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舉措釋放流動性,金融活水浸潤實體經濟


多舉措釋放流動性,金融活水浸潤實體經濟


當前,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多國加速擴散蔓延,全球疫情防控和經濟形勢十分嚴峻。在此背景下,各國適時調整宏觀經濟政策將對抗擊疫情、穩定經濟發揮重要作用。

中國正在緊鑼密鼓地推出相關政策--3月27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要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和實施力度,要抓緊研究提出積極應對的一攬子宏觀政策措施,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3月31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再提前下達一批地方政府專項債額度,帶動擴大有效投資,部署強化對中小微企業的金融支持。

釋放流動性讓實體經濟獲益

疫情發生以來,中國把握貨幣政策的力度、節奏和重點,始終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為穩定實體經濟運行和漸進復甦提供了有效保障。

據瞭解,目前央行已經開設3000億元專項再貸款、5000億元再貸款再貼現專用額度和3500億元政策性銀行專項信貸額度。銀保監會等五部門也印發了《關於對中小微企業貸款實施臨時性延期還本付息的通知》,進一步紓解中小微企業困難。

3月31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則確定了進一步強化對中小微企業普惠性金融支持措施。一是增加面向中小銀行的再貸款再貼現額度1萬億元,支持金融機構發行3000億元小微金融債券。二是引導公司信用類債券淨融資比上年多增1萬億元。三是鼓勵發展訂單、倉單、應收賬款融資等供應鏈金融產品,促進中小微企業全年應收賬款融資8000億元。四是鼓勵發展為中小微企業增信的商業保險產品,減輕中小微企業綜合融資成本負擔。

“這些政策給實體經濟帶來了多方面利好。”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卞永祖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採訪時分析,一方面,使實體經濟融資難度降低。央行整體流動性寬裕,這使得企業無論是間接融資還是直接融資都相對更加容易,提高了企業融資效率。另一方面,降低了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的融資成本。“小微企業融資渠道少,融資成本高,但是它們在整個經濟體系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貸款展期和續貸等措施增強了企業現金流的穩定性,有利於保持就業穩定、增加居民收入,進而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動力。”

此外,卞永祖說,設立專項貸款可以幫扶目前急需貸款的行業,如醫療器械等加快恢復生產,對控制疫情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也為社會穩定和居民消費信心增強提供了保障,為實體經濟的發展營造了更好環境。

強化金融支持支撐外貿企業

在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程實看來,中國在抗疫情、穩經濟的過程中,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功能得到了充分發揮,金融服務的重心下沉提高了資源配置效率,為及時有效防控疫情提供了關鍵支持,而金融市場預期的向好也穩定了投資和消費信心。

當前,境外疫情擴散蔓延,全球經濟下行的風險不斷加大。卞永祖說,各國應攜手全力維護國際價值鏈穩定。

“對於中國而言,首先要加大對物流企業的金融支持。航空公司、進出口公司等在本次疫情中受到重大打擊,如果沒有更多金融支持,有的企業很難渡過此次難關,對中國外貿也會帶來進一步的負面影響。”卞永祖分析,其次,要加大對外貿型生產企業的金融支持,發展供應鏈金融,解決企業進出口融資難題,積極幫助其按規定履行貿易合同,確保中國企業與全球產業鏈不會因疫情的發生而呈現“脫鉤”之勢。

卞永祖補充說,中國還應大力開發更多有針對性的保險產品,降低保費率,擴大企業出口保險覆蓋範圍,降低外貿企業的經營風險。與此同時,要適當出臺鼓勵使用人民幣交易的政策措施,增加海外人民幣經辦網點,引導境外客戶更多地持有和使用人民幣,以降低國內企業的財務成本和匯率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