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鸭技术;温差较大,鸭群吃的少,白绿粪便,体温升高,是鸭瘟!


养鸭技术;温差较大,鸭群吃的少,白绿粪便,体温升高,是鸭瘟!


鸭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死亡率的传染病,又称为鸭病毒性肠炎,俗称“大头瘟”,各种年龄的鸭都易感染,但成年鸭的发病率较雏鸭高。病鸭是主要传染源,感染途径主要是消化道,另外还可经交配、眼结膜和呼吸道粘膜感染。

鸭瘟表现症状

病鸭表现精神不佳,食欲减少或停食,渴欲增加,喜卧不愿走动。病初,体温升高到43度以上。流泪、眼周围羽毛粘湿,甚至有脓性分泌物,将眼睑粘连。鼻腔亦有分泌物,部分鸭头颈部肿大。病鸭下痢,排绿色或灰白色稀粪。

鸭瘟流行特点

1、在自然条件下,本病主要发生于鸭,对不同年龄、性别和品种的鸭都有易感性,以番鸭、麻鸭易感性较高,北京鸭次之,自然感染潜伏期通常为2~4天,30日龄以内雏鸭较少发病。

2、在人工感染时小鸭较大鸭易感,自然感染则多见于大鸭,尤其是产蛋的母鸭,这可能由于大鸭常放养,有较多机会接触病原而被感染。鹅也能感染发病,但很少形成流行。2周龄内雏鸡可人工感染致病。野鸭和雁也会感染发病。

养鸭技术;温差较大,鸭群吃的少,白绿粪便,体温升高,是鸭瘟!


3、鸭瘟可通过病禽与易感禽的接触而直接传染,也可通过与污染环境的接触而间接传染。被污染的水源、鸭舍、用具、饲料、饮水是本病的主要传染媒介。某些野生水禽感染病毒后可成为传播本病的自然疫源和媒介、节肢动物(如吸血昆虫)因本病为病毒血症也可能是本病的传染媒介。调运病鸭可造成疫情扩散。


养鸭技术;温差较大,鸭群吃的少,白绿粪便,体温升高,是鸭瘟!


4、鸭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春、秋季流行较为严重。当鸭瘟传入易感鸭群后,一般3~7天开始出现零星病鸭,再经3~5天陆续出现大批病鸭,疾病进入流行发展期和流行盛期。鸭群整个流行过程一般为2~6周。如果鸭群中有免疫鸭或耐过鸭时,可延至2~3个月或更长。


治疗方案:抗病毒的独败+退烧的解热舒+抗菌的杆立克控制继发感染。连用4天,即可看到明显效果,一般用药两天就会发现伤亡减少,采食量明显增加,这是很多养殖户使用后反映效果很好的一个治疗方案

如果此文对您有一点帮助希望能够给一个关注,多一份转发,你看到的也许正别人需要的,如果有更好的建议和想法,欢迎留言评论,感谢您的支持!点击关注为您分享更多养殖知识,获取终生养殖技术指导,用易懂的语言,一线的养殖技术,为您分享更多养殖知识,祝您养殖无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