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某糧油市場、超市很多市民排隊買大米,鹽吃完了嗎?

南充某糧油市場、超市很多市民排隊買大米,鹽吃完了嗎?

今日(4月2日)很多報料群網友都看到有市民在搶購大米和油,西藏路得泰市場被車把路都堵完了,排起了長隊,交警與城管不得不前來維持秩序。


筆者今天突然看到市民搶購大米感覺很意外,為什麼會搶購大米呢?是因為搞促銷嗎?突然如夢初醒,應該又是網上傳播的什麼東西讓大家又開始搶購大米了,這不只是在南充,在全國各地都出現了“呼籲大家去超市囤米”的聲音。


南充某糧油市場、超市很多市民排隊買大米,鹽吃完了嗎?

更多網友的報料證實,這波搶購大米風波從昨天開始就有苗頭了,不僅是專門的糧油批發市場,就連超市裡的米都有人搶購。

南充某糧油市場、超市很多市民排隊買大米,鹽吃完了嗎?

南充某超市市民在搶購大米

最近幾天網上各種有關文章讓一些人有了屯米的想法,總的來說無外乎幾個國家因為疫情的原因調整或限制糧食出口、數個國家被比如蝗災等造成糧食欠收...等等這些內容的分析。

南充某糧油市場、超市很多市民排隊買大米,鹽吃完了嗎?

有人看到各種新聞,覺得接下來可能會出現糧食危機,到時候會像之前的口罩一樣有錢買不到,就算買到了也會很貴。那我還不如趁大家沒有大量買米之前用正常價格買一些,真出現了危機有米吃,就算沒有反正家裡也要買米。


南充某糧油市場、超市很多市民排隊買大米,鹽吃完了嗎?

有備無患是一種讓人無法抗拒的理由

然後一定要把這個消息告訴身邊的親戚朋友,讓他們提早做準備,有備無患嘛。於是新的一波人抱著同樣的想法來搶購大米,更多的人看到這麼多人搶購大米,從眾心理暗示自己也應該有備無患,隊伍再次擴大。

南充某糧油市場、超市很多市民排隊買大米,鹽吃完了嗎?

之所以搶購大米差不多就是這樣一個情況。最可怕的並不是一小波人搶購了大米,它不會造成市場糧食供應出問題,怕的是更多的人參與進來。當市場大米被一下子搶光,新的大米需要時間補充,更多的人發現市場裡大米出現斷貨就會認為別人之前講的是真的,更大規模的囤積大米現象將會產生。


南充某糧油市場、超市很多市民排隊買大米,鹽吃完了嗎?

也許只是來正常採購大米的商家都會覺得意外


有一個問題始終無法迴避,中國真的會出現糧食危機嗎?

南充某糧油市場、超市很多市民排隊買大米,鹽吃完了嗎?

據報道,在4月2日的商務部新聞發佈會上,商務部消費促進司副司長王斌指出,2019年中國糧食總產量創歷史最高水平,2020年糧食生產豐收在望;2019年中國小麥、玉米、大米三大主糧庫存結餘2.8億多噸,中國進口的大米、小麥分別只佔國內消費總量1%和2%,主要起到品種串換和調劑作用,完全可以實現自給自足,不進口也不會導致國內糧食供給短缺。因而無須集中批量購買在家中囤積糧食。


南充某糧油市場、超市很多市民排隊買大米,鹽吃完了嗎?

中國是產糧大國,基本上自給自足


王斌介紹,2019年中國糧食總產量6.64億噸,比2018年增加0.9%,創歷史最高水平,實現了“16連豐”。根據農業部相關信息分析,2020年糧食生產形勢總體向好,夏糧苗情長勢好於常年,豐收在望;早稻種植面積擴大,增產有基礎,秋糧收購價格提前確定、不斷提高。疫情期間,國家持續出臺扶持農業生產的政策措施,今年全年糧食豐收是大概率事件。


消費方面,王斌指出,中國口糧年均消費量為2億多噸,2019年中國小麥、玉米、大米三大主糧庫存結餘2.8億多噸,完全可以實現自給自足,不進口也不會導致國內糧食供給短缺。


南充某糧油市場、超市很多市民排隊買大米,鹽吃完了嗎?

中國水稻產量非常喜人


據中國社科院農業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國際上通用糧食儲備率指標是17%~18%。也就是說,每年糧食消費1億噸的話,要做好1700萬到1800萬的糧食儲備。實際上這一指標並不一定科學,畢竟不同情況下,糧食儲備需要的多少不一樣。如果是在極端災害天氣情況下,17%~18%的儲備率是不夠的。中國目前的糧食儲備率是35%~40%。如果按照中國6.6384億噸的糧食產量,最高會儲備2.65億噸的糧食。當然,這也跟國家長期實施的糧食保護價有關,大家種糧的積極性提升了。


南充某糧油市場、超市很多市民排隊買大米,鹽吃完了嗎?

中國有一種政策叫糧食儲備


實際上,我們各地儲備糧食的比例並不相同,我們一般是按照“產區保證三個月銷量,銷區保證六個月銷量”的原則進行儲備。中國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特點,那就是農民幾乎不買糧食,因此也就是說民間也會有大量的糧食儲備。所以,對於有些地區糧食儲備數量足夠用一年也不足為奇。也就是說,如果我國糧食真正顆粒無收的話,大家堅持一年是沒有問題的。


還記得2003年屯的鹽和板藍根嗎?吃完了嗎?


當年非典時期,突然有消息說碘鹽可以預防和治療非典,於是出現了大量搶購碘鹽的情況,造成了很多百貨店、超市的鹽被一掃而空。各地製鹽企業加班加點提高產量滿足市場需求,甚至市面上一包碘鹽被炒到了幾塊錢一包。


然而事後出現了一個笑話,讓人哭笑不得。食鹽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東西,但是正常家庭在平時對食鹽的需求量是固定的,一些人家中囤積了大量碘鹽,吃幾年都吃不完。


南充某糧油市場、超市很多市民排隊買大米,鹽吃完了嗎?

碘鹽的碘是一種元素,跟非典的典八杆子打不著


任何事情沒有絕對性,雖然不能說市場上的糧食百分百可以保證正常供應,但筆者認為如果大家都理性看待這個問題,市場上出現買不到米的現象可以說是很小概率的。


大米作為國家戰略儲備物資是不可能出現口罩的情況的,更何況中國是產糧大國,不要相信謠言,更不要大量囤積,大米都有保質期,如果一次性購買太多,會變質的,到時得不償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