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普
不是的。
也許有的人是,他可能為了生活,或者為了生存,或者為了其他,變成自己討厭的樣子。
但這一切,取決於你自己。
你才是決定你會不會成為自己最討厭的模樣的人。你自己都妥協了,那你幹嘛還要責怪自己討厭呢,你應該接受啊。
明知道自己就要活成這樣了,那就及時剎住車,我不再往前走了,前方那個岔路口我不想選,我要走自己想走的那條路。沒人能逼你。
是你自己覺得我得這樣那樣,才活成了自己不喜歡的樣子。
人生,開心最重要。我就是一隻特立獨行的豬,我樂意,我不委屈,我開心,我幸福。
與君共勉。[玫瑰]
滿腔熱血白老師
大學時候,那些年怎麼追都追不到的女孩被一30多歲“中年人”開一輛Porsche 911就帶走了。 我心裡很不平,不就是有兩個臭錢麼,不去結婚,來學校裡搶妞,真不要臉……
30多歲的時候,開著我的Maserati GranSport 在圖書館門口等美女出來, 女孩出來後頭也不回地上了我的車,送她出來的那個是一個戴著黑框眼鏡,揹著雙肩包瘦瘦的男生,從他的眼睛裡我彷彿看到了一種似曾相識的怨恨。“這個是你男朋友?“ ”不是啦,一個study group的,人很好哦,作業隨便給我抄的。 我們晚上去哪吃飯? 得抓緊哦,我得回趟家打扮一下再去clubbing!“是的,我變成了自己最討厭的樣子。
小的時候,我想保衛地球,拯救宇宙,弘揚正義,跟惡勢力堅決作對。 最恨的就是那些惡人,看到電視裡的反面角色都恨不得上去一刀給剁了。
長大以後,我是收拾了不少人,但是自己也不是個什麼好鳥。若干年前我徒弟事業最發達的時候,我在國外某地巡視一圈他的場子, 看著那一幫十幾歲的小夥子忙碌地登錄 各個盜取來的用戶的郵箱,把裡面的自動回覆 改成一個淘寶店的推廣廣告。
而我呢?在一個小會議室裡跟人開會商討木馬怎麼用: " 我覺得你們的病毒式廣告寫得太生硬, 效果不好,轉化率低,浪費資源。你們應該這樣寫: xxx, 這是我們當年的合照哦,不好意思之前一直忘了給你了,都在附件裡面,你看看是否清楚。'"
會議中幾個年輕人飛速地按照我的口述修改著木馬郵件,一遍又一遍地審核,不斷嘗試免殺,再傳給外面的苦力讓他們通過盜來的用戶賬號群發給該用戶的好友。
我想如果孩提時代的我看到這一切的話,應該很討厭那時的我吧。
叛逆時期開始,我特別討厭那些愛講道理,沒事就叨叨的人,覺得他們不僅很煩而且根本什麼都不懂就是為了顯得自己有本事一樣。幾年後,退休的我開始寫微博,寫微信,說故事,講道理。 我知道我成了自己討厭的樣子,但是我不得不說,因為這些東西我不說,就沒有人會跟他們說了……
螞蟻上春樹
我不清楚別人是怎樣活成自己討厭的樣子,我只知道自己是怎樣變成的。
因為父親是小學教師,從小耳濡目染。然而他在外人面前和在家裡完全是兩種人,像極了精神分裂。在外人面前,他是一位帥氣,對工作認真負責的好老師。所有村裡的人都尊敬他。然而在家裡,他卻打媽媽,趕媽媽滾,吃飯從來不給媽媽留,嫌棄我是女孩子,每天看我的眼神都充滿了厭棄。而對弟弟,總是笑臉相迎。我從小就怕他。我不知道一個人在家裡家外可以有這麼大的反差。
很小的時候便發誓,我長大絕不當窮酸虛偽的教師。
到了初中之後,一件事讓我對於教師的品德有了更深的認識。
一天,我媽從街上賣雞蛋回來說有一個戴眼鏡的人不給錢拿雞蛋就跑了。過幾天,我媽送我去學校,指著一個戴眼鏡的人說沒給雞蛋錢的就是他。我驚訝,那不是我的英語老師麼,他住在學校裡,經常去鎮上趕集。我呆呆的盯著他看,他回頭看了我一眼,忽然看到了我媽,然後驚慌的逃走了。
我身邊的同學對老師都是充滿敬畏,然而我,更加認定我的未來一定不可以做老師。
然而世事難料,有時候是生活逼著你朝你厭惡的方向發展。
大學畢業後,創過業,也進過公司,然而都不成功,也感覺到生活的不安定。這時候媽媽說,要不你考教師去吧,起碼工作穩定。男友也大力支持。在家裡待了一段時間,心想總不能一直啃老吧,就開始了準備。考教師資格證,考編制,最後上岸。
