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之談,有時候太“聽話”對人生髮展並不是啥好事

有這麼一類還算優秀的人:

  1. 從小非常聽父母話
  2. 上學後非常聽老師講
  3. 工作後從來順從領導的要求
  4. 生活中從來都是循規蹈矩

他是一位溫順的好好先生。他一般是父母口中的“好孩兒”、老師眼裡的“好學生”、朋友相傳的“老好人”、社會評價的“良民”。

他一般有著不錯的學歷、有著一個還算可以的工作、過著四平八穩的生活。

近日和幾位好朋友涮火鍋聊到,笑談著總結道,我們就都是這樣的“溫順良民”啊。

經驗之談,有時候太“聽話”對人生髮展並不是啥好事

但我們卻不約而同地談到了進入社會後的困擾及由此引發的思考:

1.我們從小聽父母話,幾乎沒逃脫父母的“思想指導”框架。於是,沒早戀、沒打過架,出道社會之後,遇到所謂社會惡事連上前搏擊的勇氣都沒有,我們的思想中只有提高智謀,骨子裡血性無存。

2.我們聽著老師的教導,整天好好背書、好好做題,練就一身考試的本事,熟知未真正思考過星辰大海、探索真實的歷史、對曾對哪個領域有真正的熱愛。可怕的是,我們並未有真正獨立思考的意識及能力。

3.我們在工作中順從領導的安排,無論是基於老闆的位置權威或一貫的思維,儘量不向領導提要求,隱忍埋頭苦幹。卻不知在升職、加薪、調崗等方面最後都沒自己什麼事,問及,瞭解到,“噢,領導壓根不知道你有這方面的想法啊”

4.我們向來遵守社會設置的規則,但往往發現,規則是為了約束老實人的,欺軟怕硬才是真正的現實,有的時候,你兇一下,對方立馬就慫,回頭一望那不過是原應屬於自己的權利而已。

經濟學的學習在很多時候改變了我們思考問題的角度和方式。

溫順的好好先生在社會中的位置,用經濟投資上的一個不恰當的比喻,拿到的是最低波動的“無風險收益”,雖然穩穩當當,但卻毫無亮點、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經驗之談,有時候太“聽話”對人生髮展並不是啥好事

“溫順”的習慣及行為在現代社會有著很大的經濟學代價。

經驗之談,有時候太“聽話”對人生髮展並不是啥好事

“新機會”成本。不勇於提要求、在生活及工作上的嘗試,很可能會失去很多機會,從而錯失真正適合自己、提升職級及進入新領域帶來的收益。

“規則創新”成本。金融上有個詞叫“監管套利”,核心精髓是在法規模糊或尚未明確的狀態下利用現有規則獲利,但溫順特性之人往往對只遊走在“完全合規”之間,錯過最前沿的高收益區域。

“效用(utility)”成本。我們所做的一切不過是為了幸福,經濟學上稱之為效用最大化。而一味安順,很多時候未能真正表達、實踐自身內心深處的想法,降低個體的愉悅及幸福度。

經驗之談,有時候太“聽話”對人生髮展並不是啥好事

金融的核心之一是關鍵時候對槓桿的運用,人生亦如此,沉浮才精彩。我們不應排斥風險,哪裡有風險,哪裡就有盈利的機會。

小時候沒打過架,沒捱過打,沒有與人搏鬥的驚心動魄,很難練就一股“戰鬥精神”。出來社會之後發現到處需要與人搏鬥,只不過換了一種形式。現代社會多多少少需要點狼性。

規則是死的,人是活的。法不禁止即為可行,深專、發現機會,客觀世界為勇於突破規則及大膽前行的人讓行。

不要誤會,這篇文章不是教唆大家做個叛逆之人,只是幾位無聊之士在涮火鍋時對過去二十多年過於溫順的人生所做的反省,以及對於自由思想、獨立人格、有謀更要有勇的堅定追求。

------------

以上。

我是小貝老師,200+資深金融機構從業大咖集中地。

同名公眾號:小貝人才工作室(xbcareer),希望我的文字對你找準方向、拿到滿意offer、更穩步的職場發展有所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