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大贏家》:人質愛上劫匪的劇情,隱藏著著名的心理學原理

用心理學看電影,我發現,電影《大贏家》銀行搶劫演習的劇情中,隱藏著一個著名的心理學原理。在現實中生活中有很多人都被這個原理左右。

電影《大贏家》:人質愛上劫匪的劇情,隱藏著著名的心理學原理

在這部由大鵬和柳巖主演的《大贏家》電影中,大鵬飾演工作認真的銀行職員嚴謹,他對柳巖飾演的美女同事暗戀已久,但是生性木訥的他從來不敢公開表白。其實美女同事對他也有好感,但是雙方都沒有捅破那層窗戶紙。

電影《大贏家》:人質愛上劫匪的劇情,隱藏著著名的心理學原理

在銀行例行的一次搶劫演習中,工作認真的嚴謹被任命充當劫匪的角色。而在演習籌備之初,本來充當人質角色的柳巖卻自告奮勇,偷偷地和大鵬商量好到時候裡應外合。

電影《大贏家》:人質愛上劫匪的劇情,隱藏著著名的心理學原理

在演習的過程中,兩人通力合作對抗警察,配合得天衣無縫。這段驚心動魄的共同經歷加深了雙方的感情。

最後,害羞的人質美女同事用肢體語言委婉的向靦腆的劫匪表白,嚴謹既贏得了演習,又贏得了愛情,可謂是真正的人生大贏家。

電影《大贏家》:人質愛上劫匪的劇情,隱藏著著名的心理學原理

整部電影以演習進程的發展為主線,以柳巖飾演的人質和大鵬飾演的劫匪,在演習過程中情感的加深為副線,上演了一出人質愛上劫匪的好戲。

當然,在《大贏家》影片中,搶銀行只是模擬演習,大鵬不是真正的劫匪,柳巖也不是真正的人質。

電影《大贏家》:人質愛上劫匪的劇情,隱藏著著名的心理學原理

但是,在現實社會的銀行搶劫案中,人質愛上劫匪,香菸愛上火柴,老鼠愛上貓的故事,那是真實存在的。

電影《大贏家》:人質愛上劫匪的劇情,隱藏著著名的心理學原理

這種受害者愛上加害者的現象,在心理學上叫做斯德哥爾摩綜合徵,或者稱為人質情結,是指被害者對於犯罪者產生好感、依賴性,甚至反過來幫助犯罪者的一種情結。

斯德哥爾摩綜合徵這個心理學名詞,來源於發生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市的一個真實故事。

電影《大贏家》:人質愛上劫匪的劇情,隱藏著著名的心理學原理

1973年8月23日,兩名歹徒在搶劫斯德哥爾摩市內的一家銀行時,挾持了多名銀行職員,警匪僵持很久,後來歹徒投降。

然而這起事件發生後的一段時間,這些遭受挾持的銀行職員,不僅拒絕在法院指控這些綁匪,還對綁匪心生憐憫,甚至還為他們籌措法律辯護的資金。

電影《大贏家》:人質愛上劫匪的劇情,隱藏著著名的心理學原理

他們都表明並不痛恨歹徒,並表達他們對歹徒非但沒有傷害他們,卻對他們照顧的感激,並對警察採取敵對態度。

原來在這兩名歹徒劫持人質期間,他們在威脅受俘者的性命的同時,也表現出仁慈的一面。

於是在這種錯綜複雜的情緒轉變下,這些人質表現出抗拒政府的態度。

電影《大贏家》:人質愛上劫匪的劇情,隱藏著著名的心理學原理

這件事激發了社會科學家對這種特殊情感的研究,他們想知道這是一種特例,還是一種普遍的心理反應。

在後來的研究中發現,這起被稱為“斯德哥爾摩綜合徵”的事件,驚人的普遍。從集中營的囚犯、戰俘、受虐婦女等受害者,都可能發生斯德哥爾摩綜合徵體驗。

電影《大贏家》:人質愛上劫匪的劇情,隱藏著著名的心理學原理

作為人質,他們的生死操控在劫持者手裡,劫持者讓他們活下來,他們便不勝感激。

人質會對劫持者產生一種心理上的依賴感。他們與劫持者共命運,把劫持者的前途當成自己的前途,把劫持者的安危視為自己的安危。

電影《大贏家》:人質愛上劫匪的劇情,隱藏著著名的心理學原理

於是,他們採取了親近劫持者的態度,把解救者當成了敵人。

這種受害者屈服於施暴者的現象,就叫做“斯德哥爾摩精神綜合徵”,是一種心理疾病。

電影《大贏家》:人質愛上劫匪的劇情,隱藏著著名的心理學原理

在家庭暴力事件中,受害者長期受害卻不離開施暴者的現象,就是源於這樣的一種心理。


從心理學角度看電影,看電影輕鬆學習心理學,關注我 ,明天繼續為你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