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尧的妹妹年贵妃,到底有什么魅力,能让雍正多次为她破例?

大白读史


常言清官难断家务事,皇帝的家务事就更加难断了,雍正是一位好皇帝,但也是一位铁血皇帝,从继位开始,手里的屠刀就没有放下过。有人说雍正冷血,绝情,其实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满清到了雍正这一代,已经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时刻。摆在雍正面前的有两条路,雍正如果稍微柔情一些,可能满清就要走上一条不归路了。所以雍正不敢放下屠刀,不敢多情,可雍正毕竟是人,他也有感情,只是他只给了一个人,那就是年羹尧的妹妹年妃。

有人认为,年妃受宠是因为年羹尧,其实不是的,年羹尧对于年妃的地位没有什么影响,而年妃倒影响了年羹尧。雍正还不是皇帝的时候,年妃就已经是雍正的福晋了,当时年羹尧还是一小伙子,没有展现出多大的能力。后面,雍正继位,成为了皇帝,年羹尧的妹妹也跟着水涨船高,成为了年妃。同时升官的还有年羹尧,年妃嫁给雍正之后,年羹尧就跟了雍正,一直被雍正培养。

年羹尧的成长之路,离不开年妃这层关系,年羹尧有一定的能力,不然也不会成为一方巡抚,可是他的心性却不怎么样。年羹尧这样的是人才,但并不稀缺,能让雍正看重,关键还是有年妃这层关系。年羹尧和年妃不像卫子夫和卫青一样,相辅相成,反而是年妃一直在照顾年羹尧。可惜人力终究有限,年羹尧自己作死,也不能怪年妃,雍正的柔情都给了年妃,对于年羹尧,宽容却不纵容,在年羹尧几次挑衅之后,终于将屠刀举了起来。年羹尧死后,年妃并没有受到牵连,雍正依旧非常宠爱年妃。由此可见,年妃受宠完全是因为自己的关系。

年妃之所以能够受到雍正的宠爱,一方面因为她长得不差,这点是毋庸置疑的。妲己为什么能够迷惑纣王,究其原因就是长得好看,所以长得好看是绝对有优势的。年妃自然长得不俗,可是这也只是一方面的原因,长得好看,对于帝王来说,可以当花瓶供着,但绝对不会像雍正对年妃一样,把所有的柔情都给她。年妃还有一大特点,那就是才华出众。年妃不是满族女子,出身官宦家庭,打小就知书识礼,富有才华,对于雍正这样的男子来说,这样的年妃才最具有吸引力。

雍正能够一直宠爱年妃,还有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年妃很是善解人意,在很多影视剧中,年妃很是善妒,但实际上,年妃非常善解人意,哥哥死了,年家却能够安然无恙,年妃依然受宠,原因就是年妃能够理解雍正。年妃的理解,让雍正找到了一丝安慰,在清朝历代皇帝中,雍正是最勤劳的,但是他也累,他也需要有一个人来安慰包容自己,到后期,雍正与年妃早已经不仅仅是夫妻了,更是知己,年妃死后,雍正也是自责不已。雍正一生冷血,只因他将柔情给了年妃一人。


大白梦古


作为清朝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雍正虽然在位短短13年,却批阅奏折超千万字,每天只休息四个小时,每年只有生日那天才休息,可以说是一位实至名归的劳模。

然而,这位劳模却背上了杀父继位、逼死生母、残害兄弟、杀妻杀子等黑锅,以至于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位冷酷无情的帝王。而实际上,雍正也是一位深情的帝王,他虽然没有皇太极与海兰珠、顺治帝与董鄂妃那样的爱情佳话,但是雍正对年妃真爱的执著,也是让人肃然起敬的。

提到雍正的年妃相信大家并不陌生,这不仅仅因为她是川陕总督年羹尧的妹妹,更是因为清宫剧的热播。不过,不管是《甄嬛传》中嚣张跋扈的华妃,还是《雍正王朝》中红颜薄命的年秋月,与历史上年妃的出生、爱情、命运都相距甚远。那么,正史中年妃的命运到底如何?

