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宋朝更懂生活

素雅精緻的瓷器,

追求尚意的書法,

湧現一批批的文人墨客,

縹緲空靈的山水畫,

宋代不論從情感或是

生活方式上來看,

離現代人的生活更接近,

比我們現代人更懂生活,

對於宋人來說,收穫幸福很簡單。

為什麼說宋朝更懂生活

可以說宋朝是我國的古代最接近現代主義制度的朝代。是中國古代文明的高峰期,被歐美學者稱為“東方的文藝復興”。


女性生活的地位高

為什麼說宋朝更懂生活

為什麼說宋朝更懂生活

《女孝經圖》


宋人畫的《女孝經圖》中所描繪的《女孝經》,是一部重要的女性教育經典,圖中描繪了宋朝女性平時生活、交談的情節和織布縫衣的生活場景,讓人看到當時女性的生活相對和諧自在。李清照就是一個代表,雖然經歷過改嫁,但不影響當時在人們的地位。


再忙,也要偷閒


為什麼說宋朝更懂生活

《春遊晚歸圖》

《春遊晚歸圖》描繪了一幅宋朝士大夫春日出遊晚歸的場景。經常在奔波與官場,遇到上級可能就要站半天,只能在路上的空餘時間偷懶一下,從畫中可以看到,隨行的侍從裡,有一位扛了一把摺疊交椅在肩,可以安靜地躺下。

為什麼說宋朝更懂生活

《春遊晚歸圖》局部


為什麼說宋朝更懂生活

一筆,一書,一桌,一亭,一眠,生活真好!


為什麼說宋朝更懂生活

《槐蔭消夏圖》

在《槐蔭消夏圖》中,有位正在熟睡的文人,腦後枕的是一個軟枕。由於出土的宋代瓷枕比較多見,很多人都誤以為宋人用的都是硬枕。硬邦邦的枕頭,能舒服嗎?只能說宋人最懂生活了。他們只是在炎熱的夏天用瓷枕,這樣不會熱呀。

再看畫裡,半袒著上身的文人,雙腳還搭在一個架子上,看起來十分悠閒自在。這個架子叫憑几,但宋人習慣地稱它為“懶架兒”,一個“懶”字道盡了宋人對待生活的態度。對宋代文人來說,身處名利場,即便俗務纏身,也要在細節處,享受真正的生活。

為什麼說宋朝更懂生活

宋人為了釣魚優雅,一不小心就發明了漁輪,古人想盡一切方面,在生活上過得更精緻。

為什麼說宋朝更懂生活

宋朝沒有宵禁,你可以和朋友喝酒喝到天亮也沒人管,也有很多店鋪是通宵經營的。這一天的生活從出門一直到第二天回家,或者還可以讓點外賣送到你家裡,這就是宋朝,是不是覺得比現代人的生活更愜意?


給生活的儀式感— —插花

宋代插花以清、疏風格,追求線條美,內涵重於形式,體現插花者的人生哲理與品德節操,被稱做“理念花”,對後世的花藝風格影響頗大。後來傳到日本,插花的技術至今還被日本保留和發揚。

為什麼說宋朝更懂生活

插花


點茶作戲


宋人認為最美的茶味在於平淡,但不寡淡,要淡而有味,要能滿口茶香,回味無窮。蘇軾十分愛品茶。“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形象地記述了他討茶解渴的情景。

為什麼說宋朝更懂生活

點茶是唐朝和宋朝時一種煮茶方法,點茶常用來在鬥茶時進行。它可以在二人或二人以上進行,也可以獨個自煎(水)、自點(茶)、自品,給人帶來身心享受和無窮的回味。

宋人點茶,美在茶中有畫,畫中有茶。在茶湯上“作畫”,是宋人對精緻生活執著的追求。

為什麼說宋朝更懂生活

然後以茶為墨,在茶湯裡畫畫,稱“茶百戲”。宋人把心中的山水,刻在畫裡,也在茶裡,這是宋人的品味。


文人墨客的高峰

為什麼說宋朝更懂生活

唐宋八大家

在宋朝對士大夫太好了,趙匡胤立下士大夫不可殺的國規,重文抑武,是文人的黃金時代。在詩詞上更是人才輩,如唐宋八大家,宋朝佔了六位,除“三蘇”蘇洵、蘇軾、蘇轍外、還有王安石、曾鞏、歐陽修。周敦頤、張載並稱為“北宋五子”。

為什麼說宋朝更懂生活

南宋東南三賢:朱熹、張拭、呂祖謙。南宋四大家:陸游、楊萬里、范成大、尤袤。甚至宋代中不少帝王都深深著迷於詩詞歌賦。書法上有宋四大書法家:蘇東坡、黃庭堅、米芾、蔡襄。宋朝民間湧現了許多的文學社體,總之宋朝是文化人的天堂。



追蹤中國的文脈,

過當下的雅緻生活。

我想人生最好的狀態就是,

以出世的心態做入世的事。

當我們強調工資、房價時,

每個人卻是灰頭土臉,每天奔波,

我們再次回望宋朝的生活和美學。

當我們被互聯網信息刷屏時,

不妨試著放下手中的忙碌。

去試一下,

讀書畫畫、品茶撫琴。

焚香點茶、插花出遊。

此乃人生之樂事。


為什麼說宋朝更懂生活

關注牧心印社


篆刻|藝 術|生 活

未看完的藝術 述不盡的情懷

我們與你分享

往期精彩 ,敬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