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喉部乳頭狀瘤是什麼“鬼”

最近,有許多患者向我諮詢,說檢查時,發現咽喉部有乳頭狀瘤,在網上一查,說什麼“妖魔鬼怪”的都有,有的感到緊張和不安,有的感覺像天塌下來一樣。

提出來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 會不會癌變;

(2) 怎麼得的;

(3) 會不會傳染;

(5) 會不會復發。

在門診我們能夠經常見到咽喉部乳頭狀瘤的患者,如何科學的看待發生在咽喉部的乳頭狀瘤,我檢索了有關乳頭狀瘤的國內外相關文獻,結合上面大家常問的問題進行了總結,希望能夠幫助到患者朋友們和我們的醫生同道。

一、 乳頭狀瘤概述

人們對乳頭狀瘤感到恐懼,主要是由於這個病變的名稱有點“嚇人”:

(1)乳頭狀:會不會演變成與甲狀腺乳頭狀癌、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癌等相似的惡性腫瘤呢?其實是不會的,乳頭狀瘤與這些腫瘤沒有任何聯繫,也完全不一樣;

(2)瘤:一般老百姓看到“瘤”字,就以為是“腫瘤”或“癌症”, 其實“瘤”有良、惡性之分,一般良性腫瘤,稱作“瘤”,惡性腫瘤才稱為“癌”,這裡的乳頭狀瘤是一個典型的良性腫瘤。

人們對乳頭狀瘤感到不安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乳頭狀瘤與人乳頭狀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之間有著密切的因果關係,即感染了HPV後導致乳頭狀瘤的出現。

人乳頭狀瘤病毒(HPV)是個什麼“鬼”:HPV屬於DNA病毒,HPV感染表皮引起的增生性病變稱為“疣”,感染粘膜鱗狀上皮引起的增生性病變稱為“乳頭狀瘤”。

目前已經確定的HPV類型超過150種,依據不同型別HPV致癌危險性高低分為高危型HPV低危型HPV高危型HPV(致癌型)主要包括HPV 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8、7382低危型HPV (或未證實有危險性的型別)包括HPV6、11、40、42、43、44、54、61、62、70、71、72、81CP6108

宮頸癌是目前發現的與HPV關係最為密切的疾病,宮頸癌及其癌前病變主要是通過性行為感染高危型HPV (主要是HPV16和18型)所引起的,而低危型HPV主要引起良性病變,如生殖器疣(扁平溼疣和尖銳溼疣)和喉乳頭狀瘤[1]。

二、咽喉部的乳頭狀瘤會不會癌變?

HPV感染與發生在咽喉部的惡性腫瘤的發生有一定的相關性,但導致咽喉部惡性腫瘤的主要為高危型HPV(主要是HPV16和18型),而誘發咽喉部良性乳頭狀瘤的主要為低危型HPV(HPV6和11型),因此癌變率是非常低的(1-2%)。

但還是要區分對待乳頭狀瘤的以下幾個類型:

(1) 發病年齡:幼年型和成人型;

(2) 病變數量:多髮型和單髮型;

(3) 病變位置:口腔、咽部還是喉部。

其中發生在喉部的多髮型乳頭狀瘤,也稱為複發性呼吸道乳頭狀瘤病(recurrent respiratory papillomatosis,RPP),儘管形態學上是一種良性疾病,但具有複發性及侵襲性,臨床治療十分棘手。

RRP由兩種HPV類型(HPV 6和HPV11)引起[3],其中HPV-11型和年齡<3歲是RPP的主要危險因素,往往病情嚴重,病變侵襲性強[5]。而發生在咽部的乳頭狀瘤以單發為主,HPV感染率為6%,明顯低於喉部[6]。

三、咽喉部的HPV怎麼得的?

