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受凉感冒(一)

作者/罗岳良


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受凉感冒的经历,在受凉后,除怕冷症状外,有人表现为头疼身痛,有人表现为腰疼、关节痛,有人表现为发热,有人表现为鼻塞、流清涕,有人表现为咳嗽咳痰,有人表现为恶心呕吐,有人表现为泄泻。为什么简单的受凉感冒,临床表现却是如此纷繁不一呢?我们如何正确认识和治疗受凉感冒呢?笔者旨在用浅显的语言从中医学的角度回答这些问题,以便让我们信中医、用中医、爱中医。


浅析受凉感冒(一)


一、何为受凉感冒?


受凉感冒是指人体体表感受寒气(寒气指温度低的物质,人体感受的寒气多为寒冷的空气或水湿)后引起一种体表寒凝内外不通的病理生理状态。


二、受凉感冒的症状有哪些?


如前文所述,受凉感冒是一种体表寒凝和内外不通的病理生理状态,所以受凉感冒的症状也分为体表寒凝和内外不通两大症状群。具体详述如下:


1、体表寒凝症状群


寒性主凝(水遇寒则凝结为冰即是明证),寒气侵袭体表后,体表处于一种被寒气凝闭的状态,导致身体出现怕冷、添衣加被,无汗、头痛、腰痛、身痛、关节痛等症状。


(1)为何怕冷、添衣加被?


体表被寒凝所伤后,出于自我保护的需要,会产生畏寒的感觉,以便让我们远离寒冷,避免寒邪的再损伤。此外,为了更好地抵抗寒气,会出现主动添衣加被的表现。

总之,这是一种人体“趋利避害”的本能反应,是人类在千万年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这种机制是可贵的。


浅析受凉感冒(一)


(2)为何无汗、头痛、腰痛、身痛、关节痛?


人的体表有着丰富的汗孔、微血管和经络等“道路”,正常状态下它们开阖有序、畅通有度,可是一旦寒气来犯,会让原本开阖有序的汗孔被迫凝闭不通,导致临床表现为无汗;让原本畅通有度的微血管、经络等“道路”变得凝闭不通,再加之某部位正气虚弱和(或)寒气偏盛,会让该部位的不通更加严重,不通则痛,哪个部位不通就会出现该部位的疼痛,所以临床表现为头痛、腰痛、身痛、关节痛等。


2、内外不通症状群


正常状态下,人体的内外上下以及各个系统之间是相互交通周流的,这就好比一个高度发达的社会,只有加强密切的交通,我们才能互相服务、互相分享,让社会进入一种高效运转状态。同理,人体也是通过气血津液的内外上下周流不息来达到各个系统间相互依靠、相互协作的高效运转状态。然而,寒气侵袭体表后,体表的汗孔、微血管和经络等“道路”被凝闭,让原本内外周流的正常运行出现障碍,导致身体可能出现发热、流清涕、咳嗽咳痰、恶心呕吐、泄泻等症状。


(1)为何发热?


汗孔犹如人体的窗户一般,不但负责汗液的排泄,也让身体与外界保持着一种“通风透气”的状态。人体受凉后,寒邪凝闭汗孔,体内阳气郁闭,无从发泄,郁闭达到一定程度时,便会出现发热。


(2)为何流清涕、咳嗽咳痰、恶心呕吐、泄泻?


正如前文所述,生理状态下,人体的气血津液处于一种内外周流的状态。一旦体表受凉,寒邪凝闭体表的微血管、经络等“道路”,原本畅通无阻的体表“道路”变得闭塞不通,气血津液的内外运行出现障碍。当内外运行不畅,津液逆于鼻窍,则表现为鼻塞、流涕、打喷嚏;当内外运行不畅,津液逆于肺内,则表现为咳嗽咳痰;当内外运行不畅,津液逆于胃,则表现为恶心呕吐;当内外运行不畅,津液逆于大肠,则表现为泄泻。


浅析受凉感冒(一)


以上就是受凉感冒为什么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的原因。限于篇幅,关于如何正确认识和治疗受凉感冒的问题,将于《浅析受凉感冒(二)》中予以阐述。


2020年4月1日

庚子年三月初九

湖南·衡阳


往期推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