有時候我就想我在學生面前樹立的形象有多少假的成分,我真的不是聖人,也會有瑕疵,因此我覺得我不該來做老師。但是其他老師就是聖人了嗎?他們甚至有些人品格當中有過汙點,但在學生心裡仍是高大的形象。
多少人是為了餬口來做老師的?內心不情願卻仍然日日重複不喜歡的工作。承受著來自各方的壓力。
很多人都是無奈,最終被生活逼成了自己當初討厭的樣子,做了討厭的工作。童年時間,誰不是憧憬未來自己的道路是佈滿金光的?然而一步步的卻走進了荊棘地,任由荊棘刺破喉嚨還要放歌。
媛兒鄉村生活
1
前段時間,和朋友一起看《奇葩大會》第二季,年少成名的作家蔣方舟分享了自己治癒“討好型人格”的經歷。
她7歲寫作,9歲出書,從小就是那種“別人家的孩子”,受到媒體關注,獲得無數讚美。
所謂討好型人格,顧名思義就是為了讓別人開心,不斷去迎合他人的言語,害怕別人不喜歡自己。
這種“討好型人格”,讓她一路走來,備受困擾,無法與人展示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想法,也不敢把自己最不堪的一面暴露在別人眼前。
在她的回憶裡,即使在親密的兩性關係中,她好像也不會表達自己真實的情緒,也不敢同對方爭吵,說出自己的想法。
對方打電話罵她,就算不是她的錯,她都可以跟對方道歉幾個小時。
後來,她選擇用一年的時間,去日本放逐自己,言語不通,沒有朋友,也不經常上網,只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寫日記,看書,看展覽.......這段時間,在某種程度上,給了她一個遠距離看清自己內心的機會,並治癒自己的“討好型人格”。
回國後,蔣方舟和一位長輩吃飯,對方倚老賣老教訓她時,她終於鼓足勇氣懟了回去,那一刻,她覺得無比放鬆而解脫,到處電話和自己的朋友分享:
“我終於罵人了。”
她說:“社交網絡的環境,放大了我們別人評價的範圍。被人喜歡——這個需求被前所未有地放大,可是,討好型人格無法吸引到真正欣賞你的人。”
這種靠討好來成為別人喜歡的樣子,最終會與真實的自己背道而馳。
真正能夠欣賞到你的人,永遠欣賞你驕傲的樣子,而不是你故作謙卑,故作討喜的樣子。
2
這個分享,引發了我的思考。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這種討好型群體真的比我們想象得還要多。
我有個表妹,也是這種典型的討好型人格,拋開這種“討好型”,表妹真的是一位很優秀的姑娘,活潑靈動,長得明豔動人。
大學畢業後,表妹在一線城市的公司做設計工作。對她來說,留在大城市,也是她最初的夢想。即使需要更多的努力與辛苦,對她來說,也是充滿的意義的。
就在表妹以為自己能夠專心打拼自己的一份事業時,被姑媽一通電話叫回了老家。
姑媽的說辭是:
我辛辛苦苦,好不容易,才把你拉扯大,為了供你念大學,更是付出了多少心血,現在,你畢業了,就只想著自己不想著家人了。
表妹的理由是:
不希望母親不開心,怕被親戚朋友說自己不孝順。
於是,表妹就這樣回了老家,在一家小公司裡做設計總監。
一開始,表妹還專注於自己的設計,迎合領帶,迎合市場。
這個不予置評,也在情理之中。
更離譜的是到了最後,只要同事請求幫忙完成工作都會主動完成,演變成了只要公司同事請假,都會請求她代班。
她總是這樣害怕被拒絕而一味的討好別人,當她發現自己沒有得到相應的回覆時,更加的懷疑自己,感到愧疚,從而再次討好他人。
長時間的去討好他人,會讓人的潛意識形成一種習慣,這種習慣會讓人不自覺的做出一種本能反應,就是“不懂得拒絕”。
而你真正需要做的是,停止討好,做回自己。
不必向外界尋求關注,不用從別人那裡得到認同。
3
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裡的松子,從小就做著白雪公主似的美夢,後來,她成為了一名安分的中學教師,卻因百口莫辯的誤會被辭退了,和作家同居,作家卻因太愛她而選擇自殺,死前還留下了遺言:
生而為人對不起。
松子總是把快樂建立在他人身上:
她扮鬼臉,想讓父親能對自己笑一笑;
她希望阿龍邁進家門的時候,能吻自己一下;
她有一點小奢望——理髮師會不會留著自己的碗筷,像自己等阿龍那樣?
