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森生物——一隻被資本運作的“金雞”

康泰生物也因此在2019年2月後快速走高,估值水平(PETTM)也由當初的50倍左右漲到現在的146倍。

而另一個也能生產這兩種疫苗的沃森生物股價卻表現平平,市場為何厚此薄彼呢?

沃森生物——一隻被資本運作的“金雞”

圖:沃森生物和康泰生物走勢對比(資料來源:同花順)


一、背景:沃森生物肺炎疫苗研發領先康泰生物

肺炎疫苗是全球第一大品類的疫苗產品。2018年輝瑞一家公司的肺炎疫苗銷售額就高達58億美元。

巨大的市場吸引了國內無數公司投入到肺炎疫苗的研發中,沃森生物和康泰生物是其中的佼佼者,兩家公司的23價肺炎疫苗已經上市,13價肺炎疫苗也即將上市,為肺炎疫苗的國產化作出巨大貢獻。

但細論兩家公司的研發進度,沃森生物在肺炎疫苗研發領域一直是領先康泰生物的。

1.23價肺炎疫苗

2017年4月,沃森生物就取得了23價肺炎疫苗的GMP(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範)證書,是國內第三家23價肺炎疫苗供應商,當年23價肺炎疫苗就為公司貢獻了1.02億元的營收,佔公司營收的15.3%。

2018年,23價肺炎疫苗營收同比增長208.61%,達到3.16億元,佔公司營收的35.9%,已成為沃森生物第一大疫苗品種。


沃森生物——一隻被資本運作的“金雞”

圖:23價肺炎疫苗市佔率(數據來源:沃森生物2018年年報)

康泰生物直到2019年1月才取得23價肺炎疫苗的GMP證書,落後沃森生物約1年半。

2.13價肺炎疫苗

沃森生物的13價肺炎疫苗研發同樣領先康泰生物。

2018年4月,沃森生物的13價肺炎疫苗就被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CFDA)納入優先審批階段,今年1月正式獲准註冊,上市在即!

2020年1月,康泰生物的13價肺炎疫苗才被CFDA納入優先評審階段,研發上又落後沃森生物1年半左右的時間。


二、問題:沃森生物股價為何漲不動?

如文章開頭所說,市場對康泰生物肺炎疫苗期待極高,康泰生物股價也因此不斷走高。

沃森生物在肺炎疫苗研發上領先了康泰生物約1年半的時間,具有先發優勢,按理股價應該更受市場追捧,但事實和理論總有太大出入。

2019年2月至今,沃森生物股價上漲了68%,雖超過滬深300指數的28%,但卻大幅落後康泰生物307%的漲幅。

漲幅落後這麼多,究其原因,還是沃森生物拳頭產品市場萎縮和盈利能力差拖累所致。

畢竟人家康泰生物的老闆是銷售出身,更懂得怎麼做大市場,沃森生物空抱著個金娃娃

1.拳頭產品市場萎縮

Hib疫苗是沃森生物的拳頭產品,2017、2018年分別佔沃森生物營收的37%、32%。但2017、2018年全國Hib疫苗簽發量分別同比下滑26.69%、5.82%,拳頭產品整體市場下滑,這對沃森生物來說絕對不是什麼好事?

市場為什麼會下滑呢?並不是市場需求消失了,而是更好的產品——四聯苗的滲透率提升了。相對普通疫苗來說,四聯苗打更少的針,預防更多的病,對工薪族的家長來說,省了時間,不用請那麼多假了;對於小孩來說,少打幾針就少了幾分痛苦。

對大人、小孩都有利,雖然貴點,還是有越來越多的家長選擇四聯苗,Hib市場大概率還將萎縮。考慮到Hib疫苗佔沃森生物營收的1/3左右,市場的擔憂不無道理。

2.盈利能力差

沃森生物盈利能力有多差呢?2016、2017年沃森生物扣非淨利率連續2年為負,2018年和今年前三季度雖有所好轉,但仍大幅落後同為疫苗巨頭的康泰生物。


沃森生物——一隻被資本運作的“金雞”

圖:沃森生物、康泰生物扣非淨利率對比(數據來源:Choice)

