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不合理,防毒變放“毒”、放毒變吸“毒”

最近在央廣網看到一則新聞,某女士遇到一件“麻煩事”,咳了一個多月未見好轉,甚至發起低燒,差點疑似新冠病毒感染,後到醫院治療查清原來84消毒液使用過當,造成了烏龍事件。原來,疫情發生後,此位女士一直堅持嚴格的消毒措施。不僅每天用稀釋過的84消毒液拖地,還因為要節省口罩,將口罩放入稀釋過的84消毒液浸泡後再戴上。

前一陣國內疫情緊張之時,為了防範新冠病毒感染,於是乎全民掀起了一場史無前例的大規模“消毒運動”,本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原則,人民群眾開發各種腦洞,不同消毒措施齊上陣,讓我們充分看到了“人類的智慧是無窮的”。從每天噴灑消毒水到小區噴淋消毒通道、噴霧消毒槍360度掃射等消毒舉措的出現,讓無數人羨慕“那是別人家小區”同時,你有沒有想過這些“看著很讓人放心”的消毒措施到底有無必要?對人們來說真的利大於弊嗎?

過度消毒有什麼危害?過度就會變成“放毒”

北京市疾控中心2月8日出版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公眾防控指南(第一版)》中指出,正常情況下以清潔衛生為主,當面臨傳染病威脅或者人群密集型活動時才有必要進行預防性消毒。顯然,對於一些民眾來說,這一消毒原則遠不能給予他們足夠的“安全感”。

隨著消毒通道,噴霧消毒槍360度掃射等消毒舉措的出現,“過度消毒”引發持續關注。為此,中國疾控中心消毒學首席專家、環境所消毒中心主任張流波早在2月13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就已經呼籲對其緊急“叫停”。他認為這種方法不僅不能阻擋病毒傳播,反而可能對人體造成傷害。如今,還有人因為過度消毒,造成疾病隱患,看來還是一些公眾沒有領會到合理消毒的重要性。

1、何謂“過度消毒”?

過度消毒是指我們在沒有可能受到病原體汙染的地方或沒有必要消毒的地方採取了反覆消毒的措施,或者該消毒措施根本沒有消毒效果仍採取的化學消毒措施。

消毒不合理,防毒變放“毒”、放毒變吸“毒”

2、“過度消毒”有何危害呢?

(1)汙染環境

專家表明,飛機全城噴灑消毒劑、在汽車輪胎上塗抹消毒劑等過度消毒行為,非但不能起到切斷傳播途徑的作用,其弊遠大於利。“殘存在城市表面的消毒劑如果隨著雨水進入河流,會對環境造成影響。”疫情期間,防控為先,但在合理、適度的情況下,可以儘可能減少對環境的汙染。

(2)傷害人體

常見消毒劑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鈉,其對皮膚、黏膜都有刺激性,大量噴霧可能會引起眼睛、皮膚刺激、吸入性肺炎、皮膚炎症、過敏反應等,嚴重的會導致老年人慢性支氣管炎復發、兒童哮喘發作。

“從科學角度講,消毒是一個技術活,對成分、濃度、時長、方式都有講究。”專家指出,使用化學消毒劑的噴霧消毒,必須進行“避人”操作,如果消毒劑濃度太高,時間太長,會灼傷皮膚,對上呼吸道系統造成一定傷害,濃度太低,或者時間太短,則起不到殺滅病毒的效果。

(3)危及生命

為防止病毒“尾隨”入家門,民眾的防護措施也越來越到位,但這其中不乏一些“過度”之舉。如杭州一市民因對頭、面、頸、四肢和衣物表面擦拭酒精後烤暖氣,導致全身多處燒傷。專家建議酒精擦拭僅適用於面積較小的物體,由於其易燃性,噴灑時需避開明火,開窗通風。

對於84等消毒劑的使用則更需謹慎,它和酒精、潔廁靈等洗滌清潔類產品混合使用,可能產生劇毒氣體,存在危及生命的風險。

消毒不合理,防毒變放“毒”、放毒變吸“毒”

來源央廣網

看看公眾的消毒觀念及認知水平

2020年2月14-17日期間,深圳市健康教育與促進中心與深圳市萬人市場調查股份有限公司聯合開展“群眾對合理消毒的認知與行為”大型公益調查,共收集到來自全國一二三線城市的 2841個樣本,瞭解社會公眾在疫情期間的消毒習慣及對消毒品正確使用認知調查。

調查結果顯示:在疫情期間,多數公眾有消毒習慣,同時經過媒體宣傳報道後多數公眾能正確認識到84消毒品不能與醫用酒精、廁潔靈等混合使用。

1、八成以上居民有消毒習慣

專家指出,做好消毒工作能夠有效地預防病毒感染,通過各大媒體的大力宣教,群眾對居家消毒有否有做到位呢?調查數據顯示, 83.76%的居民有使用消毒用品消毒的習慣,其中經常消毒的居民佔比是26.37%,偶爾消毒的居民佔比是57.39%。這充分說明了絕大多數居民對“消毒有助防疫”的觀念持肯定態度,並付諸行動。

