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日本一心要成为先进工业国,明治政府是如何将其变为现实的?

当前,日本是亚洲乃至世界最为发达的经济体之一,其2019年的GDP总值5.2万亿美元依然名列前茅,紧随美中,位列第三,继续将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法德等甩在了后面。虽说德法两国是欧盟领头羊,但同期德国GDP总值4万亿美元、法国GDP总值2.9万亿美元明显与日本存在不小的差距,足见日本雄厚的经济实力。

尽管GDP总值源于多种产业,但工业产值往往在GDP中占比最大,据统计,日本2019年3月服务业GDP为219.96万亿日元,而制造业GDP达到了1092.04万亿日元,这说明日本的工业制造能力非常强劲。

正因为日本高度发达的工业体系,早在1975年就被西方邀请加入六国集团,次年加拿大加入后,七国集团便一直延续至今。不过翻开历史,一百多年前,明治日本的近代工业几乎为零,有的只是"原始工业化",根本无法与现代工业相提并论。那么,明治政府是如何将贫穷落后的农业国逐步发展为强盛的工业国的呢?

近代日本一心要成为先进工业国,明治政府是如何将其变为现实的?

明治维新倡导殖产兴业,提出建设强盛国家新理念

幕府晚期,日本内忧外患,尤其是西方强加给日本的不平等条约,使得近代日本面临沦为半殖民地的危险。关键时刻,日本的有识之士揭竿而起,在推翻幕府统治后,审时度势,迅速实行明治维新,以期通过"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三大政策,实现日本资本主义工业化改造,逐渐摆脱西方列强的控制。

所谓殖产兴业,"就是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以各种政策为杠杆,用国库资金来加速资本原始积累过程,并且以国营军工企业为主导,按照西方的样板,大力扶植日本资本主义的成长。"

然而,以当时日本积贫积弱的实际,要想完成产业兴国的任务谈何容易,何况幕府闭关锁国的二百年失去了工业革命原始积累的大好时机。

不过新一代改革者偏不信这个邪,决意要通过后发工业革命赶超西方国家,他们吸取以往幕府"享保改革"、"田沼意次改革"、"宽政改革"及"天保改革"等多次改革失败的教训,决心借鉴欧美发展资本主义的有益经验,来一次前无古人的伟大变革,并且这种改革举措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

明治维新是近代日本划时代创举,殖产兴业的提出正当其时,农业固然很重要,但相对而言工业化意义更大,如果工业获得了高度发展,必将对农业起到推动作用。纵观当时西方国家,正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才使其日益强大,日本要成为这样的国家,有必要"依葫芦画瓢",将西方发展工业的一套方案移植过来,并结合日本的国情,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资本主义。

近代日本一心要成为先进工业国,明治政府是如何将其变为现实的?

面对资金短缺的现状,新税制改革呼之欲出

明治政府虽然提出殖产兴业的口号,然而全面开花的工业建设需要注入大量的资金,可是以往的德川幕府大多靠天吃饭,仅以有限的耕地来维持国家的日常运转,由此看来要想推动殖产兴业的有效落实,也只有着眼于土地,依靠田赋来为产业兴国保驾护航。

德川家康建立幕府统治后,基于各个村落的不同习惯来确立土地所有权,且税收征收完全以村为单位,并不向个人收取。对于土地私下买卖,不仅国家没有成立专门机关负责土地登记或土地契约管理,政府也没有正式机构实施监管。

在制定税率时,田赋的取得主要根据土地产量来衡量,而田赋的缴纳则以稻米的实物形式进行,这样政府的财政收入往往受到市场行情的波动而受到影响,即政府的财政收入会随着米价的升高而增加,亦会由于米价受挫而锐减。

近代日本一心要成为先进工业国,明治政府是如何将其变为现实的?

这种不合理的财税制度很难为明治政府带来稳定可靠的资金保障,不利于产业的规模化投资。为此,政府着手新税制改革,1873年由大久保利通一手制定的全国土地新税法获得通过,从而建立了全国统一税制。根据新税法,政府首先对每一块土地的面积和所有权加以确定,并与地主订立契约,从而确立土地私有权;接着,政府对每一块土地的市场价值进行预估,最终将田赋缴纳指标规定为土地价值的3%。

新税制的制定和施行,一方面保证了政府财源的稳定性,从此不再受物价波动的影响,另外,土地私有权的确立,中央政府可以与每家每户取得直接联系,了解真实情况。

创业难,主要难在一无资金二无技术,而要是资金充裕,其他问题倒可以迎刃而解。然而事实是除了田赋收入,政府的财源极其有限,即便田赋为主要经济来源,但过去那种不合理的税制也难以为政府创造稳定的收入,于是税制改革势在必行。1873年颁行的新税法,确立了土地面积和所有权,并根据土地价值确定了税率,这样政府的产业投资就有了基本保障,为殖产兴业的逐步推进创造了可能。

近代日本一心要成为先进工业国,明治政府是如何将其变为现实的?

