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听话,家长先别忙着吼骂,背后暗藏你不知道的儿童心理学


孩子不听话,家长先别忙着吼骂,背后暗藏你不知道的儿童心理学

随着儿子不断长大,我发现他越来越不听我的了,零食袋随地乱扔、玩具不收拾、衣服翻得乱七八糟……2岁9个月明明已经准确地知道我让他干什么,但就是和我对着干。

为什么孩子不像小时候一样听话,按我们的要求来做呢?

1、习惯于威胁或者惩罚孩子,让其失去安全感

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常会犯一个错误:把孩子年龄相符的抗拒行为认定成孩子的个人行为。当我们因为孩子结果上的不听话,威胁或者惩罚他们时,他们会认为我们不爱他们,从而担惊受怕,用越来越多的抗拒来吸引我们的注意力,直到我们意识到他们向我们传递的信号:让我得到安全感。

孩子不听话,家长先别忙着吼骂,背后暗藏你不知道的儿童心理学

2、管教光靠语言是不够的

1岁多的孩子打人,父母只是说“不能打人”或者“我很疼”这类的话语,是能难让孩子不再打人的。这时我们需要抓着他打人的手,告诉“你没有权利打我,我疼。”如果孩子还是继续打人,我们可以接着补充一句“你还是在打人,为了我不再挨你的打,我需要离你远一点。”

这时孩子可能会大哭,但这短暂的距离可以让我们思考,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可能是他走累了,但他还不会用语言来表达,打人就是他发出的信号。因此对语言能力还不完善的孩子来说,父母坚定但温和的行动是表达期望不错的办法。一方面我们可以采取必要的举动来防止她对我们产生的烦恼,另一方面也能平静我们的情绪,让我们冷静的思考。


孩子不听话,家长先别忙着吼骂,背后暗藏你不知道的儿童心理学

3、我们的要求太多

没有人喜欢完全按别人的喜好生活,对学步期儿童来说也一样。带孩子去海边玩沙,不让孩子脱鞋袜、不让孩子用手抓沙,不让孩子坐在沙子上……面对这么多不让,脾气再好的人也会翻脸。因此无论什么时候,在保证孩子安全的条件下,都需要给其多一些的自主权,让他们参与进来 。

为了让孩子更乐意听从指令,父母可以给孩子大量自由玩耍的时间来平衡我们对其发出的指令。毕竟有大量时间玩的高兴,孩子也就不会抗拒父母发出的指令了。

4、孩子不听话,有时也是一件好事

孩子的成长其实是一个不断挑战界限的过程,他们需要通过违抗我们的指令来完成自主权和意愿测试。孩子不听话其实就是在了解边界、了解自己力量。有时候孩子的违抗也可能是件好事,我们需要辩证的看。

例如,孩子学画小轿车,他完全可以不遵守现实轿车的模样,按自己的想象来。在这种情况下,孩子需要探索、展开想象力,父母没必要阻止,毕竟谁又知道未来几十年后轿车的模样呢。


孩子不听话,家长先别忙着吼骂,背后暗藏你不知道的儿童心理学

赢得孩子合作的关键是尊重

让孩子听话的秘诀是尊重。尊重孩子意味着我们理解他们的成长阶段所表现出来的特征,愿意把他们当成平等的伙伴,不会对符合他们本身年龄阶段的行为作出不理智的反应。

1、把活动发展成一项熟悉的日常事务,或者是预先告诉孩子会发生什么

不管人长到多大,都会对未知的事物有恐惧,孩子更甚。因为他们的生活经验更少,面对不可控的事务,天然的会选择拒绝。只有让他们对某项事物了解的越多,他们才能轻松对待。

有2种方法来告诉孩子:1、把活动发展成一项熟悉的日常事务。例如,孩子睡前不愿收拾玩具,那就把收拾玩具变成睡前仪式的组成部分,天天做,等到孩子养成了习惯就不会再去抗拒收拾玩具了。2、预先告诉孩子会发生什么,例如吃饭完后带孩子去打预防针,就需要提前告诉孩子会发生什么,安抚他的情绪。


孩子不听话,家长先别忙着吼骂,背后暗藏你不知道的儿童心理学

2、不要打断

孩子在做某项活动的时候,除非有安全隐患,否则不要打断孩子,这样不仅不尊重孩子的意愿,也不利于孩子注意力的培养。例如,孩子睡前一直在一本接一本的看绘本,已经过了他习惯的睡觉时间了,怎么办?提前告诉孩子,让他有心理准备。例如“再看5分钟,我们就要关灯睡觉了”。

3、给孩子自主权

我们设定规则一定要是大原则,例如不能打人、骂人,垃圾扔垃圾桶等等,其他事情让孩子自己试着做,给他自主权。只有孩子在生活中有80%的自由,他们才会不反抗那20%的规矩。例如“你是想现在吃饭还是等2分钟再吃”、“去沙滩你可以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孩子不听话,家长先别忙着吼骂,背后暗藏你不知道的儿童心理学

4、孩子拒绝配合要承认孩子的不良情绪,孩子配合要表示感谢

有时候,我们即便表达了尊重的意愿,孩子也还是抗拒,这时要怎么办呢?例如,孩子哭着不打预防针,我们可以说“你哭,是因为你不想打针对吧,我们先等一下,等你准备好了再打。”如果过了一会孩子还是拒绝,我们依旧要承认他们不配合的情绪“你不喜欢打针,你害怕对吗?”等孩子平静后,准备好了在打针。

千万不要强行让孩子接受他们惧怕的事物,很多成年人也害怕打针,你的强制只会加深孩子的恐惧。

当孩子表示配合后,要感谢孩子的配合,做出具体的描述性的表扬:“等你准备好了在打针,是不是没有那么可怕了,你真勇敢,都能独自面对打针了。”

其实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听话才是常态,作为父母我们的任务是,让孩子的行为符合普罗大众的道德规范外,又能让他的个性得到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