消毒不合理,防毒變放“毒”、放毒變吸“毒”

2、超過九成居民對消毒品有正確使用認知

常用的消毒液有醫用酒精、含氯消毒液(如84消毒液、消毒粉)等,在消毒意識提高的同時,群眾是否也對這些消毒用品的使用方法有正確的認知呢?調查數據顯示,認為含氯消毒液和酒精、潔廁靈等不能混在一起使用的群眾比例高達95.39%。其中,對“消毒液不能混用”持正確認知的女性佔比(97.11%)高於男性佔比(92.72%)。


消毒不合理,防毒變放“毒”、放毒變吸“毒”

消毒劑不是安慰劑

消滅外界的病毒後

我們需要更多的科學和理性

消除“心理病毒”


【健康小貼士】合理消毒,人人皆知

1.居家消毒要合理,平常清潔為主

如果家中沒有外人到訪,也沒有自我隔離的疑似症狀者,無需每天消毒。常通風、勤洗手,做好清潔就行,消毒劑不要濫用。

如果曾乘坐公交、地鐵、出租車等,特別是剛從醫院等人群密集的地方回來,應用衣服消毒劑清洗衣服。

2.蒸食醋並不可殺菌消毒

有傳言稱食醋中的醋酸可破壞病毒結構,產生殺滅病毒的效果。實際食醋中的醋酸含量一般較低,遠不能達到殺菌消毒的作用。蒸醋對新冠病毒沒有良好的效果。

3.消毒劑濃度並不是越高越好

很多強效消毒劑刺激性很強,濃度過高可能會傷害人體,因此消毒劑濃度並非越高越好。

4.在室內儘量避免噴灑的方式消毒

濃度75%的酒精消毒燃點較低,火災危險性屬於甲類。室內使用時禁止採用噴灑方式進行消毒,應採取擦拭方法避免灑漏。保持室內通風,避免發生火災。

室外採取噴灑式消毒時必須禁止明火,防止局部噴灑濃度過大,發生燃燒風險。

5.調高室溫或洗熱水澡不能殺滅病毒

醫學驗證,病毒對熱敏感,但新冠病毒要在56℃的水中保持30分鐘左右才可滅活。處於冬季室溫(23℃左右)或洗熱水澡(水溫處於40℃以上),不能滅活新冠病毒。

6.洗手主要用肥皂和流水,免洗手液和酒精類消毒劑僅是替代品

世界衛生組織等發佈的相關指南中,都提到注意洗手,且洗手用品是普通的肥皂和水。在沒有肥皂和水的情況下,採用免洗手液和酒精類消毒劑代替。

市面上許多含殺菌成分的免洗手液有一定刺激性,可能造成皮膚過敏反應。速乾的免洗手液屬於易燃物質,使用時應遠離明火,避免孩子單獨使用。

7.酒精的使用方法

(1)酒精以濃度75%為佳,若購買濃度90%的酒精,使用前按照說明稀釋。

(2)可噴灑或擦拭門把手、桌面、電梯按鈕、手機等,不要大量噴灑於空氣或身體上。

(3)室內使用酒精,保證良好通風。使用過的毛巾等清潔工具,清水清洗後放通風處晾乾。

(4)使用前清除周邊易燃可燃物,避開明火。給電器表面消毒前,先關閉電源。

(5)家中不宜大量囤積酒精,單瓶包裝不宜超過500毫升。

(6)存放的容器必須密封,嚴禁使用無蓋容器,不要放在灶臺等熱源環境和電源插座附近、牆邊桌角等處,防止誤碰傾倒。

8.84消毒液等含氯消毒劑正確用法

(1)一定要按使用說明稀釋後使用。

(2)不能與潔廁靈等消毒清潔產品通用,會產生有毒氣體,危害人體健康。

(3)不推薦與酒精同用。

(4)使用時避開皮膚、眼睛、口鼻,佩戴口罩、橡膠手套和防水圍裙。

(5)在通風良好的區域配置和使用,用冷水配置,熱水會影響殺菌效果。

9.消毒劑中毒怎麼辦

(1)呼吸道吸入接觸者,立即脫離中毒環境,到空氣新鮮處。

(2)皮膚黏膜(包括眼睛)接觸者,立即用大量流動清水反覆沖洗10分鐘以上。

(3)口服接觸者,可口服牛奶、米粥等保護胃腸道黏膜。

(4)如果接觸劑量較大,或者症狀持續不改善,應立即送醫。


調查數據來源:深圳市健康教育與促進中心與深圳市萬人市場調查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公益性調查。

參考文獻:1.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公眾預防指南之一(通用預防篇)

2.《深圳市健康教育與促進中心關於加強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深健促〔2020〕7號)

3.人民日報、人民網圖解新聞、央視新聞、中國新聞網等相關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