也没有去了解,书法是十分具有个人体验的技艺,很“个人”的事,即是原来没有“真书”一词,我也会创出“真书”一词方便自己的内心独白。

“用笔千古不易”,赵孟頫书法技术虽然有一定的蒙蔽性,但他说这一句确是至理名言!当笔法达到可以入取书法真谛的程度,它们就是相通的了,本质是一致的,这种笔法就有了不易的价值,就有了不易的本色,就有了不易的流存可能。【书法传密】致力书法书写技术的挖掘与开发,所以这方面的感受至为深刻。

所以问题里的两种笔法,其实在朴素轨迹上并无对立,只是有在长吁短叹上的用法差异,我这是提供题主思考的方向,具体说明要用以展示之举,在这里不好说。

既然它们的内核是相当,那么就对它们的枝节进行整理对接就是融汇的好办法。比如把碑的整饰刻意砍掉七分,把碑的精进勇猛隐藏四分,这样,把这个具有碑意基因的带着润秀的骨架,注入“晋帖”,令其风韵向着坚崇撑一撑,虽然闲逸减去了一些,但峻毅因此有增啊,此起彼伏,互为作用因果,

大约如此建议,方向细节有赖题主取舍把握。


书法传密


去其叶,求其枝。去其肉,求其骨。


可可梧桐


先自己练习写,熟练后再临帖,两者都可。


书画文化


很不错的想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