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难以瓦解 中国需伺机升级供应链


全球化难以瓦解 中国需伺机升级供应链

抢购物资成为香港常态。 彭博社

有分析担忧,各国将会重启本地保障物资的生产体系,从而导致「逆全球化」的压力加大。多位专家亦认同,近两年中美贸易摩擦爆发后,全球供应链早已显露出缩短、分散化的趋势,新冠疫情的出现不过是加强了这一趋势。但全球化未必会就此土崩瓦解,因为疫情可能促进全球供应链的结构性调整,重构全球供应链安全体系,这对中国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全球化就像一扇顺风吹开的门,打开容易关上难。」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表示,中国作为全球开放的受益者,无论是应对逆全球化、贸易保护还是技术脱,採取的基本对策仍是扩大对外开放。中国应该通过扩大对外开放,成为新型全球化的推动者。

反全球化损成本效益

香港科大经济学系前系主任雷鼎鸣也认为,无论新冠疫情何时能彻底结束,都难以撼动目前的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全球化已经不可逆转。经过这次疫情,大家更能意识到「地球村内的人类需要齐心协力」的道理。即便暂时存在限制出口的现象,那也是暂时的现象。

他直言,「要每个国家自力更生,根本做唔到」。虽然过去十年有不少反全球化浪潮的群体或声音出现,但不能因为这些不同的声音,而忽略大多数国家的领导者其实更支持全球化。国家之间需要互相依赖,合理分配资源,才能扬长避短。

雷鼎鸣举例,美国已失去整个製造抗生素的工业,所有公司在成本上完全输给了中国和印度,无一逃脱「执笠」命运。一旦倒退回自己生产抗生素,患有肺炎、耳炎、炭疽病等普通疾病的美国人,将承担高昂数倍的药品。再看香港,作为贸易、金融、航运中心,更加不可能「自给自足」,唯有通过进出口贸易,输入每日必需物资。

「当全球供应链面临巨大调整,这既是挑战,也是中国促进产业链水平现代化、价值链高端化的巨大机遇。」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副所长张晓晶也表示,率先控制疫情的中国,有进行供应链修复和调整的战略机会窗口。战略上应把握供应链区域化、本地化、多元化、数字化转型的新趋势,对关键产业、关键产业环节和关键核心企业,要促进供应链本地化和区域化;对于一般产业、环节和企业,要促进供应链多元化和数字化转型,同时向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高端爬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