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遗憾?

六月腊肠


最遗憾的应该是林则徐发起,魏源完成的《海国图志》,魏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时间的第一人,其实更应该说是东亚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海国图志》一本非常全面化和高质量的介绍西方先进技术著作。可惜当时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顽固派当权者并不愿意睁眼看世界,反而批其为"奇淫技巧"。《海国图志》在国内销售惨淡。反而在日本,《海国图志》人手一本,正是《海国图志》打开了日本整个国家开眼看世界的潮流。于是40年后甲午海战爆发了。


Y荣光


有个人,一直对自己的一生感到非常遗憾。

这个人,就是辛弃疾了!

辛弃疾从小到大一直想当个大将军,驰骋疆场,可是一生都未能如愿。

梦想当个武将,最后却成了一位文人。可以说是很遗憾、很戏剧了!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在你们眼中,他是南宋文艺好青年。

粉丝们给他组了很多CP,不管是异性还是同性。

辛弃疾出生的时候,“靖康之难”已过了十多年。

他的家乡山东济南,早已是金人的地盘。

可能是吃过了山东煎饼卷大葱,金人又想尝尝江南的白糖藕、马兰头、松子鱼、莼菜汤、宋嫂鱼羹......于是,他们再次南下侵宋(公元1161年)。

北方豪杰趁此时机,纷纷起事。

辛弃疾瞅准机会,带着他招来的2000多小弟,投奔了起义大军。

和他一起投奔义军的,还有一个名叫义端的花和尚。

某个深夜,月黑风高,义端偷走义军老大的帅印,一路开溜,准备献给金军。

可开溜到半路,在他面前的,却是抄近道拦截的辛弃疾。

看着辛哥D罩杯的胸肌,花和尚当场就给跪了。

义端曰:“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

——《宋史•辛弃疾传》

手起,刀落,鲜血,人头。这一刀,砍出了辛哥“辛青兕”的外号。

(青兕:古代犀牛类兽名。一角﹐青色﹐重千斤。《西游记》中太上老君的坐骑就是这种神兽)

于是,在大家眼中,辛哥从此成为了猛兽——一般勇猛的人:

眼光有棱,足以照映一世之豪;背胛有负,足以荷载四国之重。

——宋·陈亮《辛稼轩画像赞》

精神此老健于虎,红颊白须双眼青

——宋·刘过《呈辛稼轩》

那一年辛哥22岁,手中的长刀滴答着——Firstblood!

第二年,义军决定归宋。

辛弃疾前脚去建康找皇帝商谈,后脚义军大本营里就又出现了一个叛徒,他的名字叫张安国。

咔嚓掉义军首领,逃入金国大营后,张国安松了口气:“来啊来啊你来杀我啊~”

社会你辛哥,听完只说:“哦,好啊。”

于是,辛弃疾领着五十名小弟,闯入金军五万人大营里,把张国安拖了出来,一路跑回江南,咔嚓斩了。

从此,辛弃疾成为了一个传说,声闻朝野,名传庙堂。

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

——宋·洪迈《稼轩记》

“其实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大将军对我来说是个挑战!”归宋前,辛弃疾连面对媒体的讲稿都写好了。

可当他再次踏上江南的土地,才发现,媒体才不采访他和他的英勇事迹。因为他们都在聊八卦!

而南宋的权贵们也都纸醉金迷、不亦乐乎。

辛弃疾多次进言皇帝,要去攻打金国。最后都被皇帝一一拒绝了。

“老大咱们去打架!”南宋皇帝眯着眼,不说话。

“老大咱们兵分三路!”南宋皇帝眯着眼,“呵呵~”

于是,辛弃疾在南宋30多年的生活,不是外放做官,就是赋闲在家。

30多年做得最多的不是杀敌,而是哔哔!

他开始经常思考人生,思考的结果,就是无尽的迷茫。

“那不如,就写几本词吧!让所有人都陪我一起迷茫。”

梦境里恍恍惚惚,于是他写遥远的年轻岁月: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现实中约会姑娘,于是他写夜色中寻找倩影: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青玉案·元夕》

一个人喝醉了,也会耍点酒疯: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西江月·遣兴》

他感慨豪情不再: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也不忘细腻于平淡的生活: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清平乐·村居》

他把很多话写在词里,最终自己成为了一个大V!

但是,他心里总是有诸多不甘的。直到生命将逝,他还在用最后的力气呼喊:“杀贼!杀贼!杀贼!”

所以后人说起辛弃疾的词:

敛雄心,抗高调,变温婉,成悲凉。

——清·周济《宋四家词选》

他没有成为大将军,遗憾了一辈子。

可若他成为了大将军,我们又看不到那悲伤、壮烈、哀婉、奇丽的文字了!

社会我辛哥,你的词,我们喜欢!