一、 大家闺秀

年妃虽然不是旗人,和皇家没有血缘关系,但是也是个官二代,其父是从二品的湖广巡抚,长兄年希尧是广东巡抚。年妃出生并生活在这样的高官家庭里,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具备颇高的文化素养。1709年,康熙帝指定年氏为胤禛的侧福晋,相比胤禛的其他福晋,显然年氏的文化素养最高,因此她与胤禛有着更多共同的语言,能够进行更高层次的精神交流。

年妃与年羹尧虽然是同胞兄妹,但是性格却截然不同,年羹尧恃宠而骄、居功自傲,而年妃却性情温柔、知礼守节。雍正也给予她很高的评价:

“秉性柔嘉,持躬淑慎。在藩邸时,事朕克尽敬慎,在皇后前小心恭谨,驭下宽厚平和。朕在即位后,贵妃于皇考,皇妣大事悉皆尽心力尽礼,实能赞儴内政。”

二、 专宠年氏

首先,电视剧《甄嬛传》中,华妃可谓成也年羹尧,败也年羹尧。但是,历史上的年妃得到雍正的宠爱,跟年羹尧并没有多大的关系。

其一、这一点,从年氏的生育情况可以看出。康熙五十四年,年妃生下第四女;康熙五十九年,生下第七子福宜;康熙六十年,生下第八子福慧。也就是说,当羹尧并未发迹,胤禛还没有掌握实权的时候,年妃就深得雍正喜爱。另外,年氏嫁给胤禛十一年期间,其他妻妾并无所生,年妃包揽了雍正所有的子嗣。

其二、雍正即位后,雍正就把原在汉军镶白旗的年家以及其全族一百七十余人抬入了上三旗镶黄旗,这种待遇可是皇后或者皇太后所享受的,而年氏只是贵妃而已,可以说雍正是破例为年家抬旗。雍正四年,年羹尧被处死后,雍正与年家的关系依然很好,年遐龄仍然享受太傅一等公的待遇,年希尧还是高官厚禄,并且年妃还是以皇贵妃的身份和皇帝合葬,实际上,只有皇后才有资格与皇帝合葬。

其次,雍正爱屋及乌,对年妃所生的孩子也是特别疼爱。

其一、众所周知,嫡福晋和其他侧福晋所生的儿子的名字,都是取“弘”字辈,然而年妃所生的儿子却是“福”字辈,年妃所生的第一个儿子福宜的名字,取自《诗经·小雅·鸳鸯》,“鸳鸯于飞,毕之罗之,君子万年,福禄宜之”其中蕴含着夫妻恩爱和美之意。

其二、皇八子福慧的名字也是大有寓意,“福惠”来自代表禅宗修行里福德和智慧都达到了最高境界的“福慧双修”,并且福慧出生后,由年妃亲自抚养,按照清朝祖制,生母一般不能养育亲生子,到后来年妃病逝,雍正更是把皇八子留在身边,亲自抚养,精心栽培。

一方面,根据史料记载,皇八子福慧一岁的时候,雍正就为其安排骑射老师;两岁的时候,福慧就被赏赐笔墨彩签和拜师,而且在赏赐的名单上,其名字总是在比他年长十年的弘历、弘昼之上,雍正赏赐《古今图书集成》时,福慧所得书的级别,也比弘历高。

另一方面,根据《承政院日记》记载,福慧生病时,雍正为了用高丽参为其治病,免了高丽一年的赋税。正因为雍正对福慧疼爱有加,以至于朝鲜使臣认为福慧才是储君人选。雍正六年,福慧病逝,雍正痛苦不已,并下令 “照亲王例殡葬”。当时,18岁的弘历和弘昼连个贝子都不是,乾隆追封福惠为怀亲王时,就说过:“朕弟八阿哥,素为皇考所钟爱”。

其三、雍正元年,年妃生下皇九子福沛,可是福沛当日就夭折,在清朝皇室,一般当天就夭折的皇子不取名,但是雍正却以福沛之名入宗碟,由此可见,年妃在雍正心中的特殊地位。

三、 死后殊荣

由于年妃所生的孩子接二连三地夭折,以及生皇九子福沛时元气大伤,雍正三年,年妃终于卧病不起。当时,雍正虽然忙于谒祭景陵、祭天大典等国家大事,但是心里还是惦记年妃的病情。为了让年氏的病情好转,雍正下旨封年氏为皇贵妃。然而,年妃还没来得及行册封大典就病逝于圆明园。后来,雍正册谥她为敦肃皇贵妃,因此,年氏成为雍正朝唯一册封的贵妃。

对于年妃的死,雍正很内疚,觉得自己忙碌照顾不周,如今能做的就是为她办一个豪华的葬礼,力求尽善尽美。因此,从亲王到四品京官,以及公主王妃命妇朝夕三次齐集举丧,并且步行十几里护送皇贵妃灵柩由圆明园前往阜成门殡宫暂安。 另外,从皇帝到宗室全部素服十日,当时礼部从尚书到侍郎数人还因为“仪仗草率”被降两级。在年贵妃去世后五年,和硕诚亲王胤祉还因曾借故缺席皇贵妃丧礼,被雍正治为“恶逆之罪”。根据史料记载:

