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力(二)——“多巴胺”帶來快樂?這是一個騙局。

“多巴胺”這個詞早已被人們從大街小巷熟知:“運動吧!釋放你的多巴胺,帶來快樂和滿足!”“吃巧克力吧!釋放你的多巴胺,心情棒棒噠!”“戀愛吧,釋放你的多巴胺,讓你幸福甜蜜!”任何廣告一和“多巴胺”扯上關係,總給人帶來一種心情舒暢,攀登上人生新高峰的愉悅感。如果此時我告訴你“多巴胺”是使你一直無法自控的邪惡源頭,你相信嗎?

14年前,有一位名叫布萊恩.克努森的神經科學家做了一個特別的實驗:告訴被試者,當屏幕上出現某個符號時就期待自己可以贏錢,而想要贏錢,就按一個按鈕。他在這個過程中掃描受試者大腦,發現只要這個符號一出現,大腦中釋放多巴胺的區域就會發生反應,而被試者真正按下按鈕贏錢的時候,釋放多巴胺區域反而沒有反應,另一個區域產生了反應。這就說明了多巴胺並非帶來快感,它可以控制行動。當釋放多巴胺的區域活躍,它會指引你下一步的行動,帶來的是慾望、期待,而不是快樂,滿足。


這種感覺並不像是真正的快樂,更像是一種激勵。就像為什麼明明重任壓身,你還會一遍遍刷新朋友圈,尤其是內容很無聊的時候,更是會一遍遍刷新。因為這時候你的多巴胺分泌很旺,你期待每刷新一次就會給你帶來些好玩的東西。渴望得到獎勵的心情迫使你遲遲無法開始做事,一遍遍做著無聊重複的活動,你並非真正的樂在其中,多巴胺的分泌只是激活了慾望。玩遊戲也是如此,通常並不是遊戲本身有多麼有趣,帶來內心的快樂滿足,而是對升級的期待,控制了你的行動。哪怕這遊戲只是重複無聊的操作,只是在特定的時候給你一些金幣、經驗值,你也會日以繼夜的打下去,並且內心充滿焦慮。

不要把慾望當做快樂。刷了一遍又一遍微博,你內心喜悅而滿足嗎?吃了一個又一個奶油蛋糕,你真心快樂得起來嗎?買了一堆不需要的折扣商品,你更熱愛生活了嗎?讓多巴胺指引你的行動,得來的卻不是喜歡、滿足、快樂,甚至自責、後悔,你就沒有想過要反抗你的多巴胺嗎?


如何破解這個騙局?

第一步:發現是什麼在誘發你多巴胺的分泌

從商家營銷“小龍蝦38元吃到飽!”“出口轉內銷箱包1折起!”“滿500送自行車一輛!”,到自我欺騙“再刷新一次微博我就去幹正事!”“吃完這塊巧克力我就開始減肥!”……甚至有一天我和男友在逛街時無意間看到一家男裝店居然貼著文不對題的二十幾個外國裸女的大幅海報,一轉頭他一直目不轉睛的看著,很難保證如果我不在場他會不會進去大采購一番。

仔細看看你周圍,一切的一切都是精心設計的圈套,色彩斑斕的背後,藏著陰暗的本質:“釋放你的多巴胺吧,讓它釋放你的慾望。”你要做的,便是擦亮雙眼,看清其中的陰謀:“哦不,這不是真的快樂,是你在誘惑我。”


第二步:利用你的多巴胺

為什麼你遲遲不開始工作?

辦公桌上一堆永遠也處理不完的文件、便籤讓你煩躁不安?圖書館壓抑的環境讓你覺得人生乏味?低脂低鹽的飲食讓你對世界失去了信心?

為什麼不在辦公桌上放上你喜歡的購物指南,每每看到它你就多巴胺爆棚,而你工作的意義便是賺更多的錢去購物,這就把原本引誘你去購物的多巴胺引渡到工作上。

或者,帶著你心愛的巧克力去健身,看到它的時候就讓多巴胺引導你再多舉幾輪器械。

要不,你自習的時候聽聽你喜歡的音樂,去一家鍾愛的咖啡館,來一杯精心調製的咖啡,會不會讓你的感覺不像是那麼枯燥苦悶的在學習呢?

畢竟,多巴胺只能給你帶來慾望,而不是實現後的滿足感。所以你最終到底利用它做了什麼,它其實不是很在意。


第三步:找到多巴胺給你帶來的不快樂

如同之前告訴你的,多巴胺帶來的是慾望而不是快樂,最後一步,為了讓你徹底拋棄那些“你認為的快樂”,你有必要找一找它帶來的不快樂。

買了一堆沒用的東西,事後是不是無盡的懊悔?它們給你帶來經濟壓力,空間儲藏壓力,一想到便宜貨的使用會降低了你一貫的品位,你還相信每次多巴胺引導的購物是真正的快樂嗎?

你一次次刷朋友圈,發朋友圈,得到的知識少之又少,浪費的時間卻無法計數。

工作越堆越多,本來計劃好的學一門新技能,或是通過職稱考試加薪升職迎娶白富美,這些機會都在你一次次刷朋友圈中消失殆盡。你本可以有大塊的時間去休閒,卻在“所謂的犒賞”中消磨,不停地上網真的帶來很多快樂嗎?恐怕是焦慮做不完的事,後悔永遠開始不了的學習,以及永遠只能遠遠觀望女神男神。

為什麼你寧可不快樂,也要相信多巴胺帶給你快樂?在這場世紀大騙局裡,我要用一個前不久剛看到的有趣的實驗結束這場解密:研究人員摘除了小白鼠腦中的分泌多巴胺的系統,他們仍然會為吃到甜的食物而滿足地笑,卻不會爭取甜食,哪怕近在眼前。沒有多巴胺,你還是會快樂,你只是不會去追逐。這也是為什麼帕金森的患者(缺少多巴胺)通常會抑鬱,他們不快樂並不是少了多巴胺帶去的快樂,而是沒有多巴胺指引他們追逐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