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国:一户一策实帮扶

“去年出售了一批商品鸡,家里增收2万块钱,现在每天靠着鸡蛋销售收入也能满足全家人的基本生活需求。”短短两年,家住宁国市霞西镇石柱村的彭志啟已从养殖门外汉变成了专业户。新年刚过,他就有了新打算:等技术成熟一些,继续扩大养殖规模。

  问及启动资金的来源,彭志啟直言“多亏了镇政府的帮助”。两年前,彭志啟女儿被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为了给女儿看病,他不仅花光了家中积蓄,还欠下许多外债。

  正当这个小家庭无助之际,政府伸出援手将彭志啟一家纳入结对帮扶困难户,帮助申请低保、大病医疗补助等,代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与此同时,霞西镇还积极联系爱心企业、部门及社会公益组织提供爱心资助和慈善救助,让他女儿看病的费用有了着落。“特别是宁国市环保局还筹措1万元资金帮助我发展养殖业,让我们一家重新找回了生活的希望。”彭志啟说。

  近年来,宁国市围绕群众关心的“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积极开展困难群众帮扶工作。一方面,该市积极建立健全帮扶机制,加强动态管理,按照一户一档要求建立困难户档案,编制困难户基本信息电子表,定时更新。另一方面,强化帮扶政策落实,深入推进困难群众帮扶八大政策,全面落实义务教育资助政策及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政策,实现住房安全和饮水安全问题清零,落实各类社会保障政策,加强困难群众兜底保障。

  帮扶工作做到位,因户施策很重要。为实现帮扶工作精细化、精准化,宁国市创新运用奥维地图定位及数据信息化管理系统,开展困难对象精准摸排和动态监测工作。

  2019年,宁国市遭受超强台风“利奇马”侵袭,为确保受灾群众不因灾致贫,该市迅速开展摸排,将240户、618人受灾困难对象、边缘困难对象和交办监测对象等低收入农户纳入动态监测对象,进行常态化监测与动态管理。在此基础上,该市对因灾生活暂时困难的群众,各级各部门及时上门走访慰问,时刻关注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和房屋重建情况。在此过程中,住建部门科学制订灾后重建规划方案,统筹调度规划、设计、管理、质量等方面力量,对灾民建房统一管理,确保灾民建房质量。

  既要注重政府兜底保障和社会帮扶相结合,又要注重“输血”帮扶和“造血”帮扶相结合,实现精准高效帮扶。针对此,宁国市探索精准帮扶路径,鼓励困难群众因地制宜发展种植养殖业,通过农业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等渠道,定期定点收购山核桃、鲜笋、土鸡、茶叶、中药材等原料,帮助困难户增收。

  以“皖南川藏线”、“古道探秘游”等旅游线路为载体,宁国市还着力推动农家乐和民宿快速发展。家住方塘乡潘茶村六组的低保户王贵发因重度肢体残疾(二级),常年与父亲一起生活。在落实帮扶政策的基础上,宁国市民政局为该户购买猪仔2头,支持其发展生猪养殖,同时安排志愿服务人员帮助该户采摘茶叶、对接销售渠道,为该户增加1.23万元的收入。截至目前,该市共发展农家乐650余家,带动30余名困难群众实现就业。

  在通过农业产业帮扶带动增收的同时,宁国充分落实就业创业各项政策,激发困难群众“造血功能”。据统计,2019年,该市举办“春风行动”、退役士兵招聘、妇女就业招聘、残疾人就业招聘等105场,128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开展困难劳动力创业培训13班次,培训合格385人,开发公益性岗位310个。此外,该市还积极依托中药材种植基地、农副产品加工厂、农产品种植基地等载体,为困难群众提供就近就业岗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