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幼儀被徐志摩無情拋棄後,通過自強不息成為幸福的女強人


提起徐志摩,人們的腦海馬上湧現出他的第二位妻子陸小曼,或者是他的紅顏知己林徽因,有人也許還會想到凌叔華,但是對於徐志摩的原配夫人張幼儀,也許很少有人關注。

其實,張幼儀的故事既悲慘又勵志,她被徐志摩無情的拋棄,之後奮發圖強,成為女強人並收穫了屬於自己的愛情。

一、強扭的瓜不甜,徐志摩對張幼儀的印象一直是鄉下土包子

徐志摩家是江南的富商,他的家族經營很廣,電燈廠、蠶絲廠、布廠、醬廠、錢莊等,徐志摩作為唯一的男丁,從小備受寵愛。

張幼儀被徐志摩無情拋棄後,通過自強不息成為幸福的女強人


張幼儀家同樣是名門望族,她的祖父為清朝知縣,父親為著名醫生,二哥張嘉森曾做過段祺瑞內閣國際政務評議會書記長和馮國璋總統府秘書長,四哥張公權曾擔任中國銀行總裁。

有一次張公權在巡視杭州的教育工作時,看到了徐志摩的考卷,他對徐志摩的才華讚歎不已,於是便託人向徐志摩的父親徐申如說媒,將妹妹張幼儀許配給徐志摩。張家有強大的政治經濟地位,與他們聯姻是徐家求之不得的,於是徐申如欣然同意。當年在雙方家長的安排下,徐志摩與張幼儀訂婚,那年徐志摩16歲,張幼儀才13歲。

徐志摩看到張幼儀的照片時,非常不屑,輕蔑地稱之為“鄉下土包子”。其實看過張幼儀的照片的人都知道,她雖然不是特別漂亮,但並非土包子,還是挺有氣質的。

張幼儀被徐志摩無情拋棄後,通過自強不息成為幸福的女強人

那麼徐志摩為何如此輕視張幼儀呢?張幼儀12歲時江蘇省立女子師範學校,15歲就輟學,她只讀過三年書,而且她年幼時母親曾經幫她纏足三天,雖然在她哥哥的反對下最終取消纏足,但是在接受新式思想並且才華橫溢的徐志摩眼裡,張幼儀是舊社會培育出的舊思想女子,兩人在精神層面註定難以交集。

後來徐志摩曾經帶了一位穿西服,裹小腳的女人與張幼儀見面,之後張幼儀對徐志摩說感覺那位女子小腳和西服不搭調。徐志摩咆哮著說:“我知道,所以我才想離婚!”在徐志摩的眼中,張幼儀就是那過時的小腳,他自己則是新潮的西服,小腳註定配不上西服。

1915年,在家人的張羅下,18歲的徐志摩非常不情願地與15歲的張幼儀結婚。

二、痴情女被負心漢在異國他鄉無情拋棄拋棄

1918年,張幼儀為徐志摩生下長子徐積楷,同年徐志摩前往美國留學,1919年轉往英國。

1920年,張幼儀出國與丈夫團聚,他們在英國的沙士頓落腳。同年,徐志摩邂逅了他一生的最愛林徽因。

張幼儀被徐志摩無情拋棄後,通過自強不息成為幸福的女強人


林徽因是民國四十美女之一,是美貌與智慧並存的女子,這樣的人才是徐志摩渴望擁有的,於是他向林徽因展開熱烈的追求。

儘管林徽因也被徐志摩的才華打動,但是她不忍心破壞他的家庭。

為了和心上人長相廝守,徐志摩準備與張幼儀離婚,此時張幼儀正懷著第二個孩子。

徐志摩要求張幼儀打掉孩子,張幼儀難過地說:“我聽說有人因為打胎死掉的。”

徐志摩冷漠地回應:“還有人因為火車事故死掉的呢,難道人家就不坐火車了嗎?”

