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中有画,“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摄影意境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出自王维的七言乐府诗《桃源行》的诗句。据说,当时王维写下这首诗的时候正值十九岁,全诗三十二句。朗读全诗,从诗词意境中你会感觉到一幅幅的画面浮现在脑海里。诗人用诗作画,摄影人用镜头绘画。一起看看,我们怎样用镜头来表现这句诗词的画面意境。

诗中有画,“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摄影意境

理解诗意

苏轼曾评价王维(王维,字摩诘):“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在《桃源行》中,诗人通过形象的画面来开拓诗境,用艳丽的色调,绘出了一派大好春光。而“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作为全诗结尾的一句,是描写桃花盛放盎然的景象,以景寄情,诗意飘忽。好一句:“春天来了,遍地都是桃花水,不知到哪里寻找当年的桃源仙境。”

诗中有画,“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摄影意境

拍摄思路

阳春三月,百花娇嫩,在这满园春色中,又是摄影人最忙的时候。从诗意可以领悟,这是一个表现春色的题材,以桃花为主题来拍摄春色的景象。一起跟随镜头踏春去吧。

表现春日满园春色,可以桃花园林为主题,用一张全景春色照片打开拍摄的序幕。当我们要拍摄一组表现主题的照片时,首先从远景到中景再到近景,最后是特写。在拍摄远景时,用广角镜头的小光圈去表现环境景色广阔壮观和深远,呈现桃花林的娇嫩美丽,让观者犹如身临其境的感觉。

诗中有画,“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摄影意境

走近桃花园,注意观察光线的方向,找一片草地的场景,以桃花为主体,利用光线射入桃花园,光线穿透桃花,呈现一种梦幻的美感,而绿色的草地与粉红色的桃花形成冷暖色对比,令画面更有意境。

诗中有画,“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摄影意境

可以以桃花枝叶和花为主体,将远处的亭阁纳入画面,拍摄一幅富有古典优雅的庭院桃花照片。拍摄时,适当控制景深,突出桃花主体外,也要让亭阁可辩,不失画面层次感。

诗中有画,“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摄影意境

春色中,人物是大自然永恒的主题。可以让模特穿着汉服,打着花式雨伞,来一张古风环境人像照。拍摄时,以人物为主体,桃花树为陪体,适当虚化桃花树,让人物主体突出,适当增加曝光补偿,让画面有高调感,呈现梦幻如诗的感觉。

诗中有画,“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摄影意境

人面桃花相映红。拍惯了模特的脸部,已经没有新鲜感了,观者早已视觉疲劳。那么,我们就变换拍摄思路,拍模特的纤纤之手。纤纤十指,嫩白的皮肤,敢与花比美。拍摄时,以手为主体,采用大光圈拍摄,远处的桃花虚化成一片,而手和旁边的桃花清晰可见,景深控制在手部附近小范围。

诗中有画,“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摄影意境

春天,更少了小蜜蜂勤劳的身影。桃花映红,绿叶点缀,蜜蜂采蜜,大自然生机勃勃的气息,在诗人的诗里,在观者的眼里,都是一幅幅春色醉人偏向晚,花开心灵最留香的画面。拍摄时,用微距镜头,才能表现桃花花卉和蜜蜂的细节,蜜蜂劳作的活泼姿态才会展现观者面前。

诗中有画,“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摄影意境

总结

拍摄“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创作思路要以桃花为主题,将大自然的人和物等元素纳入画面,由远到近,再到特写,利用光线、色彩合理的构图,表现春来遍是桃花水的意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