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臺節目公然宣傳”臺獨”遭炮轟:醜出國際,立即撤掉節目

日前,香港電臺記者唐若韞借採訪世衛組織助理總幹事艾爾沃德之機,三番四次糾纏“所謂臺灣要入世衛”的議題,刻意挑釁“一箇中國”原則,出醜於國際。節目播出後,受到各方嚴厲批評,有香港建制派認為:“一箇中國”原則是國家的紅線,亦是香港堅守“一國兩制”的紅線。

香港电台节目公然宣传”台独”遭炮轰:丑出国际,立即撤掉节目

資料圖 新華社記者 李鋼 攝

據香港《文匯報》2日消息,香港電臺(下文簡稱港臺)一年耗費約10億元(港幣)公款,但節目收視長期偏低。近年更一直挑動反中亂港的情緒美化黑衣暴徒,在全城齊心抗疫之際又一再炒作政治議題、抹黑香港警察,製造社會矛盾,日前其英文節目《脈搏》更是渲染“臺獨”言論。但香港廣播處長梁家榮至今未對失德員工採取行動,不少網民和香港建制派都認為要整頓港臺。

香港建制派批評道,“節目主持人在採訪中,不關注公眾關心的抗疫話題,而是借題發揮,刻意炒作‘臺獨’議題。但更不可接受的是,事件引起社會強烈反彈,港臺機構傳訊及節目標準組總監伍曼儀繼續包庇涉事記者,無意向公眾道歉,更沒有處分涉事記者,完全無視‘一箇中國’原則和香港主流民意。港臺一定要對犯錯者作出嚴肅處理,若牽涉到公職人員,更要問責到底,不能任由有關人等矇混了事。”

還有建制派指出,“電臺節目借疫情公然為‘臺獨’站臺,在國際上造成惡劣影響,足見其主持人根本無國家觀念,不尊重國家,已然病入膏肓。”據悉,進行這次訪問的港臺女記者唐若韞,畢業於香港大學新聞系,現時除了為《脈搏》的主持外,亦同為《早辰。早晨》的主持。香港法學交流基金會副主席、執業大律師丁煌表示,作為公營廣播機構的電臺記者,多次在公眾場合宣傳政治立場,忽略事實,無邊際的擴大言論自由,若再缺乏監管,恐怕將會帶來嚴重後果,引火自焚。

近年,香港眾多民間組織都高度關注港臺節目的政治立場偏頗問題,此次節目播出後收到數以百計的投訴,社會、市民要求港臺徹底改革的呼聲越來越強烈,直言趕緊砍掉這些糟糕的節目,將錢花在更有價值的地方。“疫情當前,故意挑起政治問題,是不切實際,於事無補!除了令受訪者尷尬,及突出現記者的低水平之外,什麼都得不到!反而使港臺失去國際聲譽!”“究竟港臺有沒有人考核評估下屬?”“請立即撤掉節目!這是港臺現今唯一能做到對香港社會有積極意義的舉動!”

《文匯報》評論亦指出,《香港電臺約章》明確規定,港臺節目有責任增強香港市民對“一國兩制”及其在香港實施情況的認識,肩負培養市民對公民及國民身份認同的使命。但長期以來,港臺部分節目說一套做一套,如《頭條新聞》、《脈搏》等評論、訪談節目。港臺節目的主持人乃至幕後編輯、策劃人,利用公共平臺或明或暗宣“獨”播“獨”,不問責,如何向公眾交代?

延伸閱讀:

美國疫情嚴重,“港獨”組織成員羅冠聰返回香港“避難”

據《大公報》4月1日報道,“港獨”組織“香港眾志”成員羅冠聰於去年8月赴美國耶魯大學讀書,近日被人發現他已返回香港。

《大公報》稱,羅冠聰之前曾不斷揶揄香港特區政府的防疫措施,曾於3月17日在社交網絡上聲稱,要在耶魯大學所處的小鎮“珍惜不尋常的日常”。當時美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只有6400多例。不過,他前日再在社交網站發帖,聲稱耶魯大學的留學生涯提前結束,他已返港,會通過遠程方式完成課程。

目前,美國的確診病例已接近14萬人,有香港市民在網上留言揶揄說:“羅冠聰身體很誠實,走為上策。”市民Rachel Leung留言:“不歡迎反骨仔回來播毒,連累他人!”市民Benny Cheung則表示:“真是聰明人,身邊所有人,都可以用完即棄。”

羅冠聰則在社交網站上回應稱,自己不管是離開香港去美國讀書,還是現在返回香港,目的都是為了“香港的民主運動”。

去年8月,“港獨”組織“香港眾志”策劃煽動“九月罷課”活動,但港媒發現,“香港眾志”頭目羅冠聰自己卻早已飛美國讀書去了。

據港媒報道,羅冠聰在社交媒體上發文稱,自己已經到了紐約,準備前往耶魯大學進修。他的發文不僅被群嘲,網友更質疑他是如何獲取耶魯大學全額獎學金的?與美國反華勢力的勾結有多深?

國臺辦:“港獨”“臺獨”都是毒瘤 損害中華民族整體利益

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2019年9月11日表示,“港獨”和“臺獨”都是毒瘤,嚴重損害兩岸同胞、香港同胞的利益,損害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如果任由“兩獨”合流,不僅禍害香港,也終將會禍害臺灣。

在今天的例行發佈會上,有記者提問,亂港頭目和“港獨”分子到民進黨總部時,有很多臺灣民眾手持五星紅旗抗議,批評“港獨”是死路。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評價?

馬曉光稱,“港獨”和“臺獨”都是毒瘤,嚴重損害兩岸同胞、香港同胞的利益,損害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如果任由“兩獨”合流,不僅禍害香港,也終將會禍害臺灣。

馬曉光表示,相信廣大臺灣同胞對此看得清楚,會予以堅決抵制。

來源:北晚新視覺綜合 人民日報海外版 環球網 中新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