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乘“雲”而上,平度精準扶貧插上大數據“翅膀”

人民網-山東頻道

人民網青島4月2日電 疫情期間,“雲”火了。“雲逛街”“雲聚會”“雲賞花”……各類“雲”終端成為特殊時期中獨特的一景。山東省青島平度市創新探索高質高效扶貧信息化之路,玩轉“雲”扶貧。

“雲平臺”助辨“真貧”

“這個數據平臺,幫扶對象的家庭位置、家庭狀況、幫扶成果都在上面,實時更新。有啥最新政策、群眾有啥訴求,一目瞭然,還可以通過大數據分析研判出返貧風險,實現對項目的閉環管理。”3月31日,青島平度市扶貧辦工作人員王秀萍介紹道。

2019年10月,依託大數據和“互聯網 ”,平度市探索“網格化”管理,以貧困人口建檔立卡數據為基礎,以分類幫扶為重點,以產業幫扶為措施,以扶貧項目為支撐,運用現代信息化技術,強化大數據分析運用,打造了扶貧“雲”——“平度市精準扶貧信息平臺”APP。

“有了這個app,甭提多方便啦!”蓼蘭鎮的扶貧幹部付萬鑫邊走訪邊拿起手機錄入信息,在她眼裡,扶貧APP是一個新事物,在這個平臺上,轄區內貧困戶的準確信息、具體的幫扶措施等,都清清楚楚,像是基層幹部抓扶貧的“千里眼”和“順風耳”,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雲消費”破解疫情滯銷困境

“騎上我心愛的小摩托,它永遠不會堵車……”伴隨著歡快的旋律,一批批新鮮的農特產品運往消費終端。

防疫嚴峻時期,正值草莓井噴的旺季。為減少種植戶損失,扶貧幹部變身“帶貨員”,藉助“微信朋友圈”“快手”等短平快渠道,通過訂單,幫24戶貧困群眾打通生鮮產品直通市場的“最後一公里”。

“我們‘農創體’基本不受疫情影響。”這底氣十足的聲音,來自崔家集鎮扶貧農創體理事長鞠邴錦。原來,早在2018年6月,該扶貧農創體就和京東達成合作協議,櫻桃西紅柿正式入駐京東平臺,網銷規模集中度更是進入全國前十名。疫情期間,農創體的櫻桃西紅柿陸續成熟,因品牌效應和當地消費能力,果農當日採摘的果實早早便被訂單搶購。

四兩拔千斤,溢出效應強。消費來“觸電”,脫貧信心足。從2016年整合扶貧專項資金建起的36個蔬菜大棚,到如今發展成佔地4500畝的720個大棚園區。鞠邴錦的底氣,來自產業集群的規模效應,更來自對“雲消費”的駕馭。“現在是盛果期,每天出果近3萬噸,別的櫻桃西紅柿可能三四塊錢一斤,我們這最低9塊錢,藉助電商,供不應求。”

不僅有千筆訂單一線牽的網銷,這裡還有“廣播 新媒體”的 “聲對聲”公益推介。與電視臺積極溝通,通過主播推介、連線互動等推介農產品50餘次,新媒體集中推介10多期,幫助農戶銷售馬家溝芹菜、草莓、山藥等優質農產品30多噸。

“雲培訓”賦能穩脫貧

“老師,這個芽是不是得病了?”“剛在群裡發的是小麥種植的視頻,大家看一下,有啥不明白的地方隨時溝通。”近日,一個個農技服務微信群信息不斷。

原來,根據防疫需求,平度市推出線上惠農“田師傅”。通過建立服務微信群,組織130多名“三農”農技人才連同青農大、農科院專家等22人開設“線上田課堂”,網授麥田管理和水果、蔬菜生產技術。除線上“雲培訓”,還組織市鎮兩級農業技術人員成立志願服務隊,主動出診,蹲點指導。目前,全市已完成春播作物4.7萬畝。

“培訓很及時,學到了很多,尤其是怎樣給櫻桃授粉,馬上就用上了,比之前的效率高多了。”雲山鎮石柱窪村貧困戶韓書德說。

決戰決勝之年,如何穩固提升脫貧成效,增強貧困群眾抗災能力?脫貧路徑的創新愈發重要。“雲”端一頭連著數據,一頭連著民生,有了它的助力,這裡的風景更精彩。(孫林 孫京信 王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