涞源县大石槽村搬出穷山沟,踏上幸福路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照亮了涞源县大石槽这个宁静祥和的小山村。三四月的天还很冷,贫困户陈治忠裹了裹棉大衣走出了家门,他要去村口的卡点值勤。现在正值防火期,防火形势严峻,村里安排他为公益性岗位,冬天防火、夏天防汛,平时打扫村内卫生,现在还要防控疫情,一年可以增加3000元收入,他干的尽职尽责。

涞源县大石槽村搬出穷山沟,踏上幸福路

站在卡点上,可以看到整个大石槽新村。这是一个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整体搬迁村。原来的村子由11个自然村组成,这11个自然村散布在大山之中,最远的村距公路十多公里,沿着羊肠小路走上去要半天时间。每个自然村多的住着五六户,少的只有一两户,村民平时只能与野鸡野猪为伴,各村之间鲜有走动。由于地理位置偏僻,大石槽村成了战争期间当地唯一没有被扫荡过的村。之所以叫大石槽,是因为这里的地下有很厚的岩石,像石板一样,很难打出水来,村民的日常饮水都是把冬天的积雪或夏天的雨水储存在一个私人挖的水窖中,水质浑浊而且常常吃不到水。由于交通不便,很多年轻人都搬走了,剩下的人住在泥土和石头搭建的小屋里,破旧不堪,十分危险。村里人生病了,头疼感冒这些小病自己硬抗着,要是突发重病,可能还没来得及送医院就去世了。

涞源县大石槽村搬出穷山沟,踏上幸福路

脱贫攻坚以来,当地政府把大石槽村列为了整体搬迁村。在距离国道不到1公里的地方选址,于2018年5月建成了这座干净整齐的新村,共安置了36户、71人,每一户都独门独院,有自来水入户,四口以上的家庭还是二层小楼。村民张大眼高兴的合不拢嘴:“想不到我这辈子还能住上楼房”。距离近了,村民之间的交往也密切了,村子不大,却充满了欢声笑语。除了住房和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之外,医疗也得到了保障,交通方便了,签约医生可以很快上门服务,突发重病去乡镇卫生院或县医院也不成问题。镇中心小学就座落在邻村,那里还有一个大型的肉制品加工厂可供年轻人就业。村里年岁大一点但还能劳动的老人都被安排成了扶贫公益性岗位,通过防火防汛、打扫卫生等力所能及的劳动来获得收益,既激发了内生动力,改变了精神面貌,又为村集体做出了贡献。陈治忠就是这其中的一员,现在他正在对邻村开车过来卖菜的小商贩进行了体温检测和登记,同时还要告诫司机不能野外用火,防止发生森林火灾,这是他们每天工作的一部分。

旧村和旧房都拆除了,下一步要开展的工作就是土地复垦和开发利用。村集体在当地政府支持下,计划实施特色种植项目,既绿化了荒山荒坡,又可以通过观赏、采摘等形式有效带动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大石槽村只是涞源易地搬迁的一个缩影,类似这样的搬迁片区全县共有20个。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涞源县有效解决了18000多贫困人口的三保障问题,顺利实现了脱贫。接下来的工作还有很多,包括社区管理、后续扶持、拆旧复垦等等。任务虽然很多很重,但是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