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讓計劃超過變化?善用“預案”是個好辦法


怎樣讓計劃超過變化?善用“預案”是個好辦法

大家好!我是業餘讀書人歇著。歡迎大家來到“職場第一課”系列課程。

計劃是我們在工作中常用的管理工具,從個人到公司,從單位到國家,各種各樣的計劃,可謂比比皆是。

我們在生活中經常能聽到一句話:計劃沒有變化快,因此很多人覺得做計劃沒有用。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稍加思考,我們就會發現,從國家的五年計劃到企業的年度工作計劃,很多計劃依然被大量的執行,很多都能很好的完成,這說明一定有一種方法可以解決在計劃執行過程中會發生變化的問題。

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種方法:預案思維

我們在看美劇的時候,經常能聽到一句臺詞“B計劃是什麼”,這裡的B計劃往往是在出現突發事件或者原計劃失敗的時候被提到,它一般是在發生這些情況之前就已經提前準備好了,這就是我們說的預案。

預案的存在就是為了解決“計劃沒有變化快”的問題,當一份計劃在製作的時候就包含了若干預案,這就意味著這份計劃包含了絕大部分可以預料的變化,從而超越了變化的速度,讓計劃可以比變化更快,計劃的可靠性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事實上我們前面提到的國家的五年計劃和企業的年度計劃都需要極高的可靠性,從而保證每一個階段國家建設和企業發展的目標能夠順利完成,但是由於這些計劃的時間跨度以及計劃本身的複雜性造成了計劃執行過程中發生變化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因此充分考慮各種可能發生的變化,製作完善的預案就非常的關鍵。

以上所說的就是“預案思維”,它最大限度的確保了計劃不受變化的干擾。

那麼可能有人會問,我也不能未卜先知,怎麼能夠提前製作預案呢?

今天為大家介紹一種假設性思維,對於預案製作會很有幫助。

我們分以下幾個步驟來進行:

1.假設未來對計劃會產生影響的若干種可能;

2.針對每一種可能展開分析和推導,看看這些影響都分別會導致哪些結果,並分別評估這些結果最終的得失;

3.在前一步分析和推導的基礎上制定相關應變預案;

4.在預案制定完成之後,同步制定預案啟動相關機制,同時,儘可能的在實施這個預案啟動機制之前對其進行多次預演,以檢驗其實用性。如果發現漏洞,及時彌補。

從以上表述,大家可以發現,假設性思維並不對未來的發生變化的可能性進行預測,而是通過假設儘可能的覆蓋未來的變化。

事實上變化之所以會讓我們措手不及,並不是變化本身有多麼難以應付,而是因為我們始料未及,當我們坐下來認真研究各種突發可能之後,提前準備相對完善的預案,在這種情況下,大部分的變化我們是有能力從容應對的。

因此,在假設性思維的指導下,我們完全有能力做出完善的預案,讓我們的計劃超過變化。

以上就是預案思維的全部內容,它包括了預案的的作用和利用假設性思維製作完善的預案。

今天的內容就到這裡,謝謝大家,祝大家職場一帆風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