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市道德模范王新华——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


玉溪市道德模范王新华——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

王新华(左)在车间对机器进行检修

“从进企业的时候,我就只有一个目标,学好本领、练好本领,才能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谈到自己的工作,云南玉溪水松纸厂职工、我市第六届道德模范王新华说。

3月12日早上7点半,王新华和往常一样,拿上蓝色的工具包来到生产车间,穿梭在各个车间流水线间忙碌着。他告诉记者,被机器轰隆隆的声音包围着,有种忙并快乐着的感觉。

边干边学 自主研发设备

今年48岁的王新华是云南玉溪水松纸厂的电气工程师,目前从事印刷电气自动化技术研发、修理等工作。1993年,大学毕业的王新华毅然放弃了包分配的工作,来到水松纸厂成为一名普通的电气自动化维修工人。进厂没多久,领导安排他到设备安装调试一线,跟随外国专家学习,他深知这是一个难得的机遇,所以暗下决心,一定要做出成绩。刚开始王新华对复杂的电气维修一窍不通,为了补齐短板,他白天与外国专家一起安装调试设备,边干边学,夜晚研究与设备相关的外文资料、操作说明书和电气原理图。为了节省时间,他每天只睡五六个小时,有时干脆在车间打个地铺。

经过王新华和工友们半年的不懈努力,水松纸厂从意大利进口的四色凹版印刷机和从德国进口的分切机顺利投入生产,制造出国内第一张高平滑水松纸。高平滑水松纸投产后,大大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

2000年3月,厂长让王新华和工友们成立光机电技术研发小组,学习国际水松纸生产领域的高尖端技术,自主研发水松纸激光打孔机。当时,从国外进口一台同类设备要1600万元人民币。王新华和工友们经过一年的努力,只花了400万元,就研制出国内第一台水松纸激光打孔机。王新华说:“我们半年试了30吨纸,经过上千次失败,终于研发出水松纸激光打孔机,各项性能指标符合客户要求。”

有了厂里的支持和创新创造的环境,王新华带领他的技术团队走上了自主研发之路。2000年以来,王新华和他的技术团队先后成功研发出水松纸专用烫金机、5毫米功能型高精度分切割机、高精度数控烫印机等上百台先进设备。

热情踏实 全身心投入工作

谈到王新华,同事们都赞不绝口,大家对他印象最深的就是热情、踏实、能吃苦、爱钻研。

“王新华、王新华,起来修机器啦!”凌晨两三点,传来一阵阵急促的敲门声和呼唤声,是同事找他修机器的声音,值班电工处理不了的设备故障,工友就会到厂区宿舍敲门。他常常看书到一点多才睡,睡得比较沉,所以工友们敲门也比较费劲。后来他干脆不锁门,工友们直接到他床边,把他摇醒。

“通宵达旦、废寝忘食、以厂为家,全身心投入工作,且从来不抱怨。”这就是同事郭玉江眼中的王新华。郭玉江说,在研发圆压圆跳步数控烫印机的时候,王新华直到住进医院,进行心脏介入手术,都还在盘算着要如何修改程序。

多年来,为了保障产品质量,他每天都会到车间走一遍。工艺的哪个环节容易出问题?哪台机器安全隐患较多?哪台机器修理过多次?哪台机器设备老化严重?王新华都烂熟于心。

“我从未觉得自己辛苦,因为我相信做任何事情,只有努力付出才会有收获。”谈起工作,王新华始终面露微笑。

不骄不躁 扛起“传、帮、带”重担

2005年,王新华和团队研制的水松纸激光打孔机荣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5年至今,王新华先后荣获“红塔区优秀人才”“中青年学科技术带头人”“云南省优秀积极分子”“云南五一劳动奖章”“云南省劳动模范”“玉溪工匠”、“新型智库专家”、云南省“道德模范”等称号。面对荣誉,王新华不骄不躁,他说:“这些荣誉不是我一个人的,是属于全体工友的。”

工作以来,王新华一直保持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不断学习和创新,他用朝气与活力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他的同事普春文说:“他是一个比较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人,做事情也专注,给我们年轻人树立了榜样,值得大家学习。”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平时工作中,王新华不仅注重个人能力提升,同时也积极帮助同事,凭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积累,他扛起“传、帮、带”的重担。二十多年来,他带出了许多徒弟,韩文就是其中一个。韩文告诉记者,他的师傅从不藏私,会把经验和本事毫无保留地教给大家。

“把本职工作做好,克勤克俭,夯实自己的技术,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我想向大国工匠学习,学习他们的工匠精神,把自己变成一个工匠。”王新华说。

爱岗敬业是“工匠精神”的力量源泉,把每一项日常工作都打造成精品,王新华用最朴实的行动诠释了爱岗敬业的精髓。(记者 郑云华 史桦 文/图)

原标题: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 记第六届玉溪市道德模范、云南玉溪水松纸厂职工王新华

审核:李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