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振宇的‘販賣焦慮’為什麼能成功?因為中國人真的很焦慮

前段時間,由於羅振宇在《奇葩說》上的一些言辭,再加上他之前的一些形象人設,在網絡引起了網友的大肆吐槽,紛紛指責他是一個‘販賣知識、販賣焦慮’的奸商,就連同個節目中的一些嘉賓和選手也經常調侃羅振宇是一個‘焦慮販賣者’。

羅振宇的‘販賣焦慮’為什麼能成功?因為中國人真的很焦慮

不過,再多的吐槽和調侃,也都無法改變羅振宇成功的事實。在他和他團隊的營銷策略運作下,不管是他的《羅輯思維》,還是他的得到APP,都在市場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且他的跨年演講已然成為當下人們趨之若鶩的大型現場演講類節目。可以說,這個滿臉肉感還有點可愛的‘羅胖子’,已經成為當下中國最為成功的人之一。

那麼,為什麼被這麼多人詬病的‘販賣焦慮’還是能夠在國內大獲成功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羅振宇的‘販賣焦慮’為什麼能成功?因為中國人真的很焦慮

一、國內激烈殘酷的競爭環境造成國人特別焦慮

眾所周知,我國每年的就業人口數量龐大,勞動力市場一直存在著‘供過於求’的現象。這樣就使就業者面臨巨大的競爭壓力,每個人之間都要拼文憑、拼業績,有時還得拼相貌和拼父母。

因此,人人都沒有安全感,總是在擔心自己或自己的孩子會落後於人,尤其是在孩子的教育上,家長事事都要搶在他人前面,生怕自己的孩子別別人家的少學了什麼,從而在內心深處產生了巨大的焦慮,“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就是這種焦慮最為直接的表現。可以說,國人的焦慮是與生俱來、無所不在。在這種情況下,‘焦慮’其實都不需要‘販賣’,就都有人搶著‘購買’,所以羅振宇‘販賣焦慮’的成功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了。

羅振宇的‘販賣焦慮’為什麼能成功?因為中國人真的很焦慮

二、國內稀缺的優質教育資源讓家長產生的焦慮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社會和家庭越來越重視孩子的教育,可是國內教育發展跟不上社會的需求。所以,稀少的優質教育資源和日益增長的教育需求之間的矛盾就日趨嚴重。

很多家長在孩子剛出生時,就已經在為孩子的教育問題而憂愁焦慮,因為不管是幼兒園、小學,還是初中高中,好學校的招生名額都十分有限。在現在的教育大環境下,如果上不了好的學校,就意味著你的孩子將來很難考上好的大學,你的孩子就會在激烈的競爭中被淘汰出局。

家長的這種焦慮如影隨形,而這種焦慮又使他們不停地為自己孩子進行‘添磚加瓦’,其他家長也因為焦慮而隨流跟風,焦慮情緒就這樣不斷地擴大蔓延。所以,羅振宇的‘販賣焦慮’在國內有著十分廣闊的市場。

羅振宇的‘販賣焦慮’為什麼能成功?因為中國人真的很焦慮

三、國內商人推波助瀾、刻意誇大,使人們的焦慮無限擴大

俗話說:無奸不商。雖然這句話有點片面,但還是能基本上概括出商人的特點,獲得利潤是他們最主要的目的和行事原則。

因此,商人們就利用國人的焦慮心理,通過商業炒作和市場推銷的推波助瀾,將這種焦慮無限擴大。

隨著市場上各種所謂的‘成功學’、‘雞血文’的出現,社會上出現了一種瘋狂的熱情。各類傳銷演講和講座堂而皇之地出現在大眾眼前,而且還受到了大多數人隊伍極力追捧。

在這種全民‘打雞血’的年代,人們的焦慮與日俱增,幾乎都到了‘人人自危’的境地。在商家別有用心的運作下,每個人似乎都成為了一臺焦慮的‘自動販賣機’。所以,羅振宇的‘販賣焦慮’就好像是一隻站在風口上的豬,想不飛起來都難。

羅振宇的‘販賣焦慮’為什麼能成功?因為中國人真的很焦慮

焦慮不會消除你的悲傷,但會消耗你的力量!希望每個人都能清醒冷靜地看待問題,在這個講究競爭的時代,焦慮和壓力必然是存在的,但沒必要將它們無限放大,而是應該把這種焦慮和壓力轉化為你進步的動力。不要被社會上的一些別有用心的言論所矇蔽欺騙,因為大部分的焦慮和壓力往往是來自於人們自己的想象,而不是真的存在或是如你想象的那麼嚴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