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崔湜兄弟詩歌中的思鄉情懷是怎樣的?

崔湜之弟崔液,是一位熱衷於文學創作的人,詩人氣質最濃,尤工五言詩,崔湜曾誇獎他為“我家龜龍”,崔液因崔湜而流亡,後遇赦還,得以終。崔澄,性格滑稽善辯。李隆基在藩時,崔澄與同里居,與李隆基建立了非常親密的友誼,並且堅決擁護李隆基繼承帝位。

唐代崔湜兄弟詩歌中的思鄉情懷是怎樣的?

儘管崔氏三兄弟各自政治的得失,但在他們的心靈和詩歌中,都有著對家鄉深切的思念。“人是故鄉情,月是故鄉明”。中國人有著濃濃的鄉土情結。古往今來,有多少文人墨客為之賦詩作詞,淚透紙背。家鄉,是其心靈中最溫暖的港灣,家鄉的景色是最美好、最讓人眷戀的。如崔液的《冀北春望》(一作崔湜詩):

回首覽燕趙,春生兩河間。曠然萬里餘,際海不見山。

雨歇青林潤,煙空綠野閒。問鄉何處所,目送白雲還。從題目上看,詩人此時在冀北,離家鄉定州並不太遙遠,在春回大地的時候,詩人回望家鄉燕趙大地,看到兩河間生起的盎然春色,一覽無遺的冀北大平原沒有山的阻擋,與海相臨,曠然萬里,非常的開闊與寬廣,豪邁之情油然而起。

唐代崔湜兄弟詩歌中的思鄉情懷是怎樣的?

春雨過後青青的樹林更加潤澤、青翠,煙霧消散後,綠色的郊野一片悠然澹淡的風光,非常怡人。而“我”的家鄉在哪一片綠野當中,在哪一片青林之下呢,詩人想看到家鄉,想回到家鄉,但是卻只能目送白雲飄遠。白雲象徵著遊子,詩人目送白雲還家,詩人的心也跟隨著悠悠的白雲還家了。

唐代崔湜兄弟詩歌中的思鄉情懷是怎樣的?

詩人在遠遊中表達對家鄉的思念,是因為美好的家園是其身體上和精神上的港灣。離家鄉越遠,其思鄉情懷就越加濃厚。在詩歌中他們總是使用漂泊不定的意象白雲、飛蓬等。如崔湜的《邊愁》:

九月蓬根斷,三邊草葉腓。風塵馬變色,霜雪劍生衣。

客思愁陰晚,邊書驛騎歸。殷勤鳳樓上,還袂及春暉。664在九月,邊塞的草葉都已枯萎,詩人覺得自己像斷了根的飛蓬一樣,沒有根基,隨風而轉。漠漠風塵中馬都染上了風沙的顏色,寶劍和征衣上落滿了霜雪,惡劣的環境中客子的思鄉情緒無法排遣,只好寫一封家書,請驛騎送回。詩人覺得家裡的人,一定在鳳樓上殷切地盼望著他回去,期待得到他的消息,好比盼望春天溫暖明媚的陽光一樣。只有離鄉流浪在外的人,才會對家鄉有如此深刻的思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