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灣鎮:發展特色農業 助力致富增收

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對推動鄉村產業振興、增加農民收入具有重要意義。淅川縣寺灣鎮屬於山區鎮,近年來充分發揮山區生態環境好的優勢,培育發展綠色、有機特色農業,把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真正實現“一畝園勝過十畝田”,有效改變了以往貧窮面貌,實現了群眾致富增收。

因地制宜,選準特色好品種。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農作物也是如此。發展特色農業要立足當地自然資源優勢,因地制宜選擇。寺灣鎮大華山村山地較多土地貧瘠,傳統農作物較難存活且產量較低。基於大華山村土地狀況,經反覆實地考察和實驗後,該村選用果桑作為當地主要種植作物。果桑對於土地要求比較寬泛,耐旱、耐澇、耐貧瘠、省工且很少打藥,符合人們對於天然無公害產品的要求,發展前景寬闊。目前,大華山村引進的臺灣400餘畝長果桑能較好適應地形,長勢喜人,在當地已形成規模,覆蓋全村貧困戶78戶310人,非貧困戶120戶475人,戶均收益1萬餘元。

規模發展,集中力量辦大事。一人難挑千斤擔,眾人拾柴火焰高。發展特色農業不能只關注特色農產品生產,還應堅持集群化發展理念,引導農業種植向現代化發展。寺灣鎮在引進黃金梨種植初期,各村村民種植較為分散,對種植技術及管理手段較為落後。鎮政府在廣泛爭取村民意見後,建設了黃金梨產業種植基地,風險共擔利益共享。黨崗、清涼寺、賈溝三村合片集群化種植,統一協調技術人員向村民傳授管理及種植技術,村民齊心協力成效顯著。目前,1500畝黃金梨已初步種植完成,預計帶動全村貧困戶89戶341人,非貧困戶210戶815人,戶均增收8000餘元。

政府牽頭,帶動群眾奔小康。發展特色農業不僅需要群眾齊心協力,還需要政府起牽頭作用,通過政府帶頭,部門聯動,做好群眾種植指導、銷路保障,降低群眾種植風險。寺灣鎮政府積極探索訂單農業種植模式,通過與企業簽訂種植協議,保證種植管理銷售一條龍。今年該鎮與淅川縣高統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簽訂紅薯種植銷售協議,由企業提供種苗、技術支持,並保證不低於市場價收購。種苗價格為1角每株,群眾以5分每株購買種苗,在收購時抵消其餘5分,大大減輕群眾經濟負擔與種植風險。目前已發動群眾發展紅薯1910畝,林下套種1250畝,帶動全鎮群眾1348戶5412人,預計戶均增收6000餘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