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個導演的十部遺作,部部都是經典,你看過幾部?

1.《大象席地而坐》導演: 胡波

有很多喜歡的地方,但更多的是遺憾。遺憾導演沒有再抵禦這個世界的嚴寒更久一些。若他活下去,可能就不會這麼狹隘,不會把經驗和常識不足當作外界加諸的苦難,把故作深沉當作青春姿態,也不會把父母和成年人都當作敵人。他再也沒機會理解掙扎熬過去是什麼感覺,是更苦澀,還是更寬廣。

十個導演的十部遺作,部部都是經典,你看過幾部?


2.《里歐洛》導演: 讓-克洛德·洛宗

這個電影真是一路逆襲,當你耐下心來慢慢接受最後進入里歐洛的精神世界,最後內心感動的一塌糊塗,每一個小的幻想片段都可以說東一榔頭西一棒槌,但他們組在一起是那麼的和諧渾然一體,很多時候我甚至不能確認此刻的畫面是男孩寫的小說的再現還是男孩正在經歷的生活,可這些也都不重要,電影是如此的特別,時不時還是會回想起它,回想起那些怪誕的幻想,然後更加喜歡這個作品一點點。

十個導演的十部遺作,部部都是經典,你看過幾部?


3.《母親與娼妓》導演: 讓·厄斯塔什

母親與娼妓是導演對於女性愛情觀的兩種定位,一種是神聖的被愛的需求,一種傾向於自暴自棄。為了渲染氣氛和放大細節而將片長拉伸到四個小時,展現了導演力求文藝的美好願望。

十個導演的十部遺作,部部都是經典,你看過幾部?


4.《野獸之夜》導演: 西里爾·科拉爾

影片根據Cyril Collard的同名自傳小說改編,由其自編自導自演,而在獲得法國電影凱撒獎前夕,Cyril Collard死於艾滋病。如此背景之下,影片更帶上幾分惋惜和悲傷。生命、道德,影片敘述著夜色中瘋狂的因子。我喜歡Romane Bohringer扮演的女主角,愛是霸佔,無所謂分享。

十個導演的十部遺作,部部都是經典,你看過幾部?


5.《八月的鯨魚》導演: 林賽·安德森

伴隨著開頭的年輕記憶褪色,一對優雅的老姐妹登場,她們居住在風光無限的海邊小屋中,安度晚年。生命就是一場場的輪迴,導演的最後一部作品,女主的最後一次表演,每一個畫面,都這麼明亮、美麗、充斥著歲月靜好。但越是如此,越讓我感到了年老的無力和無奈。

十個導演的十部遺作,部部都是經典,你看過幾部?


6.《犧牲》導演: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最奇巧複雜的一部片子,充滿了禱告與愛,在我們因孤獨而回避生命中的一切奇蹟的時候,聖靈的風吹起,讓我們甦醒與復活,我們終有一天會成為一棵枝繁葉茂的花樹,到那日來時,求那火燒盡囚禁靈魂的錯視空間,讓我們緊緊擁抱,再不分開。

十個導演的十部遺作,部部都是經典,你看過幾部?


7.《霧港水手》導演: 賴納·維爾納·法斯賓德7.3分

船長就是導演,法斯賓德用最後一部電影出櫃。少數派性向在船隻停泊的風口浪尖為非作歹,信仰無神論的人自有同志宗教歸宿。於是女性缺失,幻想的同性佔據主導位置。危險又刺激,耽溺窺欲。影片前三分之二都是透過船長的敘述行進,直到後三分之一才被迫牽扯進謎團。那片交談的港灣背後站滿了觀看的群眾。

十個導演的十部遺作,部部都是經典,你看過幾部?


8.《非家庭電影》導演: 香特爾·阿克曼7.5分

一部關於母親去世的電影,重新審視母親生前拍攝的家庭影像,毫無防備的就剪了這樣一部電影,就像無意識狀態下回憶自己的母親,去面對自己一輩子繞不過去的母親和奧斯維辛集中營的話題。本該是隻有母親才有資格談論的話題,自己卻一再的越界去談,這種一再的冒犯也深深的傷害了阿克曼自己。

十個導演的十部遺作,部部都是經典,你看過幾部?


9.《大逃殺》導演: 深作欣二

喜歡用如此極端的方式去探討人性,日本人在變態這方面簡直是天才。影片充滿隱喻,但又表達含糊,很多細節也做得讓人費解。總覺得導演有一點點浪費了劇本,這絕對是可以拍得更好的。好吧,這算是一部另類神作。

十個導演的十部遺作,部部都是經典,你看過幾部?


10.《在魔鬼知道你死前》導演: 西德尼·呂美特

呂美特的遺作,少有的未採用線性敘事:例如多線程多視角以及打亂時間線等,卻依然如同他舊有的風格那般刺骨的犀利;就如同一把手術刀,精準地解剖開這個家族光鮮的皮膚,把那些無比腐爛的肌理展示開來;人性在慾望中沉淪,黑暗而絕望,毫不妥協。

十個導演的十部遺作,部部都是經典,你看過幾部?


十個導演的十部遺作,部部都是經典,你看過幾部?歡迎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