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外防输入“第一关”,他们好样的……

他们凌晨受命、逆行而上,他们不分白天与黑夜、清晨傍晚,始终坚守外防输入的第一线,他们就是太原机场晋城入境转运接站联络站七人小组 ,他们为晋城市人民筑牢国(境)外疫情输入防控的“第一关”。


凌晨受命 星夜兼程

“接到电话的时候是晚上11点多,要求半个小时后到市政府门口集合出发。”电话里,市人民医院主治医师、太原机场晋城入境转运接站联络站组长张芸华告诉记者,接到电话,没有一刻犹豫,简单跟家里交代一声,匆忙收拾几件衣服,就直奔出门,直到现在。

而其他六个人同样如此,要求半小时到,所有人全都提前集结就位。

3月21日晚上23时50分,按照上级部门统一指令,这支由市人民医院主治医师张芸华、市公安局保安支队副支队长杨富刚、市公安局人口管理支队副支队长武肖亮、市交通运输局职员胡斌、刘佳、市人民医院主管护师苏二霞、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急救队员王淑兵组成的七人小组,正式集结完毕,出发前往太原武宿国际机场。

逆行而上,星夜兼程,次日(22日)清晨5时13分,小组抵达太原并立刻投入战场。


七个人 也是一道门

筑牢外防输入“第一关”,他们好样的……

太原市武宿国际机场T2航站楼到达厅,一张桌,两把椅,再加一幅“晋城”字样的牌子,就是七人小组的阵地,也是晋城市外防输入的第一道关。

“按照相关规定,对国‘境’外返晋人员全部实行标准医用救护车点对点专车接送和集中医学观察、核酸检测,而咱们这里就是直面回晋人员的第一道关,守好它至关重要。”武肖亮告诉记者,航班落地前,如果有相关晋城人员信息,海关、疾控中心包括航空公司就会第一时间将信息推送给他们,他们则联系人员所在社区、安排车辆何时到达、哪个位置接收。

筑牢外防输入“第一关”,他们好样的……

海关和疾控中心工作人员登机检测后,他们在相应区域接上返回晋城人员,再经过测温和信息核实登记后,第一时间将人带至相关区域,送上救护车,专人专车转运,点对点闭环接触。

“而咱们目前航班主要有两趟,一趟晚上十点多,由北京国际机场转运过来,一趟则在后半夜,多是由国内其他机场过来的,时间并不能完全固定。”杨富刚告诉记者,一套流程下来,最少四五个小时。

“这还是在情况顺利,入晋人员填报信息及时准确,同航班没有任何异常的前提下。如果一旦未及时填报信息或者信息不准确,同航班有异常,这一时间就会无限期拉长。”杨富刚说,遇到任何情况他们必须全程在场,随时根据情况进行调整。

筑牢外防输入“第一关”,他们好样的……

“前三天所有人连续熬了三个通宵,第一天咱们就转接了8个返回晋城人员,直到现在,熟悉程序后,我们的上班时间才调整为早八点到凌晨五点。”武肖亮说。


既是守门人 更是连心人

转运接站联络站,除了接人送人,更多的则是联络和沟通。在采访中,记者了解这样两个故事。

筑牢外防输入“第一关”,他们好样的……

“那是在23日的中午,我们正准备吃饭,一抬头就有一个小伙子在东张西望,举着手机不知所措。我就主动过去,给他打招呼,问他从哪来的。他指了指自己的嘴,摆摆手,让看手机,手机上写的是:这里需要隔离吗?他又写了一句:我从境外来。”王淑兵告诉记者,一看这样的情形,他马上把小伙子接到转运联络区。

“当时杨富刚和刘佳两位组员正在值班,一看这样,放下了饭盒过来,经过沟通大家才发现他是一位晋城人,也是一位聋哑人。”王淑兵说。

咱们用笔写,小伙子用手机打字,从哪来的?需要去哪儿?都来到多长时间了?一番交流发现,这位聋哑小伙子刚从缅甸回来,因为沟通存在难度,已经在机场停留好长时间了。

“咱们在沟通引导完毕后,马上联系好当地防控部门,安排救护车来接,随后又带他去指定的地方休息等待。因为怕他交流不便,我们三个人就轮换陪伴,怕他无聊,就用纸给他写现在的政策和防护知识。一直到救护车来了,咱们还专门教他七步洗手法,小伙子临走前,向大家深深鞠了个躬。那一刻,感觉真的很暖心。”刘佳说道。

