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結轉”,期末結轉到底是什麼意思?

在工作中,確實遇到過一些會計只知道月末結賬前要進行結轉,但至於為什麼要結轉卻沒想過。

前幾天剛好在知乎回答了一個相關的問題,分享在這裡。



“理解不了結轉收入、結轉成本,到底是啥意思?”

回答:

收入、成本、費用科目都屬於“損益類”科目,損益類科目的餘額月末需要結轉至“本年利潤”科目。

結轉的結果有兩個,一是使損益類科目月末無餘額,二是這些科目結轉的金額即是它的本月實際發生額。


那麼為什麼要這樣操作呢?

可以反過來想想你的問題,如果損益類科目不進行結轉,會有什麼結果?

以“主營業務收入”為例,如果不結轉,科目餘額就是從企業成立起至今發生的所有收入,但這個累計餘額其實對企業沒什麼意義,企業需要了解的是這一個月發生了多少收入。


你自己以丁字帳的形式模擬記幾筆賬就明白了,事實上“月末結轉”是一種會計處理方法,一種可以統計月度損益發生額的方法。

也可以說,如果不進行月末結轉,就無法通過賬務處理來實現這類科目發生額的月度統計,而只能靠人為計算來實現,既麻煩又不準確,也不符合會計原則。

所以,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月末將損益類科目餘額結轉至“本年利潤”,這樣在月末結轉前,這些科目的餘額就是本月實際發生的收入、成本和費用,特別清晰。


並且,也可以嘗試將損益類科目還原到“利潤表”中來理解,因為損益科目是利潤表的主要數據來源。而利潤表中的欄目都是發生額,“本期發生額”“累計發生額”,沒有“餘額”,這就是為什麼損益類科目期末都沒有餘額的原因,因為不需要餘額。


往期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