--------------------------------

喜欢作者的清奇文风和画风,欢迎关注:朕说


朕说


1.红楼梦只有前80回

曹雪芹既幸运又不幸。家道的败落,生活的困厄,倒是他的幸运,正因为他“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见来者”,才激发起他的创作热情,不然,世上也就不会有一部《红楼梦》了。他的最大不幸乃是他花了十年辛苦,呕心沥血地写成的“百余回大书”,居然散佚了后半部,仅止于八十回而成了残稿。

2.河南人共同的遗憾——拒绝中科大落户河南

1969年,有意迁往河南的中国科技大学遭遇河南当局的冷淡,时为安徽省革委会主任的李德生(河南省信阳市新县人,曾任党中央副主席和军委副主席)却主动要去了这所名校。历史很有讽刺性,李德生的故乡就是河南。从此后,中科大成为安徽的骄傲和机会,河南则因此而后悔、痛楚,经年不绝。

布夫舟


说两个西学东渐史上的“遗憾”——两部命途多舛的译著。

第一部是阿格里柯拉的《论矿冶》(De re metallica)。这部著作诞生于1550年,是当时矿冶领域的集大成之作。1621年,耶稣会士金尼阁等人携带七千部西书抵达中国,其中就有这部《论矿冶》。1638年,在李天经的主持下,汤若望、杨之华、黄宏宪等人开始着手翻译此书。1640年翻译完成,定名为《坤舆格致》。经过崇祯皇帝的批准,此书于1643年底刊行,下发各省督抚。然而此时距离李自成打进北京、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只有不到半年。在这混乱的局势中,《坤舆格致》一书就此散佚。

第二部是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牛顿的生平和学说在18世纪就已有人介绍到中国,但他的代表作一直未被系统地译成中文。1860年前后开始,李善兰与伟烈亚力、傅兰雅合作翻译《原理》第一编共14章。1882年李善兰去世前,将译稿交由华蘅芳校订。华蘅芳对译稿修订删改长达15年,于1897年冬交给梁启超,希望由上海大同书局校印。然而此时距离戊戌政变也不过半年多的时间。根据梁启超后来的回忆:“(奈端数理)未印而戊戌难作,行箧书物悉散佚……七年来耿耿负疚,不能其怀。”

《论矿冶》和《原理》分别是技术史和科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将它们译成中文对于当时的中国知识界无疑有着重大的意义。然而它们在错误的时间来到了中国,虽然经过有识之士的努力得以译成,却没能让更多的同时代的中国人读到它们。一部书的命运,不仅仅取决于个人的奋斗,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行程,这也是最让人感到遗憾和无奈的地方。

不过,历史学家存在的价值,就是让我们记住这些历史的遗憾。1995年,我所的韩琦老师在英国伦敦大学发现了《原理》的译稿共63页。2015年,凤凰出版社的韩凤冉老师在南京图书馆发现《坤舆格致》的清代校本。这些发现虽然尚不足以重建这两部译著的流传史,但让这些工作重见天日,也算是对致力于西学译介的前辈的告慰。


参考文献

潘吉星. 阿格里柯拉的《矿冶全书》及其在明代中国的流传[J]. 自然科学史研究, 1983, 2(1):32-44.

韩凤冉. 南图藏严杰校本汤若望《坤舆格致》初考[J]. 中国典籍与文化, 2015(4):58-64.

戴念祖. 梁启超丢失《奈端数理》译稿[J]. 中国科技史料, 1998, 19(2):86-86.

韩琦. 《数理格致》的发现——兼论18世纪牛顿相关著作在中国的传播[J]. 中国科技史料, 1998(2):78-85.


加菲小洋人


一、关于人生遗憾

古人有“五恨”“十恨”等不同版本的典故。

其一:恨鲥鱼多骨,恨金橘大酸,恨莼菜性冷,恨海棠无香,恨曾子固不能作诗。

其二:恨书囊易蛀,恨夏夜有蚊,恨月台易漏,恨菊叶多焦,恨松多大蚁,恨竹多落叶,恨桂荷易谢,恨薜萝藏虺,恨架花生刺,恨河豚多毒。

张爱玲的版本则是:鲥鱼多刺,海棠无香,《红楼》未完。

二、关于历史遗憾

文化遗憾:和氏璧失落、阿房宫损毁、“禹铸九鼎”失传、华佗《青囊书》焚毁、《兰亭集序》失踪、焚书坑儒与先秦文化的失落、《连山》《归藏》二易失传、“靖康之耻”遗失文化瑰宝、圆明园遭焚。

人物遗憾:楚霸王自刎乌江(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岳飞惨死风波亭(断送直捣黄龙大业);扶苏自尽(否则秦不会二世而亡);李自成被欠薪、洪秀全科举落第后造反(不能堵塞社会阶层向上的通道,否则后果很严重)……

战争遗憾:忽必烈征服日本被“神风”挡住(否则四岛就是“日本省”,哈哈)、对印自卫反击战中方胜利后后撤(藏南失地至今);蒙古准格尔部被满清灭族(直接导致北疆空虚,沙俄侵占西北大片领土)。


首席贫论猿


我心中的中国五大遗憾。第一,秦始皇传位没有传给扶苏,说真的如果传给扶苏秦朝最差也不会二世而忘,至少根据历史记载扶苏这个人的性格和发展思维是会安抚人心,对百姓的生活改善有较大改变!秦朝真是可惜了.

