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從幼兒園回來,反覆哼唱"兒歌",聽清內容後寶媽怒罵老師



一個小孩子就如一塊待人雕琢的璞玉,他長大後的樣子便是受這一路上"雕琢"他的人所影響,在這個過程中若是所有人都對他進行精心雕刻那麼他肯定將會是一塊十分精緻且美觀的藝術品,但若是反之則成了一塊平凡無奇的玉石。所以說孩子一生的成長路上最需要的是一些良師益友,正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兒子從幼兒園回來,反覆哼唱

兒子從幼兒園回來,反覆哼唱"兒歌",聽清內容後寶媽怒罵老師


小文是一位溫柔的寶媽,和丈夫婚後便在家做起了家庭婦女,在有了兒子後一家人過得更加幸福,丈夫對待自己和兒子都非常好。後來,兒子開始上幼兒園了,小文更加落得一身輕閒,平時沒事就在家洗洗衣服做做飯,週末便和丈夫一起帶著兒子一起出去玩。


又是一個週末,小文和丈夫一起帶著兒子準備去遊樂園,在去的路上兒子似乎又反覆哼唱在幼兒園新學的"兒歌",當時小文一直在忙著做飯沒太注意。今天閒來無事,小文便專心當起孩子的小聽眾來。

兒子從幼兒園回來,反覆哼唱

當聽清孩子的歌詞後,小文驚訝地發現,兒子唱的竟然是:"媽媽別上班兒,上班也賺不了幾個錢兒",這不是在諷刺家庭婦女嗎?於是問孩子歌曲是哪裡學的,孩子竟然說歌曲是老師新教的"兒歌"。小文感覺氣憤不已,當即就打電話去怒罵老師:"怎麼可以這樣教孩子!"


其實在很多時候家長都必須時刻注意孩子的一些小行為,因為這些小細節很有可能就會對孩子的三觀甚至是人生造成巨大影響。家長肯定是不希望孩子的無意間就有了不正確的思想,

兒子從幼兒園回來,反覆哼唱

那麼在平時生活中可以通過哪些小方法來了解孩子的一些想法和觀念呢?


一、通過玩遊戲來側面觀察孩子的思維


孩子肯定不會有意識地去察覺自己的思維和想法是否有問題或者不恰當,即便是他能察覺他也肯定不會將這些事主動告知父母。所以說父母可以經常和孩子做一些小遊戲來看看孩子的內心,比如家長可以和孩子做角色扮演,互換角色或者互相扮演生活中認識的人,家長可以通過這樣來看出在孩子眼中,自己是怎樣的人或者老師同學是怎樣的人。

兒子從幼兒園回來,反覆哼唱

二、主動和孩子溝通,並主要做一個傾聽者,傾聽孩子的內心


孩子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後,便會開始慢慢有自己的小秘密,家長想要孩子主動和盤托出肯定是不現實。家長最好慢慢和孩子拉近距離,以一個朋友的姿態和孩子打成一片,讓孩子和自己無話不談,暢所欲言,並且家長要有耐心傾聽,即便中途覺得有何不妥都不要立刻打斷,都可以讓孩子說完再做評價。為了讓孩子一直願意和父母溝通,家長在給予意見的時候也要注意自己的語氣,不要過於嚴肅。

兒子從幼兒園回來,反覆哼唱

三、瞭解孩子的"圈子",通過了解他身邊的人來了解孩子


都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所以說想要了解孩子的內心,或者孩子究竟是怎樣的人,家長那就要從他身邊的人開始瞭解。孩子開始上學,身邊的人便不再只是父母,她們有他們的朋友和同學老師,所以要了解孩子就要先了解他喜歡和哪些人一起玩,原因是什麼。


今日互動話題:你會經常和你的孩子來一次心靈上的溝通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我是一名三歲寶寶的媽媽,育兒是從來不是一件輕鬆的事,寶寶的方方面面都需要更細緻的關懷。大家在育兒過程中遇到問題都可以來找我共同探討,一起解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