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不知道拉薩的由來

長期生活在拉薩才知道,以大昭寺為中心的八廓街一帶才稱為“拉薩”,意思是“佛地”。

大昭寺是拉薩人生活的中心,他們的一切都是圍繞它展開的。

你可能不知道拉薩的由來

拉薩古稱“惹薩”,藏語“山羊”稱“惹”,“土”稱“薩”,相傳公元七世紀唐朝文成公主嫁到吐蕃時,這裡還是一片荒草沙灘,後為建造大昭寺和小昭寺用山羊背土填臥塘,寺廟建好後,傳教僧人和前來朝佛的人增多,圍繞大昭寺周圍便先後建起了不少旅店和居民房屋,形成了以大昭寺為中心的舊城區雛形。

你可能不知道拉薩的由來

▲小昭寺

你可能不知道拉薩的由來

▲大昭寺

而修建大小昭寺的直接原因,是松贊干布先後迎娶了16歲的尼泊爾尺尊公主,和大唐的文成公主。兩位公主各自帶來了一尊釋迦摩尼佛像作為最貴重的陪嫁。

你可能不知道拉薩的由來

▲尼泊爾尺尊公主

你可能不知道拉薩的由來

▲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

尼泊爾公主帶來了一尊釋迦摩尼8歲時的等身像,文成公主則從長安請來了一尊12歲的釋迦摩尼等身像。這是兩尊最早進入雪域高原的佛像,為了供奉他們,松贊干布才修建了西藏佛教歷史上最早的佛教建築物——大昭寺和小昭寺。

你可能不知道拉薩的由來

▲釋迦摩尼8歲等身像

你可能不知道拉薩的由來

▲釋迦摩尼12歲等身像

其中文成公主請來的這尊12歲等身像,據傳是釋迦摩尼在世時按本人真實形象塑造的,並由自己開光加持。藏族人認為見到它和見到2500年前的佛祖是一樣的。這兩尊等身像進入西藏,也標誌著西藏曆史上佛教的正式傳入。

你可能不知道拉薩的由來

▲釋迦摩尼12歲等身像

世上只有3尊釋迦牟尼等身佛像。釋迦牟尼佛在世時反對偶像崇拜,不立寺供像。在他臨終時只同意以自己三個不同年齡時的模樣塑像,並親自為塑像繪圖。這三尊佛像中,以12歲時釋迦牟尼身為皇子的鎏金銅像最為精美與尊貴。該佛像後從古印度流入大唐。

當年的一代英豪松贊干布把政治文化中心從山南移到拉薩,修建了巍峨壯美的布達拉宮,並遣出使者分別向大唐和尼泊爾求親。大唐皇帝一開始沒答應,為此松贊干布還找藉口和大唐打了一仗,後來皇帝出於政治利益考慮,才把宗親文成公主許配給他。

你可能不知道拉薩的由來

▲孫贊乾布迎娶文成公主

但是文成公主本身並不願意去遙遠落後的西藏,路上走走停停,用了三年多才到達拉薩,所以青海湖邊還有因為公主思鄉摔碎日月寶鏡成日月山,眼淚流成倒淌河的傳說。

當她到達拉薩的時候,路程比她近的尼泊爾尺尊公主早就痛痛快快地到了。所以大昭寺供奉的是尺尊公主請過來的釋迦牟尼佛8歲等身像。而文成公主從大唐請來的佛祖12歲等身像就被供奉在小昭寺。

等她們都過世以後,也就是公元8世紀,赤德祖贊迎娶了大唐金城公主。金城公主將文成公主帶來的釋迦牟尼佛像,迎請到大昭寺主殿,制定了一整套供養祭祀儀軌,在紅山和藥王山之間修造了稱為“巴嘎噶林”的三座大白塔,形成進入拉薩的大門。

自從金城公主將小昭寺的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像移供大昭寺主神殿,這尊佛像成為整個雪域藏人信仰的中心,朝拜供奉者絡繹不絕。

你可能不知道拉薩的由來

▲大昭寺

如今這裡的人民對佛教的虔誠有目共睹,你可以看到遠途跋涉而來,前額因叩等身頭而叩出一道圓形繭的僧人。而每天傍晚,圍繞大昭寺叩等身頭的佛教徒、男女老幼,四處都是。因為這尊至神至聖的佛像,“惹薩”又改名為“拉薩”,意為“神佛之地”。

可以說,現在的拉薩興於大小昭寺,緣於兩位公主加入藏地,更重要的是她們帶來的釋迦摩尼等身像。

你可能不知道拉薩的由來

如今,站在布達拉宮頂上俯瞰拉薩全城,整個拉薩市區到處是一片片掩映在綠樹中的新式樓房,唯八廓街一帶飄揚著經幡,盪漾著桑煙。

在這裡,密佈著頗具民族風格的房屋和街道,聚集著來自藏區各地的人們,他們中許多人仍然穿著本民族的傳統服裝,那彷彿從不離手的轉經筒和念珠顯然表明佛教實際上已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拉薩位於溫暖的拉薩河河谷地帶,但它依然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之一。

人們說它是日光之城,最簡單的原因,是它平均每天能曬到8小時15分鐘的太陽,比同緯度的東部地區幾乎多了一半,比四川盆地多了2倍。

你可能不知道拉薩的由來

3658米的高海拔,空氣稀薄,水汽含量少,卻沒什麼含塵量,大氣透明度尤其好,這使得陽光能更好地照耀在拉薩大地上。

在晴朗的天氣,陽光燦爛而明亮,眺望遠處的雪峰,清晰異常,暗藍色的天空更加襯托出耀眼的陽光。

你可能不知道拉薩的由來

要感受這座日光之城的魅力,你得找到一些門道,懂得一些技巧,連如何發呆,那都是有講究的。

在大昭寺前看百味人生

面對大昭寺而坐,看身邊的藏族老人用青稞粒建造自己的佛龕,看磕長頭的朝聖者的虔誠身影。

你可能不知道拉薩的由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