第二,宋朝这个朝代并不想你我想想的那样积弱,尤其在军事上,而且在经济上更强!可惜整个中国社会上层和思想上没有形成资本主义,虽然有些萌芽可惜了,尤其程朱理学毁了一切资本主义思想。要不然中国咱领先世界几百年??

第三,大明朝无论历史多么糟糕,他也出现了最大的机会资本主义更大的萌芽可惜可惜上帝给的机会总是抓不住,这还算,我们的上层建筑已经出现了内阁,可是我们的政治制度还是在儒家的思想控制下没有像西方一样走向君主立宪制制!这个我想比资本主义萌芽更可惜,但是思想上的专制终究限制了人的发展??第四,清朝康熙帝那么喜欢科学,可是你这人也是只是自己喜欢,怎么不把他推广开来,让全国人都喜欢,至少应该在让层统治阶级形成这样的爱好以及延续啊,而且可恶的民族狭隘和统治思想使本来的华夏名族兼容并包的传统变成闭关锁国,这一次我们又错过了近代化??错过了世界强国??错过??

第五,近代辛亥革命勉强说胜利了,袁世凯这个傻子非要称帝,他那腐败的思想真是害人害国啊,本来近代一战咱错过了,二战咱也是有苦自己往肚里咽啊咱们地球人要想真正的发展必须去宇宙中,必须飞出地球成为宇宙种族,在这个条件下咱们必须把地球变为星球统一为一个联邦政府,而这个愿望在原子弹没有研发出来是最有希望的,然而无论你工业能力多牛逼,综合国力多强,在近代,你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啊,国力还有人口,德国如果加上一个中国,最后再决战建立联邦,地球就成为真正的星球,人类的希望才真正的到来??

1、公子扶苏没有当上皇帝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严刑峻法,兵役徭役更是繁重。秦始皇死之前,虽然国家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但是由于秦朝的法律实在吓人,随意很多人还是不愿意造反。而秦二世的荒淫无道,直接点燃了秦始皇留下的火药桶。公子扶苏,是秦朝诸多皇子中最有政治远见的人物,曾经多刺直言劝谏,然后便被派去监督蒙恬的军队,一起修筑长城。按照秦始皇的性格,不听话的基本上都死了,而公子扶苏没有被赐死,还派去抵御匈奴,修筑长城,建功立业了,死后还要把皇位传给他。

当时蒙氏兄弟个个都是武功卓绝的牛逼任务,派扶苏去蒙恬,或许正是为了让扶苏结交蒙氏家族,为后来登基做准备。

如果,公子扶苏没有死,顺利的当上了秦朝皇帝,或许就没有后世的汉唐了。

2、项羽和吕布没出生在同一个年代

项羽,秦汉末年武力值最霸道的人物。一个人出场,就能镇得住千军万马的魔神。项羽,不读书,不看报,不习兵法,就是有一股子蛮力,可以力能扛鼎。传言中,项羽双手过头顶,右手抓住左右向上提,就能把自己提起来,完全的违背物理学原理。后世评价项羽“羽之神勇,千古无二”。

吕布,三国时期武力值逆天的人。被后世称之为武圣的关云长,单打独斗,在吕布面前也很难走过10个回合。毕竟关羽是以仁义著称于世。当年三英战吕布,三个当时一流的好手,更有温酒斩华雄的关羽,万军从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的张飞,还是和吕布战的不相上下。后世评价“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这两个人没有生活在一起时期,真实一大憾事。

3、宋朝没有统一全国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比较特殊的朝代,商业经济发展迅速,出现了一大批文治武功都很牛逼的人物,宋朝子太宗皇帝之后,就没有几个安心治理国家的皇帝,不是喜欢女人,就是喜欢写字画画,还有喜欢踢球的....反正就是没有喜欢治理国家的。就这样的大BOSS,宋朝还存在了319年。唐朝那么牛逼的国家,才存在了289年。如果,宋朝同意了全国,凭借当时中高速发展的商业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会不会蓬勃发展起来,或许中国才是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中国。

4、元朝存在的时间太短了

元朝存在了98年的时间。元朝中央直接管理的地区,东起日本海、南抵南海、西至天山、北包贝加尔湖,元史称“东尽辽左西极流沙,北逾阴山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时不及也”。总共面积有1300多万平方公里。而如果加上和元朝用宗亲关系的四大汗国,元朝能够产生重要影响力的范围是,东起日本海、东海,西抵黑海、地中海地区,北跨西伯利亚,南临波斯湾,建立起横跨亚欧大陆的超级大国。

如此广袤的帝国,仅仅持续了98年,如果元朝能够和周朝一样,延续国运800多年。从元朝建立1271年建立,国运延续800年,是2071年,我去,我们现在是大元子民,世界上最大国家的公民了。这样的反应,脑补一下。

