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怕生物鐘混亂了嗎?科學家從1.5億多個化合物中找出潛在藥物

不再怕生物鐘混亂了嗎?科學家從1.5億多個化合物中找出潛在藥物


跨越時區的國際航班,需要挑燈夜戰的工作任務,臨睡前手機上跳出令人焦慮的新聞……生活中有太多理由讓人夜不能寐。該睡睡不著,該醒醒不來,混亂的生物鐘不僅令人疲憊,還可能會影響代謝、免疫等多個方面,容易引起抑鬱、肥胖或糖尿病等不良後果。


不再怕生物鐘混亂了嗎?科學家從1.5億多個化合物中找出潛在藥物

圖片來源:Pixabay

大腦分泌的褪黑素是與晝夜節律密切相關的一種激素。正常情況下,隨著夜晚來臨,由於感知到環境的明暗變化和體內的生物節律,腦中的褪黑素分泌量會逐漸增加,激活下丘腦的褪黑素受體,使生理功能和行為與明暗變化同步,有助於我們入睡。


正因為如此,褪黑素受體被研究者視為調節晝夜節律的重要靶標。科學家們希望開發一些藥物,靈敏而特異地作用於褪黑素受體,為有睡眠障礙的患者“撥正”生物鐘。


近日,頂尖學術期刊《自然》發表的一項新研究讓我們朝這一目標邁進了一大步。研究人員利用計算機虛擬篩選技術,從龐大的化合物文庫中遴選出第一批能夠高選擇性與褪黑素受體MT1結合的活性化合物,模擬或抵消天然褪黑素的作用。經過“時差”動物模型的初步測試,它們能夠撥動小鼠的生物鐘。


不再怕生物鐘混亂了嗎?科學家從1.5億多個化合物中找出潛在藥物


在去年春天,《自然》同時刊登了兩篇論文,首次揭示人類兩種褪黑素受體MT1和MT2的三維結構。這些信息為後續設計藥物分子打下了重要基礎。


此次研究中,以褪黑素受體MT1的三維結構為“模板”,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CSF)的藥物化學家Brian Schoichet教授與同事們通過虛擬分子對接,預測小分子與受體的結合構象,從超過1.5億個“按需生成”的化合物庫中選出能與MT1結合、且結構新穎的配體分子。



不再怕生物鐘混亂了嗎?科學家從1.5億多個化合物中找出潛在藥物

▲利用計算機虛擬篩選技術遴選按需生產的化合物分子(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接下來,研究人員成功合成出了這些候選者中38個預測得分高的分子進行測試。北卡羅萊納大學教堂山分校(UNC)的Bryan Roth教授領銜的研究小組通過分析藥理學和類藥特性,最終發現,其中有兩個過去沒有在自然界中見到過的新分子,能與人或小鼠的MT1受體以高親和力結合,併產生與褪黑素相反的細胞反應。


布法羅大學(University at Buffalo)的Margarita L. Dubocovich教授與同事們隨後在小鼠身上開展實驗,測試上述兩個新分子調節晝夜節律的效果。研究者調節環境中的光亮和黑暗的週期,讓“黑夜”突然提前,小鼠處於一種類似人類時差反應的狀態。這時,他們發現,這些新化合物可以讓“時差”小鼠花更長的時間慢慢適應新的光照週期。


意外的是,當小鼠待在恆定的黑暗中,這兩種分子又能模仿褪黑素,在沒有光照線索的情況下幫助小鼠“重置”生物鐘。Dubocovich教授解釋說:“對於感受不到自然明暗交替的人,比如盲人、倒班工人或是在潛艇、極地等特殊環境工作的人,這或許有助於他們恢復一天24小時的節律。”


科學家們下一步還將繼續鑑定更多的潛在藥物分子,並理解它們如何作用於褪黑素受體並調節生物鐘,從而讓我們擁有更多選擇來避免晝夜節律紊亂帶來的問題。

[1] Reed Stein et al., (2020) Virtual discovery of melatonin receptor ligands to modulate circadian rhythms. Nature. DOI: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0-2027-0

[2] Novel melatonin receptor molecules make possible therapies that adjust biological clocks to our environments. Retrieved Feb. 11, 2020, from http://www.buffalo.edu/news/releases/2020/02/007.html


注:本文旨在介紹醫藥健康研究進展,不是治療方案推薦。如需獲得治療方案指導,請前往正規醫院就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