沃森生物盈利能力這麼差,主要是因為其研發費用和財務費用支出較大。

由於押寶肺炎等技術難度大的疫苗品種,沃森生物被迫加大研發投入,2018年研發投入佔公司營收的比例高達14.28%,遠高於康泰生物的8.82%。大比例的研發投入對康泰生物的現金流構成壓力。

與此同時,公司現有產品(Hib疫苗等)卻因為市場競爭激烈而造血能力有限,康泰生物的資金缺口一直較大,被迫舉債發展,而舉債又帶來了激增的財務費用,極大損傷了公司的盈利能力。

可以說過去幾年康泰生物就是遊走在鋼絲繩上,稍有不慎就是黃粱一夢。達摩克里斯之劍懸在頭頂,就算握有重磅產品,但市場還是不買單。

幸運的是,沃森生物押寶壓中了,23價肺炎疫苗和13價肺炎疫苗先後被拿下,隨著這2個產品放量,沃森生物的黃金髮展時刻也來了。


三、答案:沃森生物迎來發展黃金期

如上文所說,重磅產品市場萎縮和盈利能力差是市場對沃森生物的擔憂,解決這2個問題的方法就是重磅新產品的上市。

2017年,沃森生物23價肺炎疫苗上市,此後快速放量,2018年實現營收3.16億元,佔公司營收的35.9%,取代Hib疫苗成為公司第一大產品。未來隨著市場更大的13價肺炎疫苗上市,肺炎疫苗佔公司營收的比重還會進一步提升。


沃森生物——一隻被資本運作的“金雞”

圖:沃森生物分產品營收結構(數據來源:沃森生物年報)

盈利能力方面,2018年23價肺炎疫苗放量後,沃森生物的扣非淨利率當年就轉正,今年前三季度更是進一步拉昇,未來隨著市場更廣闊、盈利能力更強的13價肺炎疫苗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還將進一步提升。從而一改昔日的頹勢,迎來黃金髮展期。

另外,公司的年報還披露,預計今年一季度虧損1800萬元至2300萬元。沃森生物解釋稱,疫情期間,絕大部分疫苗接種門診因新冠疫情防控要求而暫停接種疫苗;受交通物流停運影響,疫苗產品配送也碰到很大的困難。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沃森生物2019年的業績表現一般,即將上市的重磅產品或許會對公司後續的業績起到較大的提振作用。不過,股東持續減持的行為還是需要投資者多加註意。

市場所看重的不過是公司的競爭力和盈利能力。沃森生物就像一個賭徒,財報雖然難看,但擁有23價肺炎疫苗和13價肺炎疫苗這2個王炸產品,隨著這2個產品放量,公司難看的財報也將逐漸好看。如今23價肺炎疫苗已上市,13價肺炎疫苗也上市在即,恰是公司發展的黃金期。

沃森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沃森生物,300142.SZ)3月31日發佈公告稱,子公司玉溪沃森負責生產的13價肺炎球菌多糖結合疫苗首批產品,已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簽發的《生物製品批簽發證明》。該批疫苗批簽發量為141,119支。

13價肺炎球菌多糖結合疫苗在業界有“疫苗之王”之稱,主要因為其重要性和研發難度,它同時也是全球最暢銷、銷售額最大的疫苗品種,此前,可以用於嬰幼兒的13價肺炎球菌多糖結合疫苗就全球範圍而言只有輝瑞一家壟斷生產。

沃森生物現已上市產品有b型流感嗜血桿菌結合疫苗(西林、預充)、A群C群腦膜炎球菌多糖結合疫苗、A群C群腦膜炎球菌多糖疫苗、ACYW135群腦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吸附無細胞百白破聯合疫苗、23價肺炎球菌多糖疫苗六個品種,根據大V粗略測算淨利潤預計在2億元左右,並無法支撐現在455億元市值。看點在於,2020年即將放量的13價肺炎疫苗,參考2019年輝瑞的13價肺炎疫苗475萬支(中標價格698元),

預估沃森生物13價肺炎疫苗銷售300萬針,按照498元/針計算,貢獻淨利潤7.5億元疊加23價肺炎疫苗及其他老品種疫苗,2020年預計共9.5億元淨利潤,差不多是48倍市盈率估值。考慮後續13價肺炎疫苗進一步銷售放量,HPV二價疫苗2021年即將獲批上市,HPV九價疫苗進入臨床三期,中長期的確定性是可以無視2020年的較高市盈率估值的。預計3年或4年後,沃森生物必將是國內千億元市值的疫苗龍頭企業之一