5、中山先生早逝

中山先生是领导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朝的同志,但是压迫在中国身上的三座大山还没有被掀翻。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后,中山先生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这一政策还没有被完全贯彻下去,中山先生就离世。如果当时中山先生不早离世,多活30年。国共双方的第一个合作也不会如此快的结束,在民族国家为难时期,双方的合作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力量。

秦朝统治者中具有政治远见的人物,秦始皇对其给予厚望

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不仅给我们留下了辉煌、破落、成功、失败,还给我们带来了千载的遗憾。比如:秦始皇不是期望江山永传万世,却偏偏二世而亡;不是幻想长生不老,结果却换得四十九年的寿命;焚书坑儒,防备读书人造反,可铁打的大秦帝国竟毁于阉人赵高之手??因此,历史最大的魅力,可能就在于它是按照命运写好的剧本而进行的,哪怕结局很荒谬。

作为旁观者的我们,也只能扼腕痛惜,不可选择,更无法改变!那么,历史上让我们追思的遗憾主要有哪些呢?

一、焚书坑儒与先秦文化的失落

秦朝初年,战国时期刚结束,百家仍然在争鸣中,思想领域内极度混乱,而一个国家能在多大程度上统一,最主要的条件是能在多大程度上,形成共同的价值观,而思想混乱是形成共同价值观的大敌。因此,秦始皇决定焚书坑儒,意在维护统一的集权政治,进一步排除不同的政治思想和见解。

经历这一场中国历史上的文化浩劫后,中国到底损失多少历史记载、文化典籍和宫廷记事等无法估量的历史宝藏,至今也没有人能够统计得出来。要不是孔圣人家中的影壁里藏着《尚书》,“五经四书”恐怕就要少一经了。这不能不算中国历史上的一大文化浩劫带来的千古遗憾。

二、禹铸九鼎的失传

《资治通鉴外纪》说“禹复为九州,收天下美铜,铸为九鼎,以象九州”。自夏禹铸九鼎,作为传国之宝,这九鼎就成为权利和国家的根基和象征。

夏亡,成汤把九鼎移至商邑,又为殷镇国重器。殷亡,九鼎为周所得,周武王又迁至洛邑。陈于西周镐京。周公制礼作乐,创列鼎制度,所谓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是也。鼎于是成为权利的象征。“问鼎”成为争夺天下权利的表现。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秦掠取九鼎时,传说九鼎突遇风浪沉没于泗水,秦始皇曾派人多次打捞,始终没能得手。记载着中华民族统一历史的九鼎,就此失去了下落。

三、和氏璧、传国玉玺的失落

和氏璧是中国历史上最富有传奇色彩和最珍贵的一块宝玉石。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块玉石能珍贵到与它相提并论。随着秦昭王愿意用十五座城来换取这块宝玉的故事流传开来,和氏璧的身价扶摇直上。最终被“千古一帝”的秦始皇用作了传国玉玺,成为检验一个“帝王”是否正统的唯一标准。

传国玉玺在中国历史上,断断续续流传了很长的时间,直到五代十国时期的后唐。当时石敬塘引契丹军攻至洛阳,后唐末帝李从珂怀抱传国玺登玄武楼自焚,传国玉玺就此失踪,再也不见了踪影。

四、“靖康之耻”损失的文化瑰宝

宋朝的江山大部分毁在宋徽宗手里,这是历史的定论。宋徽宗有才,能写会画,还独创了“瘦金体”的书法,是少有的才子皇帝。然而,宋徽宗理政昏庸,喜欢听奉承话,生活奢侈,身边没有忠臣,国家大事犹如一团乱麻。后人说,宋徽宗“创造了一种书体,失掉了一个江山”。

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开封),上自徽、钦二帝,下至三千多后妃、皇子、公主以及宗室近戚,都被金兵俘往北国,北宋就此灭亡。宋宫中所有的书籍、印板、浑天仪、古器、各州府地图,全部被金人席卷一空。

金军除了索取金银绢帛之外,又抢去皇帝仪仗、天下州府图以及各种珍宝玩物。据说,宋徽宗当时听到金银财宝等被掳掠的消息毫不在乎,等听到他精心收藏的皇家藏书、藏画也被抢去,才仰天长叹几声。

五、华佗医书的焚毁

华佗行医在东汉末年,是中国最早能实施外科手术的医生。华佗一生行医各地,声誉颇著,在医学上有多方面的成就。他精通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对外科尤为擅长。单是给关羽刮骨疗毒的事迹,就被写入了正史、改编为各种戏剧,广为流传在民间。

华佗晚年因遭曹操怀疑,下狱被拷问致死。华佗临死前,拿出一卷医书给狱吏,说:“这书可以用来救活人。”狱吏害怕触犯法律不敢接受,华佗只好忍痛,讨取火来把书烧掉了。中国医学就此损失了很多东西。

一,秦皇汉武的丰功伟绩自不必提,但这种统治术给文化留下了一个死穴,愚民政策。所有的思想文化都为政权服务,中华文明少了多种可能性,反观英国偏僻乡村的档案可以记录数百年之久,如此文化催生民主和资本主义不稀奇。

