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钗与黛玉同样优秀:为何“金玉良缘”不被宝玉看好?


宝钗与黛玉同样优秀:为何“金玉良缘”不被宝玉看好?

宝姐姐与宝兄弟

说到《红楼梦》中的宝、黛、钗三人之间的爱情纠葛,作者精心设计了“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两条线索贯穿作品始终。其中宝、黛之间的生死相依是显而易见的。而薛宝钗只从随母兄进京在姨妈家住下之后,名义上是为朝廷待选女官而来,可自始至终并未见到她有什么宫中待选的动静,而是整日与宝、黛、三春等人朝夕相处,不久又有“金玉良缘”传出,她作为当事人不可能不知就里——从这层意义上来说,她和林黛玉一样也是爱慕贾宝玉,并希望和他结为“良缘”的。这从宝玉挨打之后,她第一个来到现场送药,并对“宝兄弟” 借机劝导中感情的流露可以看出。 可两人的区别却是:林黛玉对“宝哥哥”的爱是得到了热烈响应的;而薛宝钗对“宝兄弟”的爱是被漠视的。

宝钗与黛玉同样优秀:为何“金玉良缘”不被宝玉看好?

那么,我们不仅要问:宝钗像黛玉一样优秀,贾宝玉为什么厚此薄彼,对两人的态度如此不同呢?笔者以为:首先,这里面有一个缘分问题。朋友们知道:宝、黛之间是一见钟情的。按照作者的说法是因为两人有前世因缘(木石前盟):林黛玉为“绛珠仙子”,而贾宝玉为“神瑛侍者”。前者为报后者的雨露灌溉之恩,追随其来到人间还泪——所以,两人初见便有似曾相识之感。其实这就是一种缘分。所谓“白发如新,倾盖如故。” 从此以后,俩人“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息同止,”彼此心中埋下了爱情的种子;而薛宝钗则不然。从书中的描写来看:她好像是在母亲和姨妈的引导下逐渐对宝玉有了感觉的。因为她对宝玉的相貌、身世和地位虽无可挑剔,可对其不爱读四书、五经,走仕途经济之路显然是觉美中不足的。所以,总是不失时机地对其规劝,由此引发了宝玉的不满。

宝钗与黛玉同样优秀:为何“金玉良缘”不被宝玉看好?

宝玉和宝钗

关于这点,有袭人与湘云的一段对话为证:“袭人道:‘云姑娘快别说这话。上回也是宝姑娘也说过一回,他也不管人脸上过的去过不去,他就咳了一声,拿起脚来走了。这里宝姑娘的话也没说完,见他走了,登时羞的脸通红,说又不是,不说又不是。幸而是宝姑娘,那要是林姑娘,不知又闹到怎么样,哭的怎么样呢。提起这个话来,真真的宝姑娘叫人敬重,自己讪了一会子去了。我倒过不去,只当他恼了。谁知过后还是照旧一样,真真有涵养,心地宽大。谁知这一个反倒同他生分了。那林姑娘见你赌气不理他,你得赔多少不是呢。’宝玉道:‘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帐话不曾?若他也说过这些混帐话,我早和他生分了’”——从这里可以读出:黛玉与宝钗相比,其实更能洞悉人性,即:世上的任何人都不可能改变别人。既然如此,那么,任何想改变别人的规劝都是一种不明智之举......而不是说黛玉根本就不喜欢宝玉谈讲仕途经济,做官为宦。


正因如此,自从宝玉挨打之后黛玉赶来探视,其“

眼睛肿的桃儿一般,满面泪光......半日,方抽抽噎噎的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宝玉心疼之下,当然清楚:此规劝却非彼规劝,她的真正用意并不在规劝,而是情之所至,不得不如此说罢了。所以,为了安抚黛玉,随后他就让晴雯送去自己的两方旧手帕以表明心迹。黛玉收到后感慨万千,当即在手帕上题诗抒怀,其实等于双方作了爱情盟誓。所以,自此以后,黛玉对自己的爱情已信心满满、成竹在胸,即使大白天看到了薛宝钗坐在睡着的宝玉身旁绣肚兜也不再妒嫉和生气。,由此可看出,黛玉对宝玉之爱,是真诚而热烈,因而也是能接受其任何优点和不足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