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山村奇特墓碑显示墓主人活了160岁,解读长寿之谜

小山村奇特墓碑显示墓主人活了160岁,解读长寿之谜

“古墓之迷”、“ 160岁”,这两个关键词引导着科考三队在9月8日走进土城镇天星桥村名叫“官院子”的小村落,这里居住着10多户人家,大多姓陈且长寿。在墓碑前,六十岁老党员王策全告诉我们,此碑是在陈子宣的老人去世后所立,有人说,墓碑主人活了160岁。

小山村奇特墓碑显示墓主人活了160岁,解读长寿之谜

记者看到是用整段石墙和丹霞石制作成的精美碑刻,墓碑正中刻着“皇清例赠逸士郎壹百六十寿故六世祖陈公讳子宣字公直”几个大字。科考组一行沿着山间小路,前往 “居闲乐景、仙圃长春”石刻进行考察,尽管沿途道路坎坷崎岖,但科考队仍然十分关注石刻上的文字原由。县文物史专家袁永贵说,“现在还能清楚看到居闲乐景,仙圃长春,但是落款的年代字迹模糊,从袁家族谱上的记载,可以推断下来是应该是在明代所刻。

小山村奇特墓碑显示墓主人活了160岁,解读长寿之谜


科考组一行还来到了县文物保护单位将军坟袁绍墓地,作为目前我县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块墓地,专家认为,原始先民修建墓地与当地当时的自然环境和风水学有着密切联系。南京博物院副研究员陈刚认为,“当我们的视野往四面八方一眼望去,有山、有水、有树,整个感觉令人感到舒服,完全可以推测一、二百年前,祖先们在设计修建墓地时更多地会考虑风水这一点,今天我们来到这里,除了欣赏这么好的风景之外,更加感受到袁氏家族的祖先们对风水的追求。”

随后科考组驱车前往同民镇芭蕉塘皇家林场,曾在明清时期,皇朝坝盛产优质楠木,被誉为皇木之乡。

小山村奇特墓碑显示墓主人活了160岁,解读长寿之谜



兴隆村村民袁锐见到远道而来的各位专家媒体,立刻带着我们前往目的地一探究竟,并把自己所了解的情况侃侃而谈,“从我们村一直往里走就是蔺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里面有一颗最大最茂密的桫椤”,听着他的介绍,科考组欣赏着蔺江奇特的自然风光,不断称赞植被资源丰富,空气宜人。据介绍,蔺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高达71%,有着黑熊、豹子、岩羊、桫锣、银杏、金丝楠木等珍贵动植物物种1000余种。

小山村奇特墓碑显示墓主人活了160岁,解读长寿之谜



公路右侧则是芭蕉塘摩崖,记者看到在高约4米,宽约7米的丹霞石上,刻着“華陽縣,皇木”五个字,据了解是明成祖先朱棣修建“故宫”时,派人取材于习水的真实写照。唐宋时期,古人们伐木之后,堆放在芭蕉叶之中等待涨水到来,然后放入赤水河里,顺流而入长江,最后抵达京杭大运河,然后到达京城。

小山村奇特墓碑显示墓主人活了160岁,解读长寿之谜



三特集团集团顾问何建国说,“贵州的桫椤是比较稀有的物种,作为一种一亿年前和恐龙同时代存在的植物,恐龙已经消失了,然而桫椤仍存活着并在延续,借助此次科考,终于见到了有代表性的生态资源,我认为可以作为生态旅游很重要的吸引物,如果宣传到位,将会成为一个吸引点,这是我比较有兴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