二,随文唐宗宋祖在西方陷入黑暗中世纪时再次一统这是功绩,但是文官制度到宋代中期已经没有了战斗力和创造力。范仲淹王安石等改革家认识到时代的趋势却不能利用这种趋势改变内部腐化的国家。最终不免被蒙古亡国亡天下。

三,洪武复国,永乐开海这是丰功伟绩,但是海陆版图的扩张并不能使多数人受益,于是出海行动停止,中华文明陷入封闭,这种封闭在清初达到顶点并坚持二百年。这让中国丧失了与西方一起进步的宝贵机会。鸦片战争的落后挨打难以避免。

四,康雍乾在开疆拓土上功不可没,但这种廉价的自尊心让嘉道咸同光宣不屑学习西方,及时一次一次挨揍也不愿意,这六人哪怕学一半的明治天皇都能让中国的黑暗百年多一点光明。

五,国共两党有短暂的失败和失误没有遗憾。原因很简单,克服了上述几个遗憾而已,开启民智,推进民主,追求多种可能性,小步快走去创新,凝聚内部力量扩大对外开放。

很抱歉没有说够五个遗憾,所谓遗憾只是丰功伟绩旁边的小小注脚,或许五百年后能发现当代的遗憾,我希望没有。中华民族万岁。

一,丝绸之路在唐朝丢失。唐朝不救波斯,或者无法救波斯,是一个战略失误。波斯萨珊王朝被新崛起的阿拉伯帝国覆灭,随之而来的是大唐西进的步伐被打断,丝绸之路不复存在,中西方贸易被阿拉伯帝国(和之后的奥斯曼土耳其)垄断,中国和欧洲都失去了在丝绸之路上的利润。

二,关中本位的消失。我们可以看下当代中国地图。陕西这个位置,明显的中国中心位置。关中平原位置得天独厚,西有丝绸之路,东有华北平原,南有巴蜀天府之国。北有河套良马产地。华北平原、四川盆地都可以大面积发展农业。河套地区产良马,会避免宋朝那样的过度依赖步兵而无骑兵的窘境。而丝绸之路的存在,可以让中国始终是个商业强国。而北宋本是有强大的机会的,未能强大,也在于赵匡胤迁都长安的失败。

三,下西洋仅限郑和。这里面有几个原因。1,文官集团要打压宦官集团。2,郑和下西洋主要为政治服务,贸易形式仅存朝贡贸易,而非自由通商。3,奥斯曼土耳其的存在,垄断了中西方贸易,郑和到不了北大西洋,则无法和欧洲贸易。

四,小冰河时期出现在了大一统王朝的末期。也就是明朝末期。1,大一统王朝的末期往往剥削加重,农民困苦。2,分裂的中国军事能力往往更强,大一统王朝缺乏竞争力,政治经济腐化,竞争力不足。3,小冰河时期,对分裂的欧洲起了积极的刺激性作用,推进了大航海时代。而小冰河时期让中国陷入困境,无法以国力对抗外扰的同时再解决内患。

五,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中国处于帝王独裁体制阶段。如果明朝文官集团专政的弊端是失去了对外扩张精神,那清朝帝王独裁则一旦遭遇昏庸帝王,则只能屈于平庸。只有鸦片战争打痛打醒中国,才开始接受外国先进技术。而明末文官专政的时候已经在吸收外国技术了。鸦片战争之后再吸收,已经错过了工业革命的最好时机。帝王独裁的后果,引发了中国的百年屈辱。

从疆域的角度看,由于距离会急剧增加中央集权制国家的成本,汉唐的疆域都已经达到了当时技术条件的极限,唯一的例外就是朝鲜。杨玄感的叛乱导致杨广在高丽功败垂成,之后的连锁反应导致隋帝国崩溃,这是一个非常令人遗憾的事件。

明朝

封闭僵化的海疆政策导致中国错过了波澜壮阔的大航海时代。最有可能的转机出现在嘉靖年间,如果胡宗宪能够招安汪直,利用他在海商集团中的影响力在海外港口建立几个殖民地,并给朝廷带来正向现金流,则有可能推动

明朝

增加对远洋贸易的支持,进而把整个东南亚划入中国的势力范围。南明本来拥有完整的行政结构,但崇祯却没有留下一个有绝对权威的继任者,导致庞大的帝国迅速地坍塌。甲午战争打破了清朝向近代化发展的进程,并背上了沉重的战争赔款,养肥了身旁虎视眈眈的邻居。反思战争进程,陷于党争的清朝渐次失去了取胜、保住朝鲜、保住本土、把日本拖入持久战的各个机会,终于在马关签了城下之盟。最令人遗憾的莫过于九一八了,恐怕连日本人也不能相信,具有优势的东北军会留下大量军火不战而退。当时的奉系是实力最强的军阀武装,又是本土作战,日本人不从国内增兵很难完全占领东三省。可是张将军却就这么跑了,居然还有人编个评书叫做《千古忠臣张学良》,真让人无语。

