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腸黑變病是不是癌前病變?癌變機率高嗎?

結腸黑變病在我國近幾年發病率有增高,可能與飲食習慣改變和運動減少有關,也有醫生認為是腸鏡的檢查普及導致檢出率增高所致。結腸黑變病與腸癌有一定關係,因此導致許多患此病的人極度焦慮,反覆尋醫問藥。這篇文章就此病與癌症的關係進行說明。

結腸黑變病是不是癌前病變?癌變幾率高嗎?

結腸黑變病是以結腸黏膜黑色素沉著為特徵的非炎症性腸病,其本質是結腸黏膜固有層內巨噬細胞含有大量脂褐素。主要症狀有腹脹、便秘及排便困難,少數患者有下腹部隱痛及食慾欠佳等。也有伴發水腫性結腸狹窄、結腸癌、腺瘤和息肉等。

結腸黑變病的內鏡下表現為,結腸黏膜光滑、完整,可見淺棕色、棕褐色或黑色的色素沉著,呈條紋狀、斑片狀、虎皮狀改變,可網絡狀間斷或連續分佈,腸腔明顯變暗。可伴有白色或粉紅色息肉隆起,個別病例黏膜無明顯著色,而於乙狀結腸的息肉活檢意外證實為結腸黑變病。根據腸黏膜色素沉著的程度,將結腸黑變病分為Ⅲ度。從病變發生的部位來看,如病變侷限則多見於近段結腸,嚴重時可累及全結腸。主要根據腸鏡下腸黏膜有不同程度的色素沉著,病理組織學檢查發現黏膜固有層內有大量含有色素顆粒的巨噬細胞,黑色素染色陽性,而鐵染色陰性。臨床表現不能作為診斷依據。

結腸黑變病是不是癌前病變?癌變幾率高嗎?

現代醫學認為結腸黑變病無遺傳性,常見於老年人,至今確切病因尚不清楚。有的學者認為與長期服用瀉藥有關,這個觀點暫時沒有有力證據支持。在中國腹脹便秘,我們習慣用番瀉葉、大黃一類導瀉藥藥物,但是這一習慣並沒有導致中國的結腸黑變病發病率上升,因此只能說可能存在一定關係。

對結腸黑變病目前尚無特效的藥物治療。多數學者認為,結腸黑變病是一種良性可逆性的非炎症性腸道黏膜病變。隨著便秘症狀的改善和瀉藥的停用,大量脂褐素經溶酶體消化、分解,結腸黑變病的色素沉著可減輕甚至消失。因此,建議多食蔬菜、水果及纖維豐富的飲食,以及多喝水、多鍛鍊,以減少便秘或排便困難,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停用或不用含有色素的瀉藥而改用油性的緩瀉劑,必要時使用胃腸動力藥和微生態製劑等藥物治療緩解便秘,可減少結腸黑變病的發病及逆轉已經產生的病變。已經確診為結腸黑變病的患者,要定期隨訪腸鏡,及時發現伴發的結腸息肉、腺瘤及結腸癌,早期內鏡下進行高頻電切或手術根除治療。

結腸黑變病是不是癌前病變?癌變幾率高嗎?

上面的內容粗略介紹了一下現代醫學對結腸黑變病的認識。下面我們重點看它與腸癌的關係。

最重要的一點是結腸黑變病是一種良性、可逆性的非炎症性腸道黏膜病變。簡單的說結腸黑變病是良性疾病,它本身不是癌症。目前沒有發現結腸黑變直接變成癌的證據,因此可以肯定的說,結腸黑變病不是癌前病變。結腸黑變病是可以逆轉性的,祛除誘因之後,可以恢復到正常,因此不用太過緊張。還有一點是它不是炎症性的疾病,抗生素沒有必要使用。

結腸黑變病是不是癌前病變?癌變幾率高嗎?

在中醫的認識中,這個結腸黑變還是有明確原因的。在臨床中經常見到類似情況。有長期使用外敷膏藥或者中藥的患者,局部也會出現類似的現象,導致皮膚變黑。有軀體局部缺血的,時間長了也會黑變。因此中醫認為,結腸黑變,原因也是腸道局部缺血所致。

導致這一問題的原因也有很多。有藥源性的,在中國最常見的是長期使用番瀉葉、大黃、蘆薈一類導瀉藥所致。有些人是因為長期便秘,不得不使用導瀉藥;有一些則是身體健康的年輕人,為了減肥、美容而長期使用導瀉藥物。長期便秘的患者,老年人居多,有不少人在使用導瀉藥物之前已經確診有結腸黑變病了,但是為了通便,還是不得不繼續使用導瀉藥。

結腸黑變病是不是癌前病變?癌變幾率高嗎?

中藥類的導瀉藥番瀉葉、大黃、蘆薈,還有西藥的硫酸鎂,在中醫的認識中,都是苦寒藥物。中醫說“寒性收引”,就是說血管遇到寒則會收縮。長期使用,導致大腸的血管長期處於收縮狀態,局部血供減少,日久導致代謝廢物在局部積蓄,局部細胞營養不良,最終出現腸道粘膜黑變。

再有一個就是慢性便秘。臨床發現未服用過瀉藥的長期便秘患者也可以出現結腸黑變。考慮可能是糞便長期堆積,腸道吸收細菌合成的色素所致。其實這種情況,不只是結腸黑變了,患者臉色也會變黑,老年斑都會多。中醫認為這種是全身性的氣血虧虛,腸道血虛津虧,不但導致便秘,還導致腸道變黑。

結腸黑變病是不是癌前病變?癌變幾率高嗎?

再有一些慢性腹瀉、結腸炎,或者重金屬元素攝入過多,也會導致結腸黑變病的發生。中醫的病機則基本類似,都是各種因素導致的腸道局部缺血、毒素堆積所致。中醫有了對這個疾病的認識之後,在使用中藥進行調理,就可以逆轉這一情況,從而促進結腸黑變病的治癒。

既然結腸黑變病不是癌前病變,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擔心癌變呢?癌變幾率有多高?這還真是一個需要我們注意的問題。

結腸黑變病是不是癌前病變?癌變幾率高嗎?

目前大多數認為結腸癌與結腸黑變無直接相關性。但是結腸黑變,首先要說明的是這並不是一個正常現象,因此可能導致腸癌的發病率升高。有大樣本的統計(Morgenstern統計511例)顯示,5.9%的腸癌患者伴有結腸黑變。國內則統計有38例結腸黑變的患者,伴有2例結腸癌,3例伴有結腸腺瘤性息肉。國內有2萬多例腸鏡的回顧性調查研究,發現結腸黑變後,腺瘤性結腸息肉的檢出率較無病變的高,發病率增高了大約7%。

腺瘤性結腸息肉也不是癌,但它是癌前病變。腺瘤性結腸息肉,它分為三種不同的病理類型,分別是管狀腺瘤息肉、絨毛狀腺瘤息肉和混合狀腺瘤息肉。其中絨毛狀腺瘤息肉癌變幾率可高達50%,管狀腺瘤癌變幾率則在20%左右。計算下來,基本是結腸黑變變化大約增加了結腸癌患病概率的1.4%-3.5%左右。

因此,結腸黑變病可增加結腸癌的發病率,雖然不是很高,但是也需要警惕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