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茶,使你在無垠的迷惘中不斷振奮

《論二十則》雲:孩童論茶,要求加糖。閒人論茶, 花生瓜子。茶痴論茶,無茶無命。茶人論茶,茶人合一。 雅士論茶,風花雪月。學子論茶,挑燈提神……身份各異, 茶意有差,這大體上是對的,但也不盡然。比如,林徽因 既是美女又是仕女,名媛閨秀,大戶人家,所進者當是松 竹書畫之館,所見者當是紅男綠女之人,所吟者當是雪月 風花之事,但林女士所哦的《茶鋪》一詩,卻勞動大眾得 很,下里巴人得很:這是立體的構畫/描在這裡許多樣臉 /在順城腳的茶鋪裡/隱隱起喧騰聲一片//各種的姿勢/ 生活刻畫著不同的方面/茶座上全坐滿了/笑的/皺眉的 /有的抽著旱菸……也為了放下扁擔同肩背/向命運喘息 /倚著牆/每晚靠這一碗茶的生趣/幽默估量生的短長…… //這是立體的構畫/設色在小生活旁邊/蔭涼南瓜棚下茶鋪/熱鬧照樣的又過了一天。

飲茶,使你在無垠的迷惘中不斷振奮

茶鋪是茶館,但終究不是樓堂館所,它簡而陋,粗且 糙,有時甚至流而且動,沒有茶館的風雅婉至富麗堂皇。 它可能在順城牆的腳跟底下,打一把遮陽傘,擺幾張桌子, 茶鋪就建設成功;有時遮陽傘也不要,桌子也在可要可不要 間,就在南瓜棚下,就著天然幾塊石頭,當桌當発。北宋 臨安城裡有“夜市”,在大街小巷中,“自有提瓶沿門點茶 的”,這些引車販茶者流之車上擔上,“有錫爐兩張,其杯 箸、調羹、瓢託、茶蠱、茶船、茶碗”等等器皿,“無不足 用”,整個一座流動的茶鋪。在我們江南,在連接村與村的 驛途間,多有亭子,或居荒郊,或設村頭,安大木桶,有 欲造“七級浮屠”的大嬸阿嫂每日汲水燒湯,將茶傾注桶 中,桶邊掛小竹勺,過路行人無須投錢即可取飲。想必北 方也有吧,蒲松齡是山東人,他落第之後,心情落寞,也 曾到村口大樹下,拉住南旅北客喝一蠱,霸起蠻來叫人家 姑妄言之。所以嚴格說起來,蒲翁的《聊齋志異》當是《茶 鋪誌異》才對。一部《水滸》,大碗喝酒,人皆知之,所不 知者還有大碗喝茶焉。《水滸》所描述的茶肆並不少於酒館, 東自齊魯,西至晉陝,無不有茶鋪茶坊,英雄如魯達史進, 小販如武大鄆哥,九流之下如王婆牛二,也常入茶鋪裡頭, “不都為著真的口渴/四面窗開著,喝茶/蹺起膝蓋的是 疲乏/赤著臂膀好同鄉鄰閒話。”

飲茶,使你在無垠的迷惘中不斷振奮

林徽因於繪畫是深有造詣的,所以,她看到茶鋪“設 色在小生活旁邊形形色色地浮漾著“許多樣臉”。高貴優雅的茶館裡進進出出著達官貴人、名媛紳士,當然有許 多樣臉,而在茶鋪裡,林徽因這樣的女士也曾出入,臉的 樣式就更多了。老的,慈祥的面紋/年輕的,靈活的眼睛 /都暫要時間在茶杯上/停住,不再去擾亂心情。酒是有 男女的,酒也有老少,茶卻男女老少皆宜,所以在茶鋪裡, 你可以看到七老八十皺紋如老檜古松的老人端茗細啜,也 可以看到兩三歲的小把戲喊茶呷喊糖呷。

飲茶,使你在無垠的迷惘中不斷振奮

在茶鋪裡,鄙人 曾見過在別處難得一見的奇觀:一邊廂是剛從田裡提腳出 水的老農,身上還披著蓑衣,端著大碗茶,咕噥咕噥牛飲 驢灌;一邊廂是穿旗袍戴紗帽的小姐,在西裝革履的情人 之殷勤侍候下,持唇腮酒窩樣的小杯,慢品細抿,至俗與 至雅和平共處,堪做和諧社會的宣傳掛圖。廣東有“吃講 茶”者,民間是非,常到茶鋪去評理,事既有是非事,臉 當然也有“是非臉”,有的氣壯,有的氣餒,有的臉紅脖子 粗,有的不驚不乍胸有竹,這場面這臉色也就可描可畫, 神態之生動與豐富不亞於達?芬奇《最後的晚餐》.之人物。 賈平凹先生是繪浮世的聖手,他筆下茶鋪裡的牌友麻客繪 聲繪色:茶泡好了,煙也叼上,嘩啦,嘩啦,嘩啦啦…… 細細的汗珠就在鼻尖沁現了,高潮一旦產生,有的在虛張 聲勢,連呼好牌;有的乾脆按倒了,挽起袖子大幅度作自 摸的動作;膽小的渾身燥熱,穩健的不動聲色,有的將打 出的牌偏要放在某一位面前讓他和。突然有人自摸到手了, 迅雷不及掩耳的兩聲爆響,一聲是將夾著的二餅重重地砸 磕在桌面上,但牌已斷裂,看的是一個一餅,另一聲則是 飛起的那半截到了水泥樓頂上。

飲茶,使你在無垠的迷惘中不斷振奮

茶鋪裡的這幅市井圖傳神 吧!讓人莞爾的還有一幅雅士圖,“文革”中,有一批設計 大壩的工程師下放到某村中幹校,職責是放牛,工程師們 一邊於茶亭裡喝茶,一邊放牛。不知怎的,兩頭牛鬥起架 來了,這可是件事的,上前去拉架,又不敢,由著牛鬥, 傷了牛那是要被鬥爭的。工程師急得如鍋中蟻,大夥兒便 退到茶鋪裡,像論證大壩似的研究勸牛不鬥架的方案。否 定之否定之後,便是肯定,其設計的方案是,派出兩人, 一人拿一根繩子去套住兩頭鬥牛,然後大夥分兩隊,像拔 河似的往兩頭拉,這方案從“科學”上看是近乎完美的, 可是誰去套牛呢?原來這方案只適合靜態中牛,不適合動 態中牛,於是大夥又回到茶亭中來想辦法。討論正激烈, 有老農經過,點一把火,投入兩牛間,兩頭牛飛也似的跑 開了。你說,這茶亭裡議論方案的工程師不可入畫麼?所 以,楊羽儀在《水鄉茶居》中說:一座水鄉小茶居,便是 一幅浮世繪。茶被衝進壺裡,不論同桌的是知己還是陌路 人,話匣子就打開了。村裡的新聞、世事的變遷、人間的 悲歡,正史還是野史……說著,聽著,有輕輕的嘆息,有呵呵的笑聲,也有憤世嫉俗的慨嘆——實在是有“許多樣 臉”。

正因為此,林徽因女士要到茶鋪裡寫生,而綠原更來 這裡當夥計。文藝家們不到茶鋪裡來,是畫不出好畫,寫不出好文章的,非文藝家不到茶鋪裡去,怕也得不到好心 情,享不到好生活,所以綠原大聲喊我們:喝吧喝吧二分 錢一碗/理想的逆光像北極星/從黃昏送你送到黎明/將 使你在無垠的迷惘中不斷振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