兒童和成人的HPV感染方式不同:

1、兒童HPV的感染方式:母嬰傳播是兒童HPV感染的主要途徑之一[7]。

2、成人HPV感染的方式:仍然不明,可能是圍生期潛伏感染的HPV激活或經口-生殖器途徑接觸獲得{9}。

許多研究發現成人HPV感染率與男性有較多的性伴侶、艾滋病感染者、吸菸顯著者和高頻率的口交有密切聯繫。

另外有研究顯示:喉咽返流、單純皰疹病毒2型和成人發病的RRP之間可能也存在相關性[10,11]。

四、乳頭狀瘤會不會傳染?

患者常會問到,乳頭狀瘤會不會引起傳染,其實這裡的傳染是指HPV的傳染。其實HPV在正常人體的口腔/口咽部就存在。

通常情況下,大多數HPV在感染之後幾個月內就會消失,而無需進行任何干預,機體通過自身免疫系統使病毒逐漸清除,尤其是低危型HPV更容易被機體清除。

成人HPV通過主要性行為傳播,但不一定需要插入式性交,與生殖器皮膚接觸被普遍認為是一種傳播模式。

有少許未被清除的HPV以及新感染的HPV可以在口腔及咽喉部潛伏,在人體免疫力低下以及外來刺激( 如吸菸、咽喉反流等)的作用下,可能被激活,導致乳頭狀瘤的發生。

目前口腔和咽喉部的HPV檢測還沒有在臨床上常規開展,不如婦科HPV檢測的普遍。

目前手術切除是首選的治療方法,其中CO2激光手術是喉乳頭狀瘤病最常選用的治療方法,手術完全清除HPV感染的黏膜是關鍵[13,14]。

但.由於RPP常表現為多部位發病,復發快,往往需要在短時間內重複手術,單純手術-種治療手段目前無法控制或根治該疾病。

隨著對該病相關研究的深入,越來越多的人把目光移向除手術外的輔助治療,包括藥物治療(干擾素、西多福韋)、光動力學療法、治療性或預防性疫苗和基因治療等,這些新的療法仍在探索實踐中[15]。

六、手術後會不會復發?

一般單發的咽喉部乳頭狀瘤,只要是手術切除乾淨後,基本不會復發。但是對於多發的喉部乳頭狀瘤,雖經精細的外科手術治療,但易復發。

復發的位置主要包括切除腫瘤的原位置及原腫瘤周圍形態正常的組織。原位復發可能與手術切除不夠徹底,有殘餘的微病灶有關。

鄰近正常組織復發,與鄰近咽喉部和呼吸道的正常黏膜組織也存在HPV感染有關[16],這些潛伏的HPV感染的正常黏膜組織是病變復發的根源,但目前還不清楚是什麼機理促進病毒重新激活。

七、電子喉鏡下治療咽喉部乳頭狀瘤的個人經驗分享

咽喉部乳頭狀瘤為一種起源於上皮組織的非浸潤性良性腫瘤,不突破黏膜基底層。

如果檢查發現了咽喉部的乳頭狀瘤,要看乳頭狀瘤生長的具體位置,大小、累及範圍、單發還是多發,年齡、性別等因素綜合決定最後的治療方式。

術後的定期及時複查非常重要,要求患者在術後3個月內每個月複查1次,以後每3個月複查1次,有聲嘶或其他症狀加重時隨時複診,病變復發者及時手術,可對病變早期處理,減少損傷,降低癌變風險。

單發的乳頭狀瘤,多位於口咽部,這樣單發的乳頭狀瘤危害性非常小,我們對這樣的患者隨訪過2-3年,發現這樣的乳頭狀瘤如果不處理,基本上沒有發生任何變化。

切除這樣單發的乳頭狀瘤使用電子喉鏡下圈套器的方法治療非常簡單方便,門診局麻下就可以完成,不需要全麻住院手術。

對於喉部的多髮乳頭狀瘤,術前檢查和評估非常重要,NBI內鏡有助於檢出微小、淺表、隱匿的多發小乳頭狀瘤,術前將乳頭狀瘤存在的位置通過內鏡準確評估後,再行微創手術是減少復發的關鍵。

電子喉鏡下通過黏膜剝脫加激光消融治療,具有簡單方便、靈活準確、損傷小的特點,可嘗試使用。

參考文獻:

1.Grce M, Mravak Stipetic M. Human papillomavirus- associated diseases. Clin Dermatol. 2014 Mar-Apr;32(2):253-8.