她滿懷希望地給偶像寫信,是想要回信的呀。
松子的快樂,是需要回應的溫暖與愛。即使自己被輕賤,她也貪戀那種小小的溫暖。
令人困惑的是,松子的行為,完全符合《聖經》裡講的:
“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妒忌,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是相信,凡是盼望,凡是忍耐。愛是永不止息。”
但松子一步步走上的不是天堂,而是地獄。
她的侄子對她的評價是:
“要是這個世界上有神......就應該像姑姑這樣,取悅別人。可以讓人打起精神,可以愛人,但她自己,卻總是渾身是傷,總是孤獨。”
松子一生所求,皆是求而不得。
你只有先學會做自己,面對真實的自己,愛自己,才能更好的成為真正的自己。
重要的是,你真的不必去討好別人。
4
什麼才是真實的自己?
電影《無問西東》裡,梅貽琦校長回答吳嶺瀾:
什麼是真實。 你看到什麼,聽到什麼,做什麼,和誰在一起,有一種,從心靈深處滿溢出來不懊惱,也不羞恥的平和與喜悅。
你要相信,那些靠討好才能維持住關係與感情的人,真的不值得你在意。
對他人無原則的討好與遷就,非但不會贏得尊重,還會讓人看輕自己。
禪潛伏在地下,一年,又一年,默默地忍受著黑暗、陰冷又潮溼的環境。但總一天,它會迎來屬於自己或嘹亮或嘶啞的歌。
駱駝刺在無邊的沙漠中頑強地向下紮根,無盡地延伸,再延伸,渴望探求到哪怕只有一滴水的深土裡。
但總有一天,它會生出綠枝,開出小花,成為沙漠中最美的風景。
努力,去成為自己喜歡的樣子,那個閃閃發亮的自己。
Q小姐的自愈室
世上只有一種成功,就是以自己喜歡的模式度過一生。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往往事與願違。步入社會之處誰不是躊躇滿志誓要創出一番事業,指點江山唯我獨尊,只是江湖險惡,當初那身盔甲被風浪打磨得蕩然無存。我們曾不願將就的卻頻頻低頭,我們曾看不順眼的卻做得有過之而無不及,原因無他,為了生存。
當我們無力改變環境時,只能先改變心態,沉澱自己,一點一滴積存實力,相信不如意只是暫時不會永遠,生活有一天終會報之以歌。
蒙嘉查
《奇葩說》第四季的最後一期辯題
“我們終將成為自己討厭的人,是不是一件壞事?
我們終將變成我們曾討厭的人是好事嗎?我曾經最討厭溜鬚拍馬,吃喝送禮,陽謀陰謀的人。我今天在學著做這樣的人,只不過換了形容詞,溜鬚拍馬在今天的我看來是尊重他人以及說話的技巧,吃喝送禮是代表我在意你想念你感激你,陰謀對待卑劣的人,陽謀是一場無害而效果更好的巧合。我想變成曾經我討厭的人,但我並沒有變成壞人,我只是,更想跟這個世界好好相處。
最精彩部分來自羅胖的發言:
1.成長的本質不是提高,不是向好,成長的本質是變得複雜
2.成長就是你遇到了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之間的那條溝,你掉進去了叫挫折,爬出來了叫成長
3.萬物皆有裂痕,那又怎樣?裂痕,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
成長的本質是變得複雜,當我的主觀世界不斷被客觀世界打碎重塑,當我現在真的在逐漸變成我曾經嗤之以鼻的人,當我現在也無法說服自己這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但我接受著我的改變。我不知道當我掉進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中間那條溝,或著我正在這條溝裡,我需要花多久才能爬上來。我不知道我爬上來後成長成的樣子我是否喜歡。但這都不是主觀世界所能決定的。我能知道的就是這個客觀世界需要複雜的我,簡單,複雜都無需緊張,也無需惶恐。因為我一直是我,變的只是對這個世界的態度。
把那些擊碎自己的東西裝進身體,再重建。這就是你或者我討厭的地方,這就是成長的真實過程。
念北
