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年间是刘墉爱国还是和珅爱国?为什么?

一家国学白云鹤


不知古代爱国如何定义,家天下的年代,讲的是忠君报国

如果把忠君当做爱国,那刘墉和和珅两人其实都爱国,他们都是乾隆的忠心臣子;如果把是否老百姓办事当爱国,这二人也都有贡献,一个做地方官断案鼓励农耕,一个在朝搞财广开商路,都为老百姓办事了……

当然,刘墉的爱国和和珅的爱国还是不同的

刘墉以地方官起家,是朝堂中人,做过知府,做过学政,断案如神爱民如子,教育搞的也好,在老百姓心中口碑甚是不错,称其清正廉洁

与刘墉不同,和珅虽也是朝堂中人,但他更多的是内务府方面的,管着乾隆的钱袋子。清朝虽然是家天下,但内务府和朝堂还是有区别的,算是皇家的公于私吧。处这个位置上,让乾隆下江南花费没动用国库,间接减少了百姓负担,和珅也是功不可没

爱国刘墉和和珅也有不尽之处

这二人本来一个做地方官一个在京城,交集不是很多,在没有碰到和珅之时或者说二人共事之初,打击贪腐,刘墉可谓鞠躬尽瘁,不遗余力,没什么值得诟病的地方。但178年刘墉因功调入京城,和和珅共事之后,近二十年间,老刘也就在早期办了个山东国泰案……,其他时间错误不断,以滑稽著称,可谓小丑

和珅也不是什么好人,结党营私敛财非凡,一个议罪银制度,让朝堂贪腐变得光明正大更大,堂堂大清愣是给弄的乌烟瘴气。让皇帝不缺钱用,和珅是忠心,可扰乱朝纲,贪腐横行,和珅罪过也是大的没边……

至于刘墉和和珅谁更爱国,没办法比较,估计乾隆会说和珅,嘉庆会说刘墉吧


灵石蕴珠宝


刘墉,字崇如,号石庵,是乾隆年间少有的清官,因为人很正直,为民办事,因此很是深得乾隆的信任,百姓也十分爱戴他。

而和珅,大清朝公认的大贪官,大家最熟悉的,在当时朝廷上,几乎所有大臣都心里明白,就连乾隆自己也知道,确实也如此,平时刘墉本人不阿附和珅,采取是独善其身,他首先得调整了自己为官处事策略,不可能和权势遮天的和绅做正面抗衡,而刘墉做为臣子,入朝为官后,虽然多次因懒于职事,行事受到乾隆的批评,但是官位都是稳定的,但是刘墉在一些为上大事依旧保持着正直,劲直之风,并非一味的懒散。

但话说回来,和珅,以前是一个步官,一步一步做到大清朝的一品大学士,宰相,其实他年轻时,也是一个有着理想,有抱负,一心想当清官的人,然而事于愿违,在乾隆在位六十年期间,和珅在一次又一次的震撼中,就明白了,做一个清官远不如做一个贪吏,看到了官官相护,结成利益,就是这样和珅一步一步走上了巨贪路

我个人觉得其实刘墉和绅,都是有爱国之心的,只是他们本质,理想,环境,想法,做法,有所不同。

刘墉父亲是刘统勋,此人是雍正年间的军机大臣,杰出的政治家,敢于直谏,而刘墉也是受自己父亲影响,是一位清正廉洁,刚正不阿的好清官。







陈暗语


这个题面本身就有问题,他们都是爱国的,只是两个人的成就不同。

俗话说的好,条条大路通罗马,和珅以才名和俊郎的外表行天下,官至一品;刘墉以廉洁和公正为公治理公务,获得民心。

皇帝需要和珅处理外交事务,也需要刘墉维护民心,他们都是皇上的左膀右臂,同时也彼此牵制和帮助。不存在谁对谁错,只是两种社会心态。外界评价和珅贪刘墉廉,只是大众的表现,或许换个人来看,又会是别样的评价。

例如:嘉庆会暗自感谢和珅,刘墉对于他只是一个过去的名字。

突然有一个想法,我觉得财物也适合守恒原则,总量不变,只是换了一个存储的容器,再合适的地方合适的人取用,不存在贪或廉。


春莫言


两位都爱国,只是表现的方式不一样,

人们常说和珅误国,是大贪官,但他同样是爱国的,只是他在用他的方式来表达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