有了新税制所得的收入,基础设施建设快马加鞭

"要想富,先铺路",这是鲜明的经验总结,它告诉我们做好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没有过硬的基础设施,不仅工厂无法上马,外商投资也难有积极性。

明治政府精打细算,将新税制所得的一部分收入投到多种公共工程上,于是商港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拓展,灯塔建造起来了,沿海运输环境大大改善。继而电报线路、邮政、中央银行一应俱全,还统一货币,在全国发行纸币,规范市场流通。

在诸多基础设施建设中,铁路建设可谓是大手笔,由此开了风气之先。1872年,连接东京至横滨的首条铁路贯通,17年后该铁路又与神户接轨。截至1890年,日本铁路里程已近2000公里,其中政府投资和经营占40%。

铁路建设虽然投资大,工期长,但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是广泛的。经济效益自不必说,仅就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而言,改变之大难以形容。由于火车速度快,其行如飞,由此引起当时日本人遐思万里。而火车行使是按时准点的,容不得误差,这样日本人的时间观念悄然改变,以往单位时间核算都以半小时为准,而今开始适应分为单位,遵守时间的必要性深深扎根于日本人心间。二十世纪初,很多乘客对铁路公司的误点和工作态度散漫提出严厉批评,这反映出日本人已从古代走进近现代,他们的思维模式已经与过去大不相同。

税制改革为明治维新提供了一定的财力支撑,政府循序渐进,以基本建设为抓手,筑巢引凤,以期吸引更多社会资金投入到实体经济中来。铁路建设是众多基本建设的重要一环,它的建成对日本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深刻的时代意义,日本人的旧有思维观念得以突破,他们对时间的重视,预示着建设国家的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都在逐渐强化,从而助力殖产兴业政策不断得到有效落实。

近代日本一心要成为先进工业国,明治政府是如何将其变为现实的?

在努力建设基本设施的同时,不忘发展和经营工业企业这个根本目标

资金有了,基础设施有了,明治政府便不遗余力地推进工业企业的开工建设。1870年代,首批由政府主导的工业模范企业建立起来并开始直接运营,主要有啤酒、制糖、玻璃、丝织、棉纺、军火、煤矿、铜矿、造船等,涵盖轻工业和重工业,总数不下20个。

在这些工业企业中,担任顾问和经营工作的大多为外国人。1884年,一位颇具影响力的外国官员在其日记中写道,"日本人一般来说不懂操作外国机器,他们对机械科学是如此愚昧无知,甚至连开个西式锁都一窍不通。因此只要我们的机器稍微复杂一点儿,他们就不知道怎么操作它们了。"

正因为缺乏经验,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伴随着工业企业的逐步建成,明治政府才会不惜耗费巨大预算,从20多国聘请数千名"外国雇员",专门就细部技术进行指导。这些外籍人士的薪水之高,基本上与政府高官持平,从中可见日本维新人士为发展本国工业所具有的精神和态度。当然,这些外国顾问和技术人才提供的众多意见和建议也是极其宝贵的,推动了日本工业未来能够又好又快地向前发展。

近代日本一心要成为先进工业国,明治政府是如何将其变为现实的?

但是,政府运营毕竟不像私营那样能够放开手脚,除了煤铜矿,其他国有企业很少盈利是不争的事实,于是10年过后,大部分国营企业纷纷被低价卖给商人,稍后连煤铜矿也一并向私人出售。这就是日本近代史上著名的"殖产兴业"政策,从表面看,这项政策带有失败的意味,但明治政府为国有企业培养出第一代经理人和工程技术人才,规模化工人队伍初步形成,即此而言,明治政府创办的国营企业实则为日本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明治政府成立后,国家百废待兴,发展资本主义工业化,私人力量有限,且他们对政府的政策还不具备完全信心,在此背景下,政府只好主动出马,在进行基本建设的同时,还仿效西方建立一批工业企业,并招聘大量外籍人士参与企业管理和给予技术支持,由此训练出首批企业精英,为日本企业的蓬勃发展打下了基础。虽然最终不少国有企业被卖给了私人经营,但这不应解读为政府失败,而应看作是政府达到了"殖产兴业"的目标,自此以后,日本私营企业迅速发展,不仅与国外同业开展竞争,还相互展开竞争,在壮大自身实力的同时,日本整体国力也突飞猛进。

近代日本一心要成为先进工业国,明治政府是如何将其变为现实的?

结语

现阶段,日本经济实力一如既往,多年来一直遥遥领先,反映在国内生产总值上总是排在前三甲位置,其中工业产值比重最大,足以表明日本的工业在国民经济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回首1868年明治维新,那时的明治政府为了让日本强大起来可谓殚精竭虑,付出了太多的心血。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维新派变不利为有利,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对以往的税制进行改革,从而确保产业兴国能够如期实现。

有了新税制带来的稳定收入,维新政府开始实施"殖产兴业"计划,一面加紧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一面投入巨资建设一批工业企业,并拿出小学生的姿态盛邀外国人前来管理或进行技术指导,日本企业精英由此形成,为将来日本企业长足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经营不畅的情况下,政府迅速进行"公改私",将国有企业出售给商人,从而达到了"殖产兴业"的目标,私人获得国企后,由于措施灵活,主动参与竞争,实力与日俱增,国家也随之得到强有力发展,于是我们看到仅在二三十年时间内,日本便脱胎换骨,由当初落后的农业国一跃而为先进的工业国,从而实现了华丽转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