大部分答案都是围绕政治决策,但我以为这些都是战术问题,并非大局。从更高的层次看,中国是个很成功的文明,但不是最成功的,其根本原因不取决于各个历史时期的偶然事件,而是中国古代未能有机会发展出真正意义的哲学和数学,对比欧洲文明的源头古希腊文明。中国古代文化最繁荣的战国时所谓百家,离哲学尚远,之后独尊儒术就更没有机会了,儒家“学有所止”的实用主义精神对短期非常有益,但对长期发展是致命的约束。纵观欧洲文明的历程,古希腊的哲学和数学是其根本之根本,即使经历了长达千年的中世纪倒退,仍然如同一线不灭的火苗,在文艺复兴时代再次照亮。哲学产生逻辑,逻辑产生数学和科学方法论,两者产生物理,物理产生技术工程学,之后工业革命,信息革命?都成为必然发生的结果。而这个源头是绝对必要条件,种子是泰勒斯,亚里士多德等希腊先贤种下的,到牛顿出版“原理”一书时已经奠定了欧洲文明的碾压式的绝对优势地位。可以说时至今日,欧洲文明已经渗透甚至主导了几乎所有其它文明,你我每个人的思想血液中都有浓重的古希腊基因。如果站在一个中国人的角度,我最遗憾的是哲学数学科学都未能生于中国,当然如果超脱一点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我们都是“混血”,思想层面的,文明层面的。

中国历史总体上还是很连续的,在唐宋以前,虽说兴衰更替,但还不足以构成遗憾,要说遗憾我个人认为从唐末开始

1宋朝轻武国策赵匡胤也算是靠军队起家,把南方割据的小国灭了大部分,本来可以建立一个耕战国家。但赵匡胤总结了唐无力控制藩镇灭亡的原因,出台了一系列限制军官的政策,这和秦汉唐军功爵制和“无战不封侯”的想法截然相反,奖励军功起码是对国民血性的培养,而限制军官则是奠定了两宋的外交政策1 元灭南宋(和上条同属一件事,因果关系)蒙古帝国的崛起很大程度上靠的是机遇,当时的中国分裂成三个国家,阿拉伯帝国也处于衰弱期,如果是一个相对完整且具有尚武精神的中国,这也不过是一次边民入侵事件。因为轻视军事,导致宋朝没有统一全国的能力,进而无法抵抗外敌。元灭宋对于民族文化和尊严的摧残最为严重,宋朝大臣可与皇帝当庭争辩,百姓可以控诉官员,比现在还民主。到了元朝直接成了四等人,阶级意识加强对于一个社会而言绝对不利于长期稳定(我个人认为现在的阶级意识强多是元明清时期沉淀的结果)

2朱元璋治国(复国有功,治国有过)历史粉里明粉最多,我冒着得罪明粉的危险写了这一条,洪武大帝复国确实振奋人心,但是可能是出身原因,导致朱元璋治国缺少理性,比如刑法过于严苛,权力过于集中。前者无可厚非,后者造成了严重的政治问题,对于朱元璋朱棣来说倒是可以更好的运用权力,可是众所周知明朝奇葩皇帝多,导致国家机器运转不畅,建文帝倒是稍微扭转了一下这个问题,可因为削藩被叔叔削了。朱元璋乱改政体给后世造成了不少麻烦,清军能入关也是利用了明朝的政治漏洞吧

3错过大航海时代这个最遗憾,中国最早开始大航海时代,规模也是最大的,结束也是最早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当时局势不需要大航海。而欧洲因为奥斯曼的压力被迫航海。在未全球化的时候探索世界的意义是难以想象的。可惜明朝在土木堡事变后一直穷于应对北方的敌人,根本抽不出太多的财力用于航海

4清军入关+鞑子治国上条最遗憾,这条排第二。满清可以说捡了历史上最大的便宜,先是崇祯因农民起义自杀,后来边关将领投降,加上南明抵抗军内讧不断,满清竟然统一了中国。前期大屠杀(我必须配个图),康熙算是有才能的,知道缓和民族矛盾,这才让汉人消停了不少。但是满清的统治极大的破坏了汉族的文化根基。先秦到唐宋,汉人活的像绅士,前人的礼仪都能很好的传承下去。元清之后,汉人活的像蝼蚁,只要能吃饱,谁都是顺民。汉族失去了绝大多数文化传统,包括衣冠在内

元朝践踏了汉人的自信与尊严,所以朱元璋复国才让人如此振奋,所以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民族自豪感最强的时期。然后这种廉耻又被满清碾碎了,清朝时期是我国在世界上最没有尊严的时期(尤其对汉族而言),关于这个朝代的争议比元朝还大,清朝的存在可以说既让人愤恨却又无可奈何