筑牢外防输入“第一关”,他们好样的……

另一个故事是在25日,一位从英国回来的晋城籍留学生,因为长时间的航班跋涉,又遇到严格的检疫程序和隔离政策,情绪上出现较大波动。

“其实小姑娘很不容易,十八九岁一个人在外留学,30多个小时的飞机不吃不喝,一落地又经历了三四个小时的检疫程序,而且也不能立刻回家,需要集中隔离,可能一下子生理心理的压力过大而绷不住了,有些情绪很正常,我们也很理解。”苏二霞告诉记者,为了缓解小姑娘的焦虑,他们先是联系社区报备,然后又联系其家人,耐心解释政策,细心为她安排休息,慢慢地将对方情绪舒缓下来。

从中午十二点,直到凌晨一点,持续十多小时的电话反复沟通,现场疏解,最终顺利转接,送至集中隔离点。

“其实在工作中,咱们晋城出去的孩子回来后素质都非常高,我们能非常明显看到他们脸上的疲惫和不容易,但绝大多数孩子都很坚强也很配合,更不愿意给我们添麻烦。我想说的是,他们不仅仅是返晋人员,更是我们的同胞,我们的家乡人,多点耐心,多点理解,多点包容,一切很快就能过去。”张芸华说。

是责任,是使命,更是担当

“我们7个人来自不同的单位,但临时组成的团队却非常有默契和集体意识,这种大家一起为一件事努力战斗的精气神特别让人振奋。”这是记者采访中,胡斌说的一句话。他告诉记者,虽然工作关系,疫情期间一直在给各个交通站点配送物资,但这一次真正深入一线,才知道抗疫英雄的伟大。

筑牢外防输入“第一关”,他们好样的……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穿脱防护服,这是个细致活儿,防护服要外卷,从眼罩到脚套,都得仔细处理,一套下来最少半个小时。机场的工作,最大的挑战就是航班降落时间各自不同,白天还好,很多航班在凌晨抵达,有的是凌晨一点,有的是凌晨四点,最晚一天,我们到凌晨六点才回到驻地。”

“我们这个团队成立很短,但战斗力却非常强。全力以赴完成境外入境人员的转运交接任务,绝不漏一人。守护好全市群众生命的健康安全。能让全市人民都能安心幸福的生活,就是我最大的幸福。”杨富刚说。

“能够参加机场防疫小组,和战友们共同守护好晋城的大门,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名急诊科护士,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事情,也会继续做我应该做的事。”苏二霞说。

“能够和白衣战士、公安战士、交通战士一起守护晋城的大门,我很荣幸,连夜把我们的同胞送回家,来回十几个小时的车程,虽很疲惫,但看到他们回家后脸上欣慰的笑容,我就觉得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王淑兵说。

......

筑牢外防输入“第一关”,他们好样的……

筑牢外防输入“第一关”,他们好样的……

采访中,太原机场晋城入境转运接站联络站小组成员的责任、担当和使命精神,无不深深地打动了记者,而随着外防输入形势的进一步加剧,在他们肩上的担子也更加艰巨。

据了解,截至目前,转运小组共接待了20余位由澳大利亚、英国、香港、美国、缅甸等地返回晋城的同胞,所有人员都安全送达晋城指定集中隔离点进行隔离,未造成其他聚集性的接触。

“我们七人小组没有今天是周几的概念,没有现在是几点的概念,更没有现在是白天还是黑夜的概念。必须随时接听电话,回复所有提问,并随时联系确认所有信息。但请家乡人民放心,我们有信心守护好晋城家门,有爱心服务好每一位晋城人,有决心打赢新冠防控阻击战!”

筑牢外防输入“第一关”,他们好样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