張幼儀心碎了,她覺得自己沒有做錯什麼,因此拒絕離婚,徐志摩乾脆一走了之,狠心地將張幼儀一人拋在異國他鄉。

張幼儀只有寫信給在巴黎的二哥張嘉森求救,張嘉森將張幼儀帶往德國,安頓在七弟那裡。

1922年,張幼儀在柏林生下次子彼得。

這時一直杳無音訊的徐志摩露面了——不是為了看張幼儀母子二人,而是為了逼張幼儀離婚,因為林徽因已經回國,徐志摩急著回國追她。

哀莫大於心死,看著絕情的丈夫,張幼儀知道一切無法挽回,她平靜地簽下離婚協議書。

三、離婚後涅槃重生,成為上海灘女強人

堅強的張幼儀沒有被不幸擊垮,她在柏林刻苦攻讀德語,並進入德國裴斯塔羅齊學院學習幼兒教育。

命運似乎要考驗這個不幸的女人,彼得在三歲時夭折。1926年張幼儀帶著次子的骨灰回國,安葬完畢後,張幼儀來到上海,在這裡闖出一番天地。

張幼儀最初在東吳大學教授德文,一個學期後,上海女子商業銀行的人請她擔任總裁。

張幼儀只同意出任副總裁,上任後,她每天第一個上班,最後一個下班,在她的打理下,銀行起死回生,重喚生機。

張幼儀被徐志摩無情拋棄後,通過自強不息成為幸福的女強人


不久後張幼儀還與弟弟以及幾個朋友(包括徐志摩)開設了雲裳時裝公司,她出任總經理,由於公司的時裝款式新穎,做工精良,成為當時引領上海時尚的潮流地帶。

離婚後的張幼儀活出了精彩,她證明了自己不是土包子,她也可以是女強人!

四、單身31年後終於覓得真愛

1949年,張幼儀的兒子和兒媳婦在美國留學,她帶著4個孫子孫女定居香港。

1952年,張幼儀決定帶孫輩前往美國與兒子團聚,但是當時港英政府規定,一個家庭必須留下一人住香港,張幼儀決定自己留下,把四個孫子孫女送往美國。

之後張幼儀在香港找了一份工作——替一位離異的蘇紀之醫生教育他的4個孩子。

蘇紀之性情溫和,心地善良,他的前妻棄他而去,留下4個孩子由他獨自一人撫養。

相似的遭遇,讓兩人的心靈產生了共鳴,在長期交往中,張幼儀被蘇季之的善良和體貼打動,張幼儀多年緊閉的心扉重新打開。

有一天張幼儀和幾位朋友在家打麻將,此時她苦無不能去美國與兒孫團聚,朋友給她出主意——找人假結婚,婚後把假丈夫留在香港,她就可以去美國了。

此時蘇紀之剛好進來,於是張幼儀的朋友請蘇紀之與張幼儀假結婚。

蘇紀之痛快地答應了:“不必作假,真的亦可。”

1953年8月,53歲的張幼儀結束了31年的單身生活,與蘇紀之在日本東京喜結良緣。

兩人恩愛地攜手走過二十年,直到1973年蘇紀之因病去世。

五、胸懷寬廣,以德報怨對待徐志摩和徐家人

儘管徐志摩的絕情曾經刺痛張幼儀,但是她從來沒有怨恨徐志摩和他的家人。

張幼儀與徐志摩離婚後,徐志摩的父母心疼張幼儀,將她認作乾女兒,因此她不必離開徐家。

張幼儀被徐志摩無情拋棄後,通過自強不息成為幸福的女強人


張幼儀照顧兩位老人的起居,在他們病逝後,張幼儀以義女的身份為他們操辦身後事。

1931年徐志摩遭遇空難去世後,他的妻子陸小曼不願相信這一事實,拒不認領徐志摩的遺體。

張幼儀派人帶著徐積楷前往處理徐志摩的後事。之後張幼儀知道陸小曼生活拮据,於是以徐家的名義每月寄錢給陸小曼。

張幼儀晚年在美國看到徐志摩和陸小曼婚後生活的真實報道後還放聲大哭,她還出錢出力,請人編輯《徐志摩全集》,完成了徐志摩未了的心願。

六、結語

張幼儀所處的年代,處在新舊思想碰撞的時期,許多名人都曾反抗這種包辦婚姻,比如孫中山、胡適、魯迅和徐志摩等人都對他們的原配夫人不滿,並希望作出改變。

這些女子是舊社會思想毒害的犧牲品,她們本身並沒有錯,很多人都善良淳樸,比如張幼儀、孫中山的夫人盧慕貞、魯迅的夫人朱安,她們都聽從丈夫的要求,放手讓他們自由飛翔,其實她們都是時代的犧牲品。

張幼儀晚年回憶和徐志摩的感情時說到:“我沒辦法說什麼叫愛,我這輩子從來沒有跟人說過‘我愛你’。如果照顧徐志摩和他家人叫做愛的話,那我大概是愛他吧。在他一生當中遇到的幾個女人裡面,說不定我最愛他。”

可惜的是,張幼儀對徐志摩的愛從來沒有被他認可。幸運的是,張幼儀與徐志摩離婚後,獨立自強,依靠自己的努力闖出一片天空,最終收穫了真正的愛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