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心為上,萬病皆由心生

如果有人對你說,辟穀就是學會不吃不餓的方法,那他絕對是個門外漢,因為《黃帝內經》那句“調心為上”他還沒有深刻的理解,而辟穀最大的作用之一,偏偏就在於調心。胡耀中™辟穀認為,沒有調心,就不是辟穀。

那麼,什麼是調心,為什麼調心,怎麼調心呢?

佛家說:“貪瞋痴慢疑”為五毒,是疾病之根源,其中尤以貪為最毒,最難去除。我們以此為始,來看一看古人的智慧。

《紅樓夢》中的瘋道士唸了一首《好了歌》,我在十八歲的時候就會背了,而今看來,其中滿是解脫的智慧,值得諸君細細品味。

開場:“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將相在何方? 荒冢一堆草沒了。”意在告訴那些為名而奔波煩惱的人,想像神仙一樣自由自在,先要擺脫虛名的牽絆,抽空到墳塋去看一看,再回顧歷史,你會發現究竟項羽和劉邦誰贏誰輸?曹操和劉備究竟孰弱孰強?重要嗎?在歲月面前沒有贏家。運氣好的都在這長滿荒草的墳塋裡,運氣不好的墳墓都被刨掉了,生前爭一個天下,死後卻無處容身,又是何必何苦。“德不配位,必有災殃”,若懂得知足和不爭,很多官員都不必抑鬱了。所以,為官之道,在於安命。

“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 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人為財死,似乎天經地義,經商者尤其如此,現代名句是:企業不盈利就是犯罪!讓許多名商巨賈再也停不下你追我趕的腳步。迴歸原點,我們為什麼要創業?為幸福!可是有多少人為幸福而出發,卻迷失在追求幸福的路上。買了兩臺大奔,結果夫妻各奔東西;掙到了很多財富,卻被合夥人推上法庭;終於上市成功,卻已是百病纏身。幸福嗎?不幸來自於心靈的迷失,迷失是因為不懂那句“慾壑難填”的成語。小時候,五分錢買個冰糕就是幸福;後來成本上升,騙媽媽要買補習書,然後買一套金庸小說,才會感到幸福;上班了,只有工資從三百漲到五百,才會感覺到幸福;創業時發下一個願,年收入一百萬,我就再也不折騰了,好好過日子;百萬年薪之後呢?更苦、更累、更多煩惱,因為慾望被無限放大,因為相信“男人生來就是要做大事的”,卻忘了“人生除死無大事”的警示名言。胡老師給幸福下的定義是:1、和喜歡的人在一起;2、做著自己喜歡的事;3、身體健康;4、不太窮。別人問我為什麼總是這麼開心,跟這個定義有很大的關係。“縱有豪宅千座,所眠不過一榻;縱有家財萬貫,所食不過三餐”,我們病在真正需要的不多,而想要的太多。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嬌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雖說有古人性別歧視的成分,但也不無道理,不是勸你不要執著,真到那一日,執著又能怎樣?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自然界中的動物很多會教給兒女捕獵的技巧,而不是捕捉很多的動物給兒女存起來,而人類就偏偏有很多人執著於這麼幹。近來有很多被媒體推上風口浪尖的官二代和富二代們,假如不是他的父母給他們留下了這麼多“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他們也就可以像許多普通人一樣,活得簡單而快樂了。古人說:但留方寸地,把於子孫耕。是告訴我們凡事留有餘地,不要做得太絕,讓兒孫也有努力和耕耘的空間。如果你還是看不明白,讀讀林則徐那句話:“子孫若我,要錢幹什麼?賢而多財,財損其志;子孫不若我,要錢做什麼?愚而多財,益增其過。”

知道很易,做到很難。所以,要修行,要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