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陽縣曲劇團

泌陽縣曲劇團

黃繼成整理

泌陽縣曲劇團


泌陽縣曲劇團的前身是春水曲劇團。民國二十年(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春水街“窮人社”寧壽卿與沙河店崔雅閣等人聯合,為宣傳抗日救亡,吸收”大調曲”和“小調曲”,將原春水話劇團改為“春水曲劇班”。1949年人民政府成立後,改為“春水曲劇團”。主要演員有寧壽卿、崔雅閣、劉新田、範玉峰、劉得祥、張鳳華、孫朝相等,主演劇目《金鞭記》(原名《二俠十八女》)、《六綱六議》、《回龍傳》等。

泌陽縣曲劇團

1953年正式建團,在春水曲劇團原班人馬的基礎上吸納了西關曲劇團的演員,組建成“泌陽縣曲劇團”。集體性質,隸屬人委教育科,受縣文化館直接領導。劇團第一任團長寧壽卿,主要演員張孝玲,嗓音宏亮,字正腔圓,潤味十足,唱紅長(長葛縣),泌(泌陽縣),桐(桐柏縣),被譽為“壓塌南陽”。張新民、孫美麗、孫美幸等主演劇目《雙珠鳳》、《嚴家灘》、《溫江詞》、《三世仇》、《三卷寒橋》等。

泌陽縣曲劇團

文革前期,在毛澤東主席“雙百”文藝方針指引下,泌陽縣曲劇團舞臺演出繁榮。這一時期,上演的劇目多,傳統戲《慈雲太子走國》、《鍘美案》、《春草闖堂》、《春秋配》等,現代戲《劉胡蘭》、《白毛女》、《奪襲白虎團》等。演員人才薈萃,老、中、青三代同堂。主要演員有:王克玲、王明林、鄭付蘭、侯萬錄、徐文華、李自強、焦家林、吳祖意、張書霞等。

泌陽縣曲劇團

文革期間一度改為唱京劇樣板戲。主要劇目《沙家濱》、《紅燈記》、《智取威虎山》等,主要演員徐文華、李自強、焦家林、吳祖意、張書霞、郭體龍等,這一時期,劇團還演出了小曲劇《遊鄉》、《半月天》、《櫃檯內外》、《掩護》等。

1980年恢復上演傳統戲《逼上梁山》,連續公演3個多月,場場爆滿,一票難求。現代戲《李雙雙》連續上演2個多月,侯萬錄、王明林因主演孫喜旺、李雙雙成為劇團名角。

1985年泌陽曲劇團參加駐馬店地區第一屆戲劇大賽,參賽劇目《孝廉殺母》,又名《親情很》,編劇任省獲優秀演出獎。主要演員:田玉榮、張曉香、黨建山、馮立、劉林興。

泌陽縣曲劇團

1986年前,泌陽縣曲劇團有幹部職工52人,陣容比較整齊,行當比較齊全,主要堅持在豫南、鄂西北一帶農村演出,代表劇目有《楚宮血淚》四部、《小紅袍》四部、《劉全進瓜》、《李豁子離婚》及現代戲《銀鎖怨》、《兒多罪孽大》等。

1988年參加駐馬店地區第二屆戲劇大賽,參賽劇目《五味瓶》獲優秀演出獎,編劇任省。主要演員:高霞、劉詠梅、林代運、趙建軍、胡海蓮。

泌陽縣曲劇團

1992年參加駐馬店地區第三屆戲劇大賽,參賽劇目《銅峰雪貓冤》,編劇任省獲優秀演出獎,主要演員:林代運、高霞、周承芹、楊廣豔、張同正。

1996年參加駐馬店第四屆戲劇大賽,參賽劇目《雙喜臨門》獲優秀演出獎,編劇黃繼成、任省。主要演員:林代運、夏麗、郭廣全、張同正。

1993年升格為駐馬店地區曲劇團。

2001年以後,按照市場經濟運作,實行招聘承包,仍能堅持春季物交會的旺季演出。

2008年以後,劇團演出政府給予一定補帖,劇團活動步入良性狀態,走鄉串村演出,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受到了廣大觀眾的歡迎。

泌陽縣曲劇團歷任團長:寧壽卿、李長增、白鳳義、王浩林、王建德、禹保全、張立民、黨建山、陳學明、王世令、張海濤。

泌陽縣曲劇團成立60多年來,就象一朵蒲公英之花,雖然並不耀眼奪目,但她很樸實、清香,在豫南山區這片山青水秀的土地上默默無聞地頑強生長著,把曲劇藝術的美妙韻律播散在這片熱土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