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市构建劳动力转移新格局

3月17日,走进弥勒市工业园星田工业园区,在红河卷烟厂新建的物资储备库外围,只见带班小组长李红云正带领工人拆除钢管、安全网。他说:“我们这些工人来自弥勒和泸西,都是通过弥勒市人社局劳务派遣过来务工的。”而在卷烟厂西侧,红河雄风印业有限公司正组织多台大型挖掘机平整土地。公司基础建设项目负责人王志伟称,他们这儿有100多名工人,也是通过劳务派遣方式过来的。

为落实上级惠企政策,加大金融援企稳岗,弥勒市人社部门安排了100名服务专员,跟踪联系全市810家企事业单位,实地调查了解企业用工需求,助推企业顺利复工复产。

“这100名服务专员和驻弥勒的两家劳务输出公司,既要‘面对面’了解城乡劳动者务工需求,还要‘门对门’(出家门进厂门)安排用工。”弥勒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主任董志刚告诉记者,为实现劳动者就业愿望,除了“百名专员”和市内外18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就业服务外,弥勒市还充分发挥乡镇、村组干部、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农村劳务经纪人、劳动力信息调查员等“末端触手”的作用,实行信息日报告制度,对全市农村劳动力是否有外出就业意愿、是否接受培训等进行全面排查,做到了村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截至目前,通过“面对面”询问,该市已登记有意愿外出务工城乡居民5万多人。

通过对外出务工人员的精准对接,弥勒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主任利用驻深圳劳务工作站和公共就业服务平台优势,坚持每天联系珠三角、长三角用工企业,对用工50人以上的企业和工程项目,指定专人对接洽谈。截至3月16日,该中心共收集到203家企业、130348个岗位用工需求,可吸纳劳动者37490余人。董志刚介绍,按照“一企一措施、一车一方案”的原则,由“专人、专车、专厂”保障就业人员出家门后直接入厂务工,并由派遣单位承担从出发地到务工地期间的食宿和交通费用。截至3月16日,该市通过包车、包机、火车专列、高铁等交通工具,向广东佛山、浙江义乌、江苏盐城等地有组织输送32批、1180名务工者,为8家到弥勒招聘用工的企业推选1657名劳务派遣工,全市累计转移输出劳动力17711人。

为扩大就近就业,该中心重点对接本地特色优势产业、农业产业合作社、工业园区和市内建设项目等,全力帮扶“能外出、不能远行”的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充分利用就业扶贫车间、乡村公共服务岗位,让483名“无法外出、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开发176个乡村公共服务岗位,促进农村劳动力居家灵活就业,确保每户贫困家庭至少1人就业。董志刚表示,为了加大金融援企力度,弥勒市先后减免企业社保缴费2120多万元,为36户企业发放稳岗返还资金258万余元,完成6户企业每月延缴社保费150多万元。

作为州内人口大市,弥勒市勇担就业富民重任,通过层层压实责任、政策落实到点到人,开创了新冠肺炎疫情时期劳动力转移的新格局。

原标题:云南省弥勒市构建劳动力转移新格局

审核:周健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