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成熟的技術堅決不投放中國市場 大眾這波操作給打幾分?

提到中國汽車市場最成功的汽車品牌,我想沒有一個人會將大眾置之腦後,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消費市場,大眾在這裡積累了太多的口碑,不僅獲得了巨大的銷量和利潤,還成為中國消費者最信任的汽車品牌,目前大眾仍然是很多家庭購車的首選。

不成熟的技術堅決不投放中國市場 大眾這波操作給打幾分?

大眾品牌一直給人嚴謹,一絲不苟的感覺,這與大眾剛進去中國所生產的車型有關,無論是桑塔納還是捷達,那種方方正正的設計,看著就十分的嚴肅和精神,再加上很多媒體捕風捉影般的報道,使得大眾汽車一直是以安全,大氣,高檔的形象出現,並且非常可怕的是中國消費者先入為主的思想,導致大眾成為了國民神車,讓不少競爭對手羨慕。

不成熟的技術堅決不投放中國市場 大眾這波操作給打幾分?

在當今社會,很多詞彙都有了新的定義,比如當我們提到嚴謹時,我們還會聯想到呆板,一絲不苟等於不苟言笑一樣,大眾之所以會給人質量可靠穩定的印象其實都得益於它對於中國市場的重視程度,在此我們對大眾提出三大疑問。

一、大眾重視中國市場嗎?

中國作為大眾汽車銷量和利潤最大的市場,很多消費者都會認為大眾應該特別重視中國市場,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不成熟的技術堅決不投放中國市場 大眾這波操作給打幾分?

通過大眾帕薩特在C-IASI(中保研)的成績就可以看出端倪,其實中國上市是最新款的帕薩特,按道理應該在工藝和技術上要比老款更加的領先,可就是這款全球最新款的帕薩特被撞斷了A柱,成為C-IASI中成績最差的車型。而美國市場在售的帕薩特則取得了很高的成績,這就不禁讓我們產生了很多豐富的聯想,不過輿論譴責最多的就是大眾對市場的區別對待。

不成熟的技術堅決不投放中國市場 大眾這波操作給打幾分?

雖然上汽大眾至今也沒有做出任何官方回應,不過卻通過主動請纓,讓素有"五星批發部"的C-NCAP再做測試,然後又在新款帕薩特上標配了頭部氣囊,這種做法讓人實在讓人摸不清頭腦。

不成熟的技術堅決不投放中國市場 大眾這波操作給打幾分?

近日,又有一則消息讓大眾再次進入大家的視線,最近有消息稱一汽-大眾目前已進行針對1.5TSI evo發動機的技術進行改造工作,意味著新款發動機的誕生即將取代現款1.4T發動機。

不成熟的技術堅決不投放中國市場 大眾這波操作給打幾分?

事實上,早在2016年大眾集團就發佈這款全新一代的EA211 1.5T Evo發動機,並已應用到海外車型上,至於國內市場時至今日才實現引進的原因則不得而知。據悉,一汽-大眾這臺全新1.5T發動機預計在2021年才正式投產,屆時大眾、捷達兩個品牌將全面使用該機型。

雖然我們不能以偏概全,但是通過這兩個事例我們可以看出大眾是用"真心"對待中國消費者啊。

二、大眾車真的高級嗎?

在大部分消費者的眼裡,大眾車就是比其他車型看著高級,上檔次,開出去有面子,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不成熟的技術堅決不投放中國市場 大眾這波操作給打幾分?

曾經靠著鐵皮厚,車門結實在中國掀起一陣熱潮,後來又憑藉T動力加雙離合這套黃金組合再次提升了其品牌力,最後更是靠著MQP這個高級平臺徹底將技術大眾推上了頂點。

如果翻開近幾年大眾所有的車型可以看出,除了樂此不疲的套娃外,大眾在技術方面沒有任何的提升,比起競爭對手更是被拉開了很大的差距。

不成熟的技術堅決不投放中國市場 大眾這波操作給打幾分?

對比一下同價位邁騰和金牛座就可以發現,所謂的高級真的是徒有虛名,兩款車擺在一起你很難相信邁騰竟然是一款售價高達35萬的轎車,這樣的大眾真的高級嗎?

3、 大眾真的比其他品牌保值嗎?

不成熟的技術堅決不投放中國市場 大眾這波操作給打幾分?

為什麼消費者看重品牌,絕大部分原因都是因為保值率,品牌力越大其產品價值就越高越保值,並且還有很多消費者認為銷量越大品質就做好,之所以大家認為大眾車保值都是結合了這兩個因素,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不成熟的技術堅決不投放中國市場 大眾這波操作給打幾分?

前段時間,J.D.Power發佈最新一期《中國汽車保值率研究報告》,榜單統計的2019年3月-2020年2月保值率排名,對不同車型進行3年保值率排行。

不成熟的技術堅決不投放中國市場 大眾這波操作給打幾分?

從廠商排名還看,本田和豐田佔據了前四個席位,前五名分別是廣汽本田、廣汽豐田、一汽豐田、東風本田和北京奔馳。除了本田和豐田外,日系品牌長安馬自達、一汽馬自達以及東風日產也榜上有名,德系福建奔馳和自主品牌上汽通用五菱也在前十榜單中,不過在這份榜單中我們卻沒有找到上汽大眾和一汽大眾的身影,難道數據也作假了嗎?

不成熟的技術堅決不投放中國市場 大眾這波操作給打幾分?

總結:中國市場成就了大眾的輝煌,不過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像大眾這種嚴重依靠中國市場的品牌應該用真心對待消費者,拿出自己最好的技術和最高的品質,不要讓大眾汽車變成小眾品牌,在大家身邊還有哪些區別對待消費者的品牌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