2. Castellsague X, Alemany L, Quer M,et al. HPV Involvement in Head and Neck Cancers: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of Biomarkers in 3680 Patients. J Natl Cancer Inst. 2016 Jan28;108(6):djv403. doi: 10. 1093/jnci/djv403. Print 2016 Jun.PubMed PMID: 26823521.

3.Derkay CS, Bluher AE. Update on Recurrent Respiratory Papillomatosis. Otolaryngol Clin North Am.2019 Aug;52(4):669-679.

4.楊驀雷,王軍,肖洋.幼年型複發性呼吸道乳頭狀瘤病HPV型別測定和臨床分析[J].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誌,2016,30(09):730-732+736.

5.Wiatrak BJ, Wiatrak DW, Broker TR, Lewis L. Recurrent respiratory papillomatosis: a longitudinal study comparing severity associated with human papilloma viral types 6 and 11 and other risk factors in a large pediatric population. Laryngoscope. 2004 Nov;114(11 Pt 2 Suppl 104):1-23.

6.Trzcinska A, Zhang W, Gitman M, Westra WH. The Prevalence, Anatomic Distribu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HPV Genotypes in Head and Neck Squamous Papillomas as Detected by Real-Time PCR and Sanger Sequencing. Head Neck Pathol.2019 Jul 27. doi: 10. 1007/s12105-019-01057-7.[Epub ahead of print] PubMed PMID: 31352627.

7.Smith EM, Johnson SR, Cripe TP, Pignatari S, Turek L. Perinatal vertical transmission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and subsequent development of respiratory tract papillomatosis. Ann Otol Rhinol Laryngol. 1991 Jun;100(6):479-83.

8.Kashima HK, Shah F, Lyles A, Glackin R, Muhammad N, Turner L, Van Zandt S, Whitt S, Shah K. A comparison of risk factors in juvenile-onset and adult- onset recurrent respiratory papillomatosis.Laryngoscope. 1992 Jan;102(1):9-13.6

9.Ivancic R, lqbal H, deSilva B, Pan Q, Matrka L. Current and future management of recurrent respiratory papillomatosis. Laryngoscope Investig Otolaryngol. 2018 Jan 14;3(1):22-34.

10.Derkay CS, Bluher AE. Recurrent respiratory papillomatosis: update 2018. Curr Opin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2018 Dec;26(6):421-425.

11.Forma'nek M, Jan_ _catova' D, KomI'nek P, et al. Laryngopharyngeal reflux and 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2 are possible risk factors for adult-onset recurrent respiratory papillomatosis (prospective case-control study). Clin Otolaryngol 2017; 42(3):597- -601.

12. Smith EM, Swarnavel S, Ritchie JM, Wang D, Haugen TH, Turek LP. Prevalence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in the oral cavity/oropharynx in a large population of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Pediatr Infect Dis J. 2007 Sep;26(9):836-40.

13.胡慧英,張慶翔,孫國燕,等.喉乳頭狀瘤黏膜下切除術後復發情況的初步臨床探討[J].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誌,2015,29(21):1873-1877.

14.于振坤.複發性喉乳頭狀瘤的治療現狀與未來趨勢[J].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誌,2015,29(24):2107-2110.

15..王慧,王軍,肖洋.成人型複發性呼吸道乳頭狀瘤病治療研究現狀[J].國際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誌,2018,42(1):48-52.

16.Smith EM, Pignatari SS, Gray SD, Haugen TH, Turek LP. Human papillomavirus infection in papillomas and nondiseased respiratory sites of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respiratory papillomatosisusing th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rch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1993 May;119(5):554-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