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超21萬人確診:危重症患者有許多年輕人,最缺呼吸機

在4月1日的節目中,《新聞1+1》連線總檯央視駐北美記者殷嶽、紐約華人醫師會秘書長尚玥婷和美國長島北岸醫院ICU主任周秋萍,回應公眾關切。

1、白宮首次披露預測模型,若防疫措施不當全美將有150萬到220萬人死亡

總檯央視駐北美記者殷嶽:3月31日記者會上白宮首次披露了他們預測的模型,如果美國防疫工作做得不得當,美國最後可能會有150萬到220萬人的死亡,如果做得很好可能會有10萬到24萬人死亡,是非常大的一個差距。

白宮方面衛生部門專家希望能進一步加強防疫措施,來進一步降低死亡率。華盛頓關停了所有非必要的商業場所,頒佈了居家令,此外有很多州都頒佈了類似政策。華盛頓如果有人肆意惡意違反,最高會有五千美金的罰金甚至90天的監禁。白宮之前頒佈了15天緊急防疫的政策建議,希望大家不要再外出,不要有所聚集。這段時間白宮和各州防疫政策都有所加強,防疫政策的宗旨就是減少人員聚集所帶來傳播的風險。

美國超21萬人確診:危重症患者有許多年輕人,最缺呼吸機

2、在美留學生情況如何?

總檯央視駐北美記者殷嶽:現在美國有很多學校基本上都已經改成線上授課,減少人員聚集所帶來的風險。另一方面,使領館也在積極向中國留學生髮放一些必要緊急的防疫物資,包括口罩等。同時使領館開闢了很多熱線,隨時給留學生群體、華人群體提供相關幫助。

現在在美的留學生、華人防疫的意識還是很強的,因為美國文化的原因,大家沒有天然戴口罩防護的意識,但華人超市裡大家都是戴上了口罩,所以這方面的防護意識還是很強的。

3、紐約疫情最新情況

紐約華人醫師會秘書長尚玥婷:3月31日就有大概八千多人被確診,每一天都差不多是這個數字,作為家庭醫生和大內科醫生,我在醫院康復中心養老院和門診都看到了非常多的病人在陸續被確診,還有很多病人在等待被檢測。

最大的擔心還是試劑檢測不夠,因為要從根本上控制疫情發展,必須比病毒行動更快速一些。由於2月份檢測速度沒有跟上,也沒有全面鋪開全國範圍內的檢測和對病毒的追蹤和封堵,所以在3月份我們落後了很多。希望檢測速度能夠上來,檢測面積能夠擴大,這樣我們才能夠更好的追蹤和治療控制整個疫情。

美國超21萬人確診:危重症患者有許多年輕人,最缺呼吸機

4、全美約4萬醫務人員報名參加義務支援紐約行動

紐約華人醫師會秘書長尚玥婷:紐約的疫情大暴發對紐約整個的醫療系統都是一次非常嚴峻的考驗,尤其最近確診人數和重症人數還在每天急劇上升,但從數字和從政府的改變政策來看,我是謹慎的樂觀型。在短期內醫院的床位、ICU的床位、呼吸機的數量都會有非常大的問題,但是隨著各方面的政策改變和支援,這些問題可能會得到逐步改善。比如應紐約州長號召,現在全美大概有4萬多醫務人員報名參加了義務支援紐約行動,在上週大概有1500名醫務工作者已經從全美飛入紐約投入到抗疫活動中,州長還在每天的新聞發佈會上大聲呼籲請求得到更多的呼吸機來治療那些需要插管的危重病人,這些都是負責好的地方,確實有很大的改善和希望。

5、在美華人防護情況如何?

紐約華人醫師會秘書長尚玥婷:大家的防護很好,1月份華人看到了祖國尤其是武漢疫情的暴發,非常有警惕性和防護意識。那時大家買了小量的防護用品,主要是口罩寄給國內的家人和親朋。從2月份中美航線大面積停航後,這些東西寄不回去,就留在了美國,3月份自從紐約地區暴發新冠疫情以來,這些東西拿出來可以自己使用,或拿出來捐獻給一線醫務工作者,整體來說華人心態比較平穩。也會有非常多的擔心,因為即便新冠肺炎患者80%都是輕症或中症,沒有生命危險,但是不幸成為20%重症,尤其是危重症病人,對整個家庭來說都是致命性的打擊,不過至今為止還是較平穩。

美國長島北岸醫院ICU主任周秋萍:大概兩週前醫院還不要求戴口罩,兩週前才實施了全院職工戴口罩,每天在門口要測體溫,現在也不允許探視了。急診科的一些專家、醫生和護士每天都要到各個ICU輪流巡視,觀察防護措施是否到位,每天記錄。醫療防護的短缺是顯然的,大概三週以前,尤其是N95口罩的儲備很少,所以每個醫務人員一個N95口罩都用到兩到五天左右,現在政府已經給紐約發放了200萬個N95口罩,有了很多緩解。過去這兩週,也發動了紐約一些華人社團捐贈了很多防護物資,特別是N95口罩。設備現在最缺的是呼吸機,危重症病人很多,七個ICU的病人都上了呼吸機,現在也在集中解決這個問題,23家醫院互相調配。

美國超21萬人確診:危重症患者有許多年輕人,最缺呼吸機

7、紐約危重症病人有許多年輕人

美國長島北岸醫院ICU主任周秋萍:危重症病人的量很大很多,在大量的病人湧入ICU之前,我們從中國和歐洲瞭解的數據都是老年的病人和有基礎疾病的病人居多。但是目前比較特別的是,紐約的ICU裡有很多20歲到60歲之間的年輕人,這些年輕人沒有什麼基礎疾病,所以有點措手不及。很多年輕人都是走進急診室的,大概在12到24小時之內病情急劇惡化,很多病人馬上就要上有創通氣,上呼吸機,而且在隨後24小時之內,隨著病情的變化,他們會發生多器官功能障礙。

美國長島北岸醫院ICU主任周秋萍:現在床位比較緊張,尤其是ICU的床位,我們在三週之內從一個ICU擴展到7個ICU,普通病床床位也較緊張,目前把所有的非急診手術和非急診治療都停了緩解床位壓力。專科醫生,甚至兒科醫生都已經調配到一線來支持一線的醫務人員。

我們一直在跟武漢的專家,特別是冠狀肺炎的專科醫生在溝通,我也下載了衛健委的第七版新冠肺炎診療方案,武漢的治療經驗對我們幫助非常大。關於治療方案,我們有23家醫院,每個醫院都有ICU,共有幾十個ICU,大概有100多名危重症專科醫生,把一些文獻和診療方案彙總在一起,制定了自己治療的方案和指南,這個方案每天都在變化,因為隨著疫情發展,隨著病人病情變化,大家都在綜合考慮,綜合治療,主要治療的方針是要綜合的多器官的支持治療。

9、最擔心的還是醫務人員的感染

美國長島北岸醫院ICU主任周秋萍:我擔心有很多,比如ICU床位的短缺,設備的短缺,特別是呼吸機的短缺。隨著疫情的發展,最擔心的還是醫務人員的感染,還有醫務人員的防護。如果醫務人員倒下了,一線的醫務人員短缺的話,會對病人的救治帶來很大的困擾。跟設備相比,人力資源是最重要的,只有人才能最理想地操縱設備,來進行救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