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讓我看到《貧窮的本質》:窮的窘境,和財富無關

當「雙黃連」能預防新冠的消息爆出時,

多少人徹夜排隊,冒著高密度人潮聚集,

可能被感染的風險,也一定要出門去買。

即便,當時電視、網絡大力宣傳「居家不外出,才是對抗疫情的最佳方式」!


這些排隊者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窮苦人家,

相反不少人其實受到過不錯的教育。

為什麼這群人,放著免費又有效的方式不用(居家),卻選擇了風險高收益小的方法(擠在藥店)

因為他們都無意識地陷入到《貧窮的本質》中提到的“貧困陷阱”。


疫情讓我看到《貧窮的本質》:窮的窘境,和財富無關

圖源網絡

接下來領讀《貧窮的本質,我們為什麼擺脫不了貧窮》第三章節:「健康陷阱」。

非常映襯疫情。


01、高價買入的“無效”藥方


對於一個貧困國家而言,健康問題是擺脫貧困陷阱的極大阻力。


就拿瘧疾來說,兒童因為得瘧疾時常缺課,得不到完整教育的孩子,通常在成年後也無法獲得更好的收入。


但其實衛生部為窮人們預防瘧疾提供過簡單易行的方法:1、將消毒水滴入自來水後飲用;2、使用蚊帳防止蚊蟲叮咬。


這兩種方法都便宜地貼心:消毒水只有0.18美元,足夠用一家6口人使用。


而蚊帳更是有政府補貼,部分家庭還能申請免費使用。


這兩種方法一經投入,立馬能截斷瘧疾的病原。但即便「有效又便宜」的舉措做到這個地步,孟買的瘧疾發病率依然居高。


於是問題來了:為什麼窮人不願使用「有效又便宜」的方法?如果政府免費投放,窮人們就一定會使用麼?窮人們難道一點也關心自己的健康問題麼?


書中有個很有意思的結論:窮人非常在乎健康。甚至太希望為自己的健康做點事情,導致把為數不多的金錢耗費在「高價卻無用」的藥方上。


他們會在得病後斥重資去醫院,也不願在生病前積極預防。


因為藥方,讓疾病快速治癒,眼見為實。


因為,花了高價為健康做出了“貢獻”,心理好受得多。


書中說,窮人們花費在日常小病上的錢,其實和富人們差不多。(但在慢性病上的投入卻相差懸殊。)


那麼,我們為什麼會對「免費的幸福」視而不見?


02、時間困局:短期投入與未來收益


助推窮人們接受那些「有效又便宜」的方法,需要讓他們瞭解這背後的真實收益。


可同時問題也來了,收益在未來,如何驅動當下的決策投入?


最近的一個場景:新冠疫情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自我隔離,不與外界過多接觸。可在雙黃連火的那個晚上,為什麼有那麼多民眾冒著感染風險排隊囤積一個“可能有抑制作用”的藥方呢?


你不能簡單地責備這群人無腦,因為很有可能大家都堅定地信仰著自我隔離最為有效,但對它價值卻無法評估。因為它cost今天,卻在明天才能給出毫無收益的保本回報,而下一個明天的“無收益“又建立在今天做出隔離的決定上,如此循環。


無法在當下給到回報的有效舉措,將最大程度地考驗並折損人們的耐心。


這就是時間困局。


而貧窮陷阱的時間困局,在實際的生活中的難度係數更大。比如,為孩子注射疫苗是家長們共識的對的事情,但貧窮人的錢總有更好的短期用途(比如一個香噴噴的餡餅),而疫苗接種又是長期工程(定時打好幾針),時間的困局層層相套,任何一次沒有到位就全盤作廢。


究竟怎麼驅動這批「拖延症」的父母給小孩注射疫苗呢?


拋下難以衡量的長線利益,把最佳舉措作為「默認選項」讓人們自由選擇,一旦人們做出了“正確的選擇“(其實是被引導的)立馬給出一點獎勵。


把利益拉近到短期,把時間困局掐斷在今日。


(這裡有個前提需要強調:時間困局的前提是受眾已經認定了對的道理,只是行為無法跟從,所以需要短期刺激。)


03、貧困陷阱,不僅在貧困之地


不知道看到這裡的朋友有什麼感受,我在讀書的感受是貧困陷阱無處不在,換個場景,就可能是人人都面臨的真實決策。


書中有一段話:


窮人所陷入的困境與我們其他人的困擾似乎是一樣的——缺乏信息、信念不堅定、拖延。的確,我們並不貧窮,受過良好的教育,見多識廣,但我們與窮人的差別其實很小,因為我們的認識比我們想象中的要少很多。


我們幾乎用不到自己有限的自控及決斷能力,而窮人則需要不斷運用這種能力。


比如開頭那個把消毒水滴入自來水用以預防瘧疾的行為,它簡單到讓人誤以為如果自己置身其中一定能很好做到。但事實是,我們的水龍頭中流出的水已經被做過消毒處理,已經輪不到我們再做決斷,再驅動行為。


擺脫貧困的國家中,有太多無形的助推,讓人深深紮根於體系而渾然不覺。這個體系不僅可以將我們照顧得更好,而且我們也不需要去思考生活中的其他問題。


如果切換到沒有保護的體系中,我們要怎樣自測是不是處於「貧困陷阱」中,又如何規避真實的「貧困陷阱」呢?


暫時讀到案例部分,還沒有更多解決方案,未來再做分享。


附上原文一段話:


本書所傳達的信息不僅僅是“貧困陷阱”。我們將會看到,專家、援助者以及當地政策制定者的思想、無知及慣性常常可以表明,為什麼有的政策失敗了,有些援助沒有達到其應有的效果。我們能夠將世界變成一個更美好的地方。這可能無法在明天就實現,但一定會在我們觸手可及的將來實現。


不過。靠惰性思維是無法實現這個夢想的。我們希望你能明白,我們一步步耐心的研究,不僅僅是抗擊貧困的有效方式,而且還能使世界變成一個有意義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