5蒋介石分不清主次首先国军有救国之功,无可非议的事情。但是蒋介石作为领袖太不合格了。1931年丢了东北,1932年两次抗战,再到1937年日军发起第二次侵华之前有四五年时间给蒋去备战。我敢说四年认真备战,再加上本身就在学德国,最次首都南京不能守不住吧。斯大林让日本战俘去西伯利亚劳动,看不顺眼就杀。美军到日本也是啪啪啪。蒋介石倒好,优待日本战俘,被太祖夺了江山就是活该。感觉现在日本人跟中国调皮,不敢跟毛子浪,也有这方面原因。我对国军充满敬佩,但对蒋介石则是深深的鄙夷,他似乎不清楚什么时候该干什么,就是他最大的问题

总之,傻子才感叹回不到的过去,聪明人应该把握当下,以前的遗憾只能通过当代人的努力才能弥补了。怪任何古人都是无济于事的


古月诺夫斯机


历史上有太多的遗憾,数不胜数,聊举几例:

第一:荆轲刺秦王失败,是荆轲最大的遗憾,如果刺秦成功,历史不知会沿着什么走向走下去。

第二:鸿门宴上霸王项羽没杀刘邦,是项羽最大的遗憾,如果早知会自刎乌江,不如当初就把刘邦解决了。

第三:初唐四杰之首王勃死的太早,以彼之才,如果天假其寿,其成就恐怕不在李杜之下。

第四:秦桧死的太晚,是秦桧最大的遗憾,如果早知道要在岳王坟前跪这么多年,还不如死在岳飞前面来的干净。

第五:明末清初金圣叹评天下六才子书,分别是屈原《离骚》、庄周《庄子》、司马迁《史记》、杜甫的杜诗、施耐庵《水浒》、王实甫《西厢记》,可惜仅评了《水浒》和《西厢记》,杜诗评了一部分,其他的都还没评,就因清初哭庙案被杀,真是可惜!如果他能逃过此劫,相信会有更精彩的评书以享世人,其功恐怕不在《红楼梦》最后四十回原稿之下!

第六:就是曹雪芹写《红楼梦》没有最后完成而撒手人寰,让《红楼梦》成为了断臂的维纳斯,成为了永久的、无法弥补的遗憾!


桃源居士45


历史上最遗憾没有之一之错过的交锋。

公元1403年春,时年67岁的跛子帖木儿(Timur lenk,或者叫Tamerlane)在横扫了整个小亚细亚半岛之后,达到了他事业的顶峰。至此,他已经连续战斗长达六年之久,欧亚多国笼罩在他屠刀下的阴霾:1398年,他从自己位于乌兹别克的首都撒马尔罕出发,进攻北印度,屠杀德里;1399年在伊朗;1400年在土耳其;1401年在叙利亚和伊拉克,屠杀巴格达和大马士革;1402年回到土耳其,在同年的安卡拉会战中击溃了不可一世的奥斯曼帝国。后组织百万大军(人数有夸大)远征明朝,史称“帖木儿东征”。

同时期华夏大地上的主宰明王朝,年轻,健壮。在赶走了侵略者蒙元后,国家历经洪武,建文时期的修整,吏治清明,人心归服。也是在这一年雄心勃勃的永乐大帝朱棣,刚刚通过靖难取代了侄子建文帝,获得了整个王朝的统治权,麾下谋士良将如云,可谓兵强马壮,加之朱棣本人多年南征北战无往不利所伴生的信心,去转动国家的暴力机器,通过武功来稳固自己的皇位,在他心里早已跃跃欲试。

时间拨回六年前,另一边,奥斯曼骑兵刚刚在保加利亚重创了神圣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与法国联军,被公认为当时欧洲最优秀的军队,可是帖木儿却在一天之内就把它杀得全军覆没。还有百年之前全歼过当时所向披靡的蒙古远征军的埃及马木留克骑兵,帖木儿在一年之内就把它痛击两次。历史的天秤好像又一次倒向了“黄金家族”。昔日成吉思汗及其子孙们所建立的大蒙古帝国本土元朝和四大汗国,窝阔台汗国被其他四国分灭,元被明王朝击溃,而剩下的察合台、伊尔、金帐全部臣服于帖木儿,无论如何这个冒称为成吉思汗后裔的突厥跛子继承者似乎真如祖先附体,无论是向欧洲还是非洲进军都势如破竹。

可是帖木儿突然收兵了,留下惊魂未定的土耳其人和埃及人去恢复他们的故土。原因无他,在地球上的另一侧上发生的意外事件(靖难),正猛烈地刺激着他的神经。他要回去圆一个梦,一个他已经做了半个多世纪的梦。经过一年多且战且走的山地行军(对手是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波斯的土著居民),他在公元1404年春夏之交返回了自己那金碧辉煌的首都撒马尔罕。帖木儿当然知道,有客人已经在那里等他多时了。

这位客人是来自遥远东方的大明使节。他此行是为了向帖木儿催收已拖欠了明王朝的贡赋。而帖木儿就在大庭广众之下指着他的鼻子说:“你们的猪可汗叛父害侄,是一个大混蛋!我现在要去讨伐他!”显然,帖木儿懂一些中文,他知道汉语里“朱”就是“猪”的谐音,所以才管明成祖朱棣叫“猪可汗”。