不過通過百度沃森生物我們就不難知道這隻金雞為何不會下蛋了




曾經的“疫苗新貴”沃森生物在“買買買”的戰略下也難掩業績的下滑,而業績的下滑似乎並不影響股價的不斷上漲和股東的不斷減持。自2017年以來,因大股東的不斷減持,沃森生物四年之間換了三次大股東,似有“鐵打的減持,流水的大股東”之意。

3月21日,沃森生物2019年度業績報告顯示,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1.2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27.5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42億元,較去年同期下滑86.43%。與此同時,公司還公佈了2020年一季度業績預告,預計虧損1800-2300萬元,去年同期盈利3873萬元。

在業績呈現大幅度下滑之際,公司第一、第二大股東卻爭相減持。3月13日晚間,沃森生物發佈公告稱,持有公司8689.79萬股的股東劉俊輝及其一致行動人,持股358.85萬股的黃靜,計劃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2306.16萬股,佔公司現有總股本比例不超1.5%,減持後將下降至4.15%。倘若按照3月13日沃森生物30.08元/股的收盤價來計算,此次兩位股東減持金額最高或達6.94億元。

除了劉俊輝減持之外,曾經的第一大股東雲南省工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工投集團”)自2018年以來也不斷減持,正因此,沃森生物被稱“股東提款機”。

“股東提款機”

在業績呈現大幅度下滑之際,公司大股東劉俊輝和二股東工投集團卻爭相減持。

值得注意的是,工投集團投資沃森生物可追溯至2016年9月,彼時的沃森生物剛經歷過“山東疫苗案”導致營收大幅下滑,淨利潤虧損。此時,雲南省國資委旗下國有資本投資管理平臺工投集團前來“救急”。其以近12.4億元受讓玉溪地產、李雲春、劉俊輝、黃鎮近1.23億股股份(佔總股本8%),成為沃森生物第一大股東。

3名自然人股東當時合計套現近8億元。其中,“沃森生物”原第一大股東、創始人李雲春套現4.07億元,退居第二大股東之位,持股7.91%;原第二大股東劉俊輝套現3.47億元退居第三大股東,持股6.75%;高管黃鎮套現0.5億元。

2017年年初,工投集團又通過二級市場以10.18元/股均價增持沃森生物100萬股。同年7月和9月,工投集團再次以大宗交易方式受讓李雲春、張翊、黃鎮、劉俊輝等3556萬股和2594萬股,合計約7.9億元,李雲春再次套現3.58億元。此後,工投集團又增持沃森生物1414萬股股票,持股比例提高至12.99%。

2017年底,工投集團持股48.92%的雲南君南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以下簡稱“君南投資”)再次出資6億元增資沃森生物子公司玉溪沃森,持股10.34%。工投集團的持續增持,似乎看好沃森生物的發展前景。

不過,就在大家認為工投集團是戰略性投資之際,出人意料的是,隨著沃森生物股價持續的攀升,工投集團開始了其減持的步伐。2018年8月,君南投資以近6.5億元的作價轉讓其全部持股,受讓方為石家莊財政背景的天津藍沃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

2018年11月,工投集團通過大宗交易轉讓1537萬股沃森生物股票(佔總股本的1%),受讓方為中投保信裕資產管理(北京)有限公司管理的中投保信裕梧桐9號私募投資基金。年底,工投集團再次轉讓7687萬股(佔總股本的5%),受讓方為無錫中保嘉沃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中保嘉沃成為“沃森生物”第三大股東。

值得注意的是,中保嘉沃的實控人為李雲春,持股比例為66.7%。股權轉讓後,工投集團持股比例為6.99%,兩次轉讓價款合計16.87億元(均價18.26元/股),加上此前從君南投資分得的收益,工投集團通過沃森生物實現了大約5.77億元的投資收益。

一邊增持,一邊卻在減持。2019年1月,李雲春以大宗交易的方式減持了所持有的沃森股份1029萬股,以當天收盤價18.39元計算,對應套現約1.9億元,但並未履行披露義務。2月15日,深交所還就此下發監管函,要求李雲春充分重視上述問題,吸取教訓,及時整改,杜絕上述問題再次發生。

