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產業 在復甦中彰顯“硬核實力”07-特刊

2020年,上海全面實施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上海方案”,並大力培育世界級新興產業集群。這次疫情中,三大產業率先“破疫復甦”,成為最早基本實現100%復工的產業。抗疫中湧現出的一些新產品、新模式不但服務全國,還開啟海外征程、服務世界。

生物醫藥

迎“疫”而上

上海是我國生物醫藥產業創新的高地,在抗疫攻堅的關鍵時刻,生物醫藥產業迎“疫”而上,在抗疫防護用品、醫療器械、藥品和疫苗的研發、生產和儲備方面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產業整體技術積累、應急能力和產業化攻關研發能力得到充分彰顯。

在核酸檢測試劑盒方面,共有超過70家企業研發佈局新冠病毒檢測系列產品,其中上海之江、上海伯傑、上海捷諾等3家企業的核酸檢測試劑產品於1月26日率先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頒發的醫療器械註冊證(佔全國同類獲批產品近三分之一)。截至3月15日,上海已累計發貨442萬人份,並出口德國、日本、韓國、沙特等22個國家。

在獲悉磷酸氯喹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治療和研究可能有用的第二天,政府相關部門就迅速組織擁有磷酸氯喹片及硫酸羥氯喹片生產批文的上海上藥中西製藥有限公司,將庫存的25000多盒磷酸氯喹片送達科技部,用於體外活性測試及臨床試驗開展,並於2月3日協調企業緊急復工生產,短短一週後就將第一批40萬片磷酸氯喹生產並交付市場。

企業開足馬力生產,各級部門則全力“保駕護航”。緊盯“重點”,打通“堵點”,積極協助龍頭骨幹企業的核心配套供應商復工復產,打通原料供應產業鏈上下游。在運輸流通環節,跨省市通力協作,與之江生物、聯影醫療、銳珂醫療器械等重點企業持續溝通,一方面確保防疫救援物資運輸環節通暢,及時交付一線;另一方面開闢返崗綠色通道,優先保障技術骨幹及時到崗,穩定生產。

人工智能

“上海方案”服務全國

疫情發生後,1100餘家AI重點企業迅速復工復產,不僅在各行各業顯現成效,還服務於兄弟省市,更是走出國門。

辦公樓宇、工廠園區是復工復產的主陣地。上海將復工復產一線作為人工智能應用場景,結合在計算機視覺、智能機器人等方面產業優勢,為各行業提供更好的安全保障,減輕後顧之憂。巨哥電子研發的智能紅外體溫熱像儀在上海各大貨車站點、產業園區、重點商業網點、政府機構部署200多臺,為大人流快速篩查提供支撐。

針對創業孵化器、創業公司急需成本低、效率高、能快速部署的體溫檢測設備這一問題,微軟推出疫情防控測溫智能系統,在有關科技園區投入使用,並將該系統代碼免費開放給開源社區,惠及更多中小型企業。微軟還與數家上海創業公司合作開發了“企業復工健康信息填報”管理系統,服務於徐彙區140個園區、2萬家企業,覆蓋60多萬員工。

近年來,上海將無人駕駛、無人倉儲等作為技術產業化重點之一,相關成果在疫情來臨之際發揮了雪中送炭作用。快倉科技為湖北應急物資採購儲備企業“武漢小藥藥”提供智能物流機器人系統。依託可承重600公斤的“朱雀”系列重載型機器人,24小時連續充電不間斷工作,將口罩物流處理能力提升至每天近500萬隻,有效緩解了當地口罩緊缺的情況,同時顯著降低工作人員感染風險和勞動強度。

針對中小企業貸款難問題,氪信科技推出非或然引擎2.0+智能風控/智能營銷解決方案,幫助金融機構高效防範風險,讓更多有需要有能力的個體獲得信貸。該方案已應用於招商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浦發銀行等,取得了擴充風險客戶白名單、增加營銷響應率的效果。

集成電路

“全鏈條”復工復產

上海是國內集成電路產業鏈最完整、技術水平最高、綜合實力最強的地區。疫情爆發後,上海做好集成電路上下游產業鏈協調和復工復產等工作。

目前,上海集成電路主要製造企業復工率均已超過99%,中芯國際、華虹集團、積塔半導體等企業的員工到崗率均已超過95%,各企業生產任務穩定有序開展,為上海集成電路完成十三五目標奠定良好開局。

芯片製造平穩有序,前端的設計研發也沒有停下向更高端邁進的腳步。

對行業而言,每年的世界移動通信大會是新品亮相的最重要平臺。今年大會因疫情取消,但上海芯片設計企業紫光展銳,創新形式,通過互聯網平臺按原計劃面向世界發佈全新一代產品。紫光展銳方面表示,“疫情改變了產品發佈的方式,但市場對5G的需求不會改變,反而可能出現報復性增長。”目前,公司研發已全面恢復,人員到崗率超過95%,正全力備戰疫情後市場。

在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堅決不放鬆重大項目的招商引資。日前,格科微落戶臨港,項目計劃總投資22億美元,建設一座12英寸月產6萬片晶圓的CMOS圖像傳感芯片廠。該項目從洽談對接到正式簽約僅用時一個月,在疫情期間又一個百億級的集成電路重大項目落戶上海,對於提振產業投資信心,推動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實現全年和“十三五”發展目標都具有重要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