他已经准备的很充分了, 据当时在撒马尔罕的阿拉伯人回忆帖木儿东征时的辎重,粮积若山,马羊成海。公元1404年11月27日,他毅然率军离开撒马尔罕,踏上了“中国圣战”之旅。

...2月下旬他的部队已推进至别失八里(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北破城子,位于吐鲁番的东北方),此处离明帝国西部边界重镇哈密卫还剩大约400公里。

一场旷世纪的大战似乎无法避免,一方是孤注一掷的帖木儿帝国,一方是如临大敌的大明王朝,双方摩拳擦掌已准备好了对垒。

...然而世事难料,偏偏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正向哈密进军的哈里·苏丹突然得到消息:帖木尔大汗死了!中世纪的穆斯林生活不像现代的这样充满禁忌,酒精饮料是允许的,葡萄酒更是最常见的饮料。自从到达讹打刺以来,帖木尔汗就一直在痛饮。不仅是葡萄酒,他还喝了阿拉克烧酒——中东和远东地区的一种烈性酒精饮料,通常从发酵的棕榈汁,大米或糖蜜中提取。2月11日当晚,阿拉克烧酒突然把他的体温烧起来了,而且越烧越高。亚欧非三大洲最优秀的医生围绕在他的周围,却全都束手无策。2月18日,帖木尔大汗的心脏停止了跳动。(过去还有1月19日和2月15日两种说法)他生前说的最后一句话是:“不要向敌人示弱!拿紧你们的……剑!”

东征中国计划,也就这样随着他的死亡一道烟消云散。

若果帖木儿没有死,我们将会看到同时期世界上最强的两个帝国之间直接的全面碰撞。且必定会成为历史上为数不多的两方君主同时“御驾亲征”指挥的超大规模战役,从而改变整个东亚乃至世界的格局。

是战胜明王朝恢复昔日张弓纵横欧亚大陆的蒙古荣光?还是明帝国胜利朱棣为了转移国内矛盾追击至中东报复?抑或更远?毕竟有他父亲的前例在,而且以朱棣的性格他一定会。

然而这一切都随着帖木儿的死亡划上了句号。


羊杂哥


岑参曾在西域留下一件让后人经常提及的物件。当年他行至车师国时,曾借了交河官衙的几斗马料,留下一张欠条。诗人一去或许因条件所限再未返还,因此这张欠条便成了千年债务。将军作家朱增泉在游交河故城时,别人跟他说起这事,他一阵激动,要替岑参还债。别人告诉他,这债恐怕是谁也还不起、也还不清的,他一时哑然。

我设想,岑参在当时因为身无分文,而且对那位官员好说歹说,才借到了马料,他作为诗人的自尊受到了伤害,他的心情一定不好。至于他打过的欠条,早已在时间的烟尘中流失,年代已如此之久,这笔债确实是没法再还了。一张欠条是一件事的由头,虽然那张欠条在视线中变得模糊了,而一件事却变得更为清晰了。我想,这样的模糊和清晰其实都很好,有些事情正因为它模糊,才一次次地激励我们向往其中的美好。同样,我们经由变得清晰的事件相信,岑参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仍矢志不移,努力克服困难走到了更远的地方


蓝色的白羊


100年前有个中国人曾想联合世界各国退位君主组个流行乐队,进行世界巡演,遗憾的是这个想法最终没能实现。

这个历史上著名的遗憾起因是这样的:

溥仪的英文老师庄士敦,兼职替他处理外国来信,有次他收到了一封比较特殊的信,信中一个自称逃亡到美国的俄国退位沙皇,打算联合世界各国失去王位的君主建立个联盟,并诚邀溥仪加入。

庄士敦第二天就把这封信转交给了溥仪,溥仪对这个项目很感兴趣,立刻动用了他的幽默感,提出要在联盟里增加个项目,让各国退位君主组个乐队,进行世界巡演,遗憾的是被“囚禁”在紫禁城中的他最终也没能开启自己的演艺生涯。

在庄士敦的影响下,溥仪认识了西方世界,并向往着西方生活。他喜欢打网球,打高尔夫,他剪掉了辫子,还常穿一身西服,戴一副墨镜。

据说溥仪这个人非常喜欢乐器,擅长弹奏,也极富自嘲精神。

虽然组个乐队很可能是他的一句玩笑。

但试想这支乐队要是真成立了,站在舞台中央俄国退位沙皇弹着吉他,德国退位皇帝弹着贝斯,奥匈帝国退位皇帝当鼓手,奥斯曼退位皇帝弹钢琴,清废帝溥仪亲自做主唱,这绝对会成为音乐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末代君王玩儿“摇滚”,联合废帝搞巡演,Slogan都给他们想好了:“王朝虽灭,摇滚不死!” 队名就叫“亡朝乐队”好了。

没能看到这些人组成的乐队,绝对算是历史上一个不小的遗憾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