“雍正八年五月,辛卯,从前皇贵妃丧事,允祉当齐集之期俱诡称有另交事件,推诿不前,及前年八阿哥之事,允祉欣喜之色倍于平时,此其恶逆之罪也。——《清实录》”

由此可见,雍正对年贵妃的丧礼是十分上心的。

另外,年贵妃也是清朝唯一祭告太庙和奉先殿的皇贵妃,这可是册谥皇后和皇太后的待遇。





小生怪谈


年羹尧的妹妹年贵妃,名秋月,即敦肃皇贵妃年氏,(17世纪?-公元1725年),年氏,一等公、湖广巡抚年遐龄之女,雍正帝妃。

年氏出身官宦世家,家世显赫。年氏的具体生年不详。康熙年间由康熙帝亲指婚与雍亲王为侧福晋,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三月生皇四女,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五月生皇七子福宜,康熙六十年(1721年)十月生皇八子福惠,雍正元年(1723年)五月生皇九子福沛。从她首次生育到去世,包揽雍正帝所有子嗣,其他后妃妻妾无人所出,雍正最宠爱的妃子。

雍正元年封为贵妃,地位却仅次于皇后乌拉那拉氏。而和她在藩邸并肩的另一位侧福晋李氏,入府比她早,年龄也比她大,却只封了齐妃。 年氏本来身体就很虚弱,雍正就说过她“体素羸弱”。她在怀皇九子福沛时,正好是康熙的大丧。这时候举哀磕头行礼之事,数不胜数,以她怀孕之身,不免动了胎气。导致难产,福沛生下后就死了或者就是一个死胎。她自己的身体也是一落千丈。

雍正三年十一月,贵妃年氏病重,八日壬寅,因“皇考升遐倏周三载”而必须谒祭景陵的世宗皇帝,自北京郊外圆明园起驾赶赴河北遵化,年贵妃“不怿”请留,未能随行。十四日戊申,皇帝一路长途跋涉,回銮京城,准备冬至祭天大典。此际百端待理,万务纷纭,皇帝犹对病势已亟的贵妃“深为轸念”,十一月十五日,下旨将其封为皇贵妃。十八日壬子,郊祭甫一结束,皇帝即停免次日太和殿百官朝贺,于当日马不停蹄地返回圆明园。接下来一连五日,除十九日甲午发出关于各省缉盗与蠲免江南四县赋税的两道上谕之外,《起居注》上再不见任何与皇帝处理政务相关的记载。雍正三年(1725年)十一月,年氏病重,晋封为皇贵妃。十一月二十三日薨,谥号为敦肃皇贵妃。

皇帝辍朝五日举行皇贵妃丧礼,在皇贵妃丧礼期间,雍正激动不快的情绪在《汉文谕旨》等文献均将可窥端倪,辍朝期五日之内,竟然因同一件事发怒大骂廉亲王与兵工户部官员两次(二十五日,二十七日),并将礼部官员从尚书到侍郎等四人“俱降二级”。

雍正在册书中充分肯定了年贵妃的品性。称她:秉性柔嘉,持躬淑慎。在藩邸时,事朕克尽敬慎,在皇后前小心恭谨,驭下宽厚平和。朕在即位后,贵妃于皇考,皇妣大事悉皆尽心力尽礼,实能赞儴内政”。”并且也暂时缓和了对年羹尧的处分。

乾隆二年(1737年)敦肃皇贵妃金棺随同雍正皇帝、孝敬皇后梓宫同时葬入泰陵地宫。

皇贵妃死后,留下皇子福惠。雍正对此子十分宠爱,甚过别的皇子。雍正六年,8岁的福惠也去世了。雍正十分伤心,下令“照亲王例殡葬”。年过18岁的弘历和弘昼连贝子都不是,乾隆追封福惠为亲王时,就说过:“朕弟八阿哥,素为皇考所钟爱”。

从雍正在其身前死后的表现以及对她所生儿子福惠的喜爱,可以看出他对年贵妃是很有感情的,并因皇贵妃的病而暂缓对年羹尧的处罚。皇贵妃死后仅仅一个月,年羮尧就被降罪,但年皇贵妃一样获得祔葬泰陵的殊荣,皇贵妃父亲去世后也依一等公礼下葬。也就是说,年家除年羹尧这一脉获罪外,其余亲族并未受到任何牵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