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结转”,期末结转到底是什么意思?

在工作中,确实遇到过一些会计只知道月末结账前要进行结转,但至于为什么要结转却没想过。

前几天刚好在知乎回答了一个相关的问题,分享在这里。



“理解不了结转收入、结转成本,到底是啥意思?”

回答:

收入、成本、费用科目都属于“损益类”科目,损益类科目的余额月末需要结转至“本年利润”科目。

结转的结果有两个,一是使损益类科目月末无余额,二是这些科目结转的金额即是它的本月实际发生额。


那么为什么要这样操作呢?

可以反过来想想你的问题,如果损益类科目不进行结转,会有什么结果?

以“主营业务收入”为例,如果不结转,科目余额就是从企业成立起至今发生的所有收入,但这个累计余额其实对企业没什么意义,企业需要了解的是这一个月发生了多少收入。


你自己以丁字帐的形式模拟记几笔账就明白了,事实上“月末结转”是一种会计处理方法,一种可以统计月度损益发生额的方法。

也可以说,如果不进行月末结转,就无法通过账务处理来实现这类科目发生额的月度统计,而只能靠人为计算来实现,既麻烦又不准确,也不符合会计原则。

所以,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月末将损益类科目余额结转至“本年利润”,这样在月末结转前,这些科目的余额就是本月实际发生的收入、成本和费用,特别清晰。


并且,也可以尝试将损益类科目还原到“利润表”中来理解,因为损益科目是利润表的主要数据来源。而利润表中的栏目都是发生额,“本期发生额”“累计发生额”,没有“余额”,这就是为什么损益类科目期末都没有余额的原因,因为不需要余额。


往期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