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土散文:洋芋攪團

我曾聽我的一位吃貨朋友調侃過:"我這輩子,唯一拿的起放不下的,就是筷子。"當時初聽時,只是一笑而過。現在突然回想起來,莫名有些傷感,原來我也有了拿起放不下的東西,原來這麼久我拿的起放不下忘不掉的還是它——洋芋攪團的味道。

洋芋攪團是最平常的食物,是每個農村家庭都會做的簡易早餐。攪團做法及其簡單:鍋內加水適量,點火燒開。 然後放入事先切好的洋芋塊,等洋芋塊半熟時,用玉米麵或者小麥面均勻地攪拌於滾開水的鍋中,左手抓玉米麵一邊向鍋中慢慢撒下的同時,右手拿一根棍或勺子在鍋裡使勁攪(記住要一個方向攪,且要攪得十分地均勻,不要讓面打成生面塊,也無一點疙瘩方可),玉米麵撒完後,再同樣的方法撒上小麥面,俗話說:攪團要好,攪上百攪,越多攪,做出來的就會越好吃,也可根據自己的喜愛決定。待攪拌的稀稠均勻,沒有疙瘩時,小火燒,並時時要去攪或是轉鍋,一定不可粘鍋冒煙。寧可多燒些時間,也不要吃半生的。在攪的過程中,用中火,更要注意撐握火侯。必要時要提下鍋來,千萬不要讓鍋底粘了。

我最喜歡剛出鍋的洋芋攪團,熱氣騰騰,盛在碗裡,用勺子抹平,像一輪新出的明月,讓人不忍心下筷子來破壞它的美好。吃攪團必須有菜,不然粘牙不好咽。農村人的菜一般都是醃好的酸菜裡面加上肉片,放上各種佐料,就著酸辣菜吃洋芋攪團,那才是叫有滋有味了。

但是就像不論如何美好的洋芋攪團,總會被我們破壞並吃掉一樣,生活的腳步也不會隨著我們的想法而停歇或改變。不管我們是否情願,生活總在催促著我們邁步向前。我們的每一次啟程、跋涉、落腳,都會遠離一些人,一些事,一些重要的東西。他們帶不走,而我們留不住。周圍的人和周圍的食物的也腳步匆匆,從來不曾為誰而停歇,不曾為誰的口味而改變。然而無論腳步如何匆忙,不管聚散和悲觀,來的多麼不由自主,總會有一種味道,在記憶的最深處默默生香。那是一種溫情的味道,讓人感到家的溫暖;那是一種入口即化的味道,似被人深深愛著;那是一種淡淡的香甜,讓人慾罷不能,刻骨銘心。

家的味道讓人難以忘懷。似乎無論腳步走多遠,在我們的腦海中,只有家的味道熟悉而頑固,它就像一個味覺定位系統,一頭鎖定了千里之外的異地,另一頭則永遠牽絆著,記憶深處的家。就像一千雙手,就有一千種味道一樣。每個人做出的洋芋攪團,總會有它獨特的味道。我吃過很多人做的洋芋攪團,不管是街邊小商,還是餐廳美味,一樣的食材,一樣的過程,一樣的方法,卻不一樣的感覺。那是家的味道,它的每一瞬間,無不用心製造,無不讓我細細品味仍不覺滿足。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飲一啄飽蘸苦辣酸甜。其實越是彌足珍貴的美味,外表看上去,往往越是平淡無奇。就像蒙塵的珍珠,埋沙的金子,貝殼裡的寶石,也許第一眼你不會被它所吸引。當你不斷深入,你就會發現,原來它已經成為你生活的一部分,你不能忘卻的生香的記憶。母親把味覺深植在我們的記憶中,這些種子一旦生根、發芽,即使走的很遠,熟悉的味道也會提醒著我們,家的方向。

美不過洋芋攪團,難忘不過離家。多少次天昏昏亮的清晨裡,媽媽的背影總是挺拔又深刻;多少次白煙騰騰的熱氣中,總有那麼一雙關注的眼神眨也不眨的看著你;多少次出現在洋芋攪團,是他們充滿愛意的小心意。家是我們不能觸及的回憶,一碰就會淚流決堤。沈從文說過:"在青山綠水之間,我想牽著你的手,走過這座橋。橋上是綠水紅花,橋下是流水人家,橋的那頭是青絲,橋的這頭是白髮。"我的家人,我不能忘卻你們;我的家,我不能忘卻你的味道。

洋芋攪團,酸甜苦辣,卻一味味交織成對你的回憶。柔軟爽口像你們的關心,我甘之如飴。風吹來,陽光的味道,時間的味道,飯的味道,家的味道。這些味道,已經在漫長的時光中和故土、鄉親、懷念等情感混合在一起,才下舌尖,又上心間,讓我幾乎分不清哪一個是滋味,哪一種是情懷。然而不論世事怎麼變遷,總有一種味道在提醒著我們,認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昨天的來處。對一份食物的興衰流轉,顯得短暫,但對一個人來說,卻足以釀出濃厚的鄉情。

一輩子那麼長,洋芋攪團味道足以在我的記憶裡默默生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