2019年3月22日,李雲春以成交均價19.68元減持500萬股,共計9840萬元;3月25日,李雲春再次減持150萬股,套現金額3202萬元。

除了董事長之外,其他股東也在減持,2019年8月22日 ,沃森生物發佈公告稱,公司持股5%以上股東劉俊輝先生及其一致行動人黃靜女士計劃自上述減持股份的預披露公告披露之日起15個交易日後的6個月內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和大宗交易方式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 2306萬股(佔公司現有總股本的比例不超過1.5%)。

2019年11月7日,沃森生物發佈公告稱,中保嘉沃及其一致行動人梧桐9號私募投資基金計劃自本減持股份的預披露公告披露之日起15個交易日後的6個月內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和大宗交易方式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1691萬股(佔公司現有總股本的比例不超過 1.10%)。本次權益變動可能導致中保嘉沃不再是公司持股5%以上股東。

在第二、三大股東減持之後,工投集團也坐不住了。2020年2月14日,工投集團通過深交所以大宗交易方式轉讓了其所持有的公司股票3044.1萬股,轉讓數量佔公司股份總數的1.98%。減持後,工投集團合計持有沃森生物7695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5.01%。

截至2月14日,沃森生物股東劉俊輝持有公司股份8689.79萬股,佔公司股份總數的5.65%,,因此,劉俊輝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2月29日,沃森生物公告,工投集團計劃自本減持股份的預披露公告披露之日起 15 個交易日後的3個月內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減持本公司股份307487股(佔本公司總股本的0.02%)。此次減持完之後持股僅為4.99%,這或許為後期清倉式減持做準備。

3月13日,劉俊輝及其一致行動人黃靜計劃以集中競價方式和大宗交易方式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2306.16萬股,佔公司現有總股本比例不超1.5%。

至此,劉俊輝及其夫人原本持有的5.65%股權,將下降至4.15%。工投集團持有的5.01%股權,又將令其坐上第一大股東席位。如此看來,大股東二股東都在忙著減持,似乎對沃森生物的未來充滿擔憂。

沃森生物的“買買買”策略

沃森生物是一家主要從事疫苗研發、生產和銷售的藥企,前身為雲南沃森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由公司創始人李雲春持股的潤生藥業、創始人陳爾佳持股的伯沃特生物,以及雲南盟生藥業有限公司於2001年1月共同出資創立。

2010年11月,沃森生物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每股發行價95元,發行市盈率高達133.8倍,募資22.25億元。在2013年7月以前,沃森生物的主打產品全是傳統疫苗,市場空間有限競爭激烈。而新型疫苗的生產風險大、投資高、產品上市週期也長。在這種情況下,沃森生物提出了“大生物平臺”戰略,包括疫苗、血製品和單抗三大板塊。

2012年開始,沃森生物為構建“大生物”佈局一直持續進行激進的外延擴張戰略。其於2013年底以2.92億元收購嘉和生物約63%的股份,兩年後又引入戰略合作伙伴陽光保險、陽光匯融、玉溪潤泰對嘉和生物增資5億元。

此外,沃森生物還佈局了藥品和疫苗流通平臺,2013年以11.3億元的高價發起了對寧波普諾生物、聖泰藥業、山東實傑的收購,而當時這幾家公司的淨資產分別為 3124.9萬元、1351.5萬元和3166.5萬元,淨資產合計還不到8000萬元,溢價率分別高達860% 、1102% 和847% 。

還有一家血製品的公司不得不提——河北大安製藥,沃森生物先後花費了8.66億元取得了河北大安製藥90%的股權,彼時的河北大安已經資不抵債。

高溢價收購公司讓沃森生物在2013年積累起了8.73億元的商譽,而後不斷減值,截止2019年,商譽僅為0.34億。

在商譽不斷減值的背後是業績的不斷下滑,2014-2019年的淨利潤分別為1.43億、-8.41億、0.70億、-5.37億、10.46億、1.42億,2018年,沃森大賺10億元,其中處置嘉和生物46.45%的股權產生的投資收益高達11.76億元,嘉和生物是單抗的重要佈局,轉讓嘉和的控制權意味著“大生物平臺”戰略徹底失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