您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我的回答是人長大了,懂得就多了,你曾經最討厭花言令色的人,現在也學會了花言巧語。不喜歡什麼都談錢,覺得太俗,但現在自己也變成了愛錢的人。原來的直性子,快言快語,現在也學會了看別人的臉色和小心翼翼。所以我們終究會因為生活壓力變得越來越俗,變成自己慢慢討厭的那種人,這不怪你,這就是長大的過程。我們雖然活成了自己討厭的模樣,但也懂得了理解和包容他人。
小鄧鄧在深圳
這個問題讓我想起了泰戈爾《飛鳥集》裡的一句話:我們錯看了世界,卻說世界欺騙了我們;當你發現你活成了自己討厭的模樣,你應該感到高興,證明你不再以自我為中心的去認識世界,你不再活在自己虛構的世界裡;漸漸的,當你認為的世界和真實的世界兩者之間發生的碰撞越多,你就會越來越沮喪,你會發現世界上很多事情顛覆了你的三觀,你無法接受,甚至是厭惡至極;不要害怕,這是一個好現象,證明你極有可能在極不和諧的精神世界裡長出一雙上帝之眼,你會看清真實世界的規律,從而看清自己的無知;前提是,你要拿走那層道德的面紗,不加任何批判的,去深挖本質,特別是當你自我厭惡的時候,記住,那很有可能是你的認知程度不夠高,見識不夠廣造成的一種思想狹隘;我並不是說,道德不重要,道德是最重要的,如果世界喪失了道德,就喪失了一切生命生存的可能;只是,無論我們在認識他人也好,還是自我以及環境也好,一定是先認清本質,如果你一開始就帶著道德的色彩去看待一切,你會失去知道真相的機會,你不僅不會在理想與現實的衝擊下獲得成長,你還會活得非常痛苦,覺得整個世界都與你為敵;要想出世,必先入世;這是生存智慧,亦是生存法則;討厭現在的自己,證明你是一個本質善良的人,此時你需要做的不是沉浸在討厭自己的悲傷情緒裡,你需要做的是,如何在滾滾紅塵的磨礪中,如何做到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古兒小姐
每個人都期待自己變得更加完美,而且也在不停的自我雕琢的過程中,在這個過程之中我們可能會因為自己人生軌跡的不同而發生不同的改變,有時會變好,有時也會事與願違,自己吃曾經可能很不喜歡現在自己的樣子,成為了別人眼中的不一樣的人,但是這都是沒有辦法、我們就是這樣被現實妥協的。做好自己就好了,初心未改就可以了。
風采依舊的美
在長大之後我們都會變成自己討厭的模樣,這是因為對於我們來說,我們小的時候都是理性的,所以說都是在幻想未來,在計劃之中思考著我們長大之後的模樣,但是我們等我們長大之後,我們就會更加明白這個社會的現實,而且這個社會規則也讓我們變成我們所討厭的人。所以對於我們來說,人長大之後都會變成一個我們曾經討厭的模樣。
1,曾經的我們幻想未來,長大後我們執著於生活。
大多數人都是一個平凡人,所以說對於我們曾經眼中的自己而言,我們都是要成為成功者的人,而且也是堅守正義和堅守準則的人,但是長大後,我們逐漸明白這個社會就是這麼現實。長大後也更加明白這個社會的規則,而且也逐漸的認清了自己。
2,我們終究還是沒能改變自己,我們終究還是被生活所改變。
其實每一個人小的時候,都是肩負著夢想的,也曾經都幻想著,改變自己改變世界。但是長大之後,我們逐漸意識到我們就是一個普通人,所以說曾經的豪言壯志對於我們而言,就是小的時候不知道天高地厚的狂傲。我們終究還是還是一個平凡人。
3,小時候羨慕長大後的自由自在,而長大後又羨慕小時候的無憂無慮。
現實和理想之間總是有很大差距,這是很多人為什麼長大之後,都很羨慕小時候無憂無慮的那段時光。對於我們來說,生活中有很多的壓力和苦楚,有的時候幫助別人也未必能得到自己應有的結果,長大之後,我們做事情也會衡量利弊,而且也更明白這個社會的規則。所以說,小的時候單純而又天真的以為這個世界都是充滿著善良的,但長大之後才明白這個世界並沒有我們想象中那麼善良。但是我們依舊堅信我們終將是一個善良的人。
時光對於我們來說,更像是一種記憶,更像是一種感覺。我們改變不了我們曾經的模樣的,如同我們長大後,依舊改變不了我們小時候的模樣。我們長大之後,為了生存,最終還是變成了我們曾經討厭的模樣。我們並不是因為沒有了曾經的那段執著和信念,而是因為我們長大之後,懂得了屈服社會和屈服現實。成長的代價就是,讓我們更明白這個社會的世態炎涼,也更懂得這個社會的規則。因此不得不承認,長大之後